▲9月23日,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在北京文化論壇上發(fā)言,主題為“以文化為橋梁連接世界”。 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金秋再相聚。
據新京報報道,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5北京文化論壇在京舉行。2025北京文化論壇以“傳承·創(chuàng)新·互鑒”為永久主題,以“文化和科技融合發(fā)展”為年度主題。
9月23日晚,2025北京文化論壇首次舉辦重要成果發(fā)布專場活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2024年度十件大事”正式揭曉。
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建設成果豐碩,展現北京的政治文化站位;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深化中外文明對話,呼應北京文化樞紐的全球坐標;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彰顯古都新韻,是歷史文化重要保護成果;“240小時過境免簽”帶火國際文化游,凸顯北京已經成為展示中國魅力的“第一窗口”;北京率先實施超高清視聽先鋒行動計劃,是北京為推動科技賦能文化傳播打樣示范……
這份沉甸甸的榜單,可窺見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分量,亦是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具象化。立志打造“四個中心”的北京,在文化這篇大文章上不斷揮毫落筆。文化因科技而煥發(fā)新生活力,科技因文化而獲得人文底色。
自2022年創(chuàng)辦以來,北京文化論壇已經成為一場全球文化盛事。在這里,匯聚世界文化的共同語言,搭建對話交流的平臺載體,讓文明互鑒的宏大議題,在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中得到新的闡釋與回應。
今年北京文化論壇精彩紛呈,包括主論壇、6場平行論壇、20余場專業(yè)沙龍以及多項精彩配套活動,充分展現文化的多元價值,進一步凸顯論壇作為全球文化盛會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比如,在系列活動之一的“光影百年·中法同行”電影音樂會上,喜劇大師卓別林的孫女卡門·卓別林向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孫梅瑋贈送卓別林與梅蘭芳在上海見面的合影,梅瑋回贈叢書《梅蘭芳菲》。這有歷史回響的一幕,不僅展現了跨越百年的中西交流,也映照出北京文化論壇作為文明互鑒舞臺的獨特意義。
此外,文化產業(yè)投資人大會,“我與地壇”北京書市等活動也將同期舉行。這些不僅拓展了論壇的外延,讓文化交流與產業(yè)發(fā)展緊密結合,也為市民參與和成果共享提供了更豐富的參與途徑。
北京文化論壇以其豐富性,為文化交流創(chuàng)造了多渠道、多角度的實踐場景,既有火花激蕩的思想交流,也有腳踏實地的服務供給,體現出北京文化論壇兼具思想高度與現實溫度的獨特價值。
此外,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之都,悠久的歷史脈絡、繁榮的文化產業(yè),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簽。為此,本屆論壇首次設立精品文創(chuàng)展示區(qū),聚集了國博鳳冠、天宮藻井、國子監(jiān)“金榜題名”、天壇四季冰箱貼等博物館公園頂流文創(chuàng),集中呈現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在文創(chuàng)領域的創(chuàng)新成果與產業(yè)活力。
具體的成果也與數據相印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規(guī)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yè)法人單位實現收入合計12429.5億元,同比增長13.2%。其中,北京文化新業(yè)態(tài)企業(yè)表現尤為突出,實現營業(yè)收入8808.8億元,同比增長15.9%。
在今天的北京,既有各類文化與科技結合的產業(yè)成果,展現數字化與智能化的無限潛力;也有獨具魅力的展館空間,承載著歷史記憶與藝術創(chuàng)新;更有以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等為代表的國際盛會,將世界文化的光影帶到市民身邊,讓北京的城市氣質在古今中外的交融中愈加鮮明。
2025北京文化論壇是一場思想與文化的盛會,也是北京向世界展示自信與開放的重要窗口。北京也正是以這種更加自信開放的姿態(tài),讓全世界看見大國首都、讀懂文化北京。可以預見,隨著論壇的舉辦,北京將向世界生動展示,文化如何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在交流中互鑒、在融合中成長,沉淀出塑造人類未來的深厚力量。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