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很久才決定寫這個話題,也就是《老友記》里的馬修·派瑞之死。當時聽說他死了,心情沉重了一整天。后來想想,遲早的。
我對《老友記》有種特別奇怪的感覺,總覺得那部劇就是我的大學。
大學時候老師說是咱們學英語缺乏語言環(huán)境,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部英語電影,反復看,看到聽懂每一個單詞為止。然后他給推薦了個電視劇,也就是當時火的不得了的《老友記》。
我也是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后來一邊玩游戲一邊聽,突然有天發(fā)現(xiàn)能聽懂了,這個過程幾乎伴隨了我整個大學期間。當時整天跟朋友討論里邊的劇情,很多東西都固化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每次想起《老友記》,都想起我的大學,用文藝的話說,逝去的青春。而且吧,陪伴久了,對那里邊每個角色都有很深的感情,就跟兒時玩伴似的,后來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
也正是因為對角色的感情,我這些年看到他們的新聞,都會點進去看,本文也是這些年零星看到的內(nèi)容的匯總,可能難免有錯誤的地方,還請大家指出。
其實在看劇的時候,不少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就是錢德勒的扮演者,馬修·派瑞,有段時間已經(jīng)胖得不成樣了,到了下一季,又瘦回去了。
慢慢大家也就知道了他酗酒,濫用止疼藥。但直到很久后才知道,事情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離譜的多,讓人很費解他的自毀傾向。
這事的起因是1997年的一次意外,當時馬修去滑雪受了傷,這次事故到底傷到了哪,我是完全沒查到。
一直以為是個很嚴重的事故,但當時已經(jīng)是《老友記》的第三季和第四季,火得不得了,馬修全程參與拍攝和后期的活動,完全沒有看出來滑雪到底傷到了哪。
所以說大概率不是什么嚴重傷,屬于那種肌肉拉傷什么的,比較疼,但不用住院。當時編劇也調(diào)整了劇情,讓他少活動,盡量坐在沙發(fā)上講段子,其他人走來走去補充動作。
隨后就開啟了地獄之門。
當時為了止疼,咱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疼,醫(yī)生給開了一種強效的止疼藥,奧施康定。
這藥是一種非常強效的止疼藥,而且是處方藥,就是那種你去藥店沒有醫(yī)生處方是開不出來的,隨便吃這東西容易吃死,從此他和這個藥徹底結(jié)緣。
然后咱們的馬修同志每天要磕55粒維柯?。硪环N強效止疼藥,也是處方藥),咱們不說別的,一天服用55個布洛芬,身體也容易出問題啊。
那問題來了,他為啥要吃這么多?真就那么疼嗎?
顯然不是。
奧施康定屬于“阿片止疼藥”,作用有點像鴉片,止疼過程中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快感,跟吸食鴉片的感受很接近。
這也是為啥在我國很多止疼藥,麻醉藥,都被看做毒品被嚴格管制,醫(yī)院的人都知道我在說啥。其實止疼藥和麻醉藥被濫用,本身就是毒品。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很難理解為啥有那么多人會對止疼藥成癮,甚至為此毀掉家庭和人生。
說白了,從剛開始的的“止疼”,迅速過渡到了成癮。
磕止疼藥太多,嚴重影響了馬修的睡眠和腸胃,導致他很快就體型暴瘦。由于嗑藥太多,導致記性受損,他的記憶力受到嚴重影響,連臺詞都記不住。
這就嚴重影響拍劇了,但《老友記》團隊作為美國演藝圈的典范,其他幾個主演都對他表現(xiàn)出了超越同事的情感,主動和編劇一起做調(diào)整來適配馬修這個時候的狀態(tài)。
比如剛才提到的,讓他能不走就不走。而且由于嗑藥和酗酒,他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迷迷糊糊,到了有他的戲份,其他人都在那些歇著,都等他狀態(tài)好了再開拍。有幾次竟然在拍攝過程中睡著了。
令人感動的是,這些東西整個團隊守口如瓶,都是馬修自己說出來的。
多說一句奧施康定的生產(chǎn)商普渡制藥,這個公司真是缺了大德,先是游說國會,又搞誤導性的營銷,讓社會不清楚濫用止疼藥的后果,導致無數(shù)人陷入了濫用止疼藥的大坑。這個公司被看做是美國阿片危機的元兇之一,后來被罰了60多億(也有說法是83億)美元天價罰款,但惡果已經(jīng)種下,需要很多年才能解決。
可能也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就在1997年,馬修專門去了一次戒毒所,想把嗑藥的毛病一次性解決了。
俗話說得好,戒毒一時爽,一生火葬場。
戒毒真正的難點不在于短期的戒斷,而在于這輩子都不能再接觸毒品,不然下次再看到的時候,心里會自然而然想起當初嗑藥時候的快感。
如果理解不了,就想想節(jié)食期間美食對你的誘惑,只是毒品的誘惑強度是這種美食誘惑的百倍以上。
當然了,還有一個更復雜的機制。長期使用阿片類藥物會導致一種叫“痛覺過敏”的副作用,即大腦對疼痛的感知被異常放大,讓人對疼痛更敏感。他后來可能不是為了治療最初的傷而吃藥,而是為了治療“吃藥本身所引發(fā)的疼痛”。這是一個地獄般的循環(huán)。
如果馬修在中國這樣對毒品和止疼藥嚴格管制的國家,可能要好一些。但是在美國,止疼藥泛濫,加上他當時已經(jīng)成了巨富,有很多人吸附在這些藝人身上的吸血蟲,他們主動給藝人提供這些非法玩意。
于是沒過多久,馬修又復發(fā)了。
而且在戒毒過程中,可能是由于內(nèi)心空虛,他又開始酗酒。
從1997年開始,馬修整體的狀態(tài)就是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明明知道自己這樣下去會毀了自己,可是又沒法自救,身體狀態(tài)也越來越差。對老友記熟悉的小伙伴都知道,他后期一度胖得不行了。
他自己說,如果胖了,那就是在酗酒,如果暴瘦,那就是在嗑藥??偸窃诮涠具^程中開始酗酒,戒酒過程中重新嗑藥。
到了2001年,他意識到自己這樣下去真要完蛋了,于是又去了一次戒毒所。
接下來很長時間里,大家驚喜發(fā)現(xiàn)他的狀態(tài)真的好起來了。整個2002年,他都處于清醒狀態(tài),不再嗑藥,不再酗酒,似乎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fā)展。誰能想到,那一年成了他此后最正常的一年。
然后,然后又開始了。
到了2004年,最后一季結(jié)束之后,參演的六個人基本上都從當初的小角色一躍成為頂級明星,疊加巨大的版權(quán)費用,他們幾個一直可以吃到下輩子都花不完。
但他們幾個都想各自突圍,但都不太成功。
馬修在那之后也嘗試過拍其他電影和電視劇,但效果整體不太好。一方面是劇本問題,另一方面可能是之前花了太長時間在《老友記》,觀眾對他們的形象徹底固化在了那幾個老角色上,以至于他們不管演啥,都覺得還是之前的角色。
可能跟很多小伙伴的理解不太一樣,某個演員靠著某一部電影電視劇大火之后,他一般不愿意再提起那里邊的角色。有點像你高考結(jié)束后很多年,周圍的人依舊夸你當時考得好,你也會很不舒服,這意味著你這些年大概率一事無成,唯一做明白的事就是那次高考。
所以突圍失敗后,那幾個演員都不同程度陷入了身份危機,只是有些人豁達,覺得無所謂。有些人就非常痛苦。
馬修本來就有藥癮和酒癮,他自己也說自己迷失了方向,陷入身份危機后,進一步加強,他接下來的十幾年里,幾乎就是在反復的“戒毒+復吸”中循環(huán),還患上了抑郁癥。據(jù)他自己講,前后進出戒毒所15次,平均每年去一次。
而且從現(xiàn)在的情況來看,他身邊應該是圍了一群吸血鬼,每次他好不容易戒毒成功,過段時間總又開始嘗試一種新的藥,然后又墮回了地獄。
這種折騰徹底毀掉了他的身體健康,疊加事業(yè)不順,沒有家庭,沒有孩子,父母離異,他徹底抑郁了。
人生的后半期,又開始了漫長的對抗抑郁的過程。身邊的吸血鬼團隊更是離譜,私人醫(yī)生使勁給他偽造處方開藥,有些藥物實在是從正規(guī)渠道拿不到,就通過那種“中間人”從地下毒販那里拿藥,最后終于把他給毒死了。
《老友記》的其他演員整個過程中給他提供了家人一樣的關(guān)心,不過很顯然,馬修自己已經(jīng)沒心力走出來了。后來注射大量氯胺酮之后,溺死在了浴缸里。這個氯胺酮麻醉劑。
多說一句,馬修死那天,還在給安妮斯頓(也就是瑞秋的扮演者)發(fā)消息說自己狀態(tài)良好,說明其他幾個人確實一直在詢問他咋樣。
《老友記》演員們之間的感情遠遠超越同事之間應有的情分。也有人說,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是演出來的,其實說這話的人,大概率沒體驗過人間的溫情,周圍的人都刻薄地對他,他也刻薄地對這個世界。每個人眼里的世界,其實就是他的內(nèi)心世界的投射,或者,所見即心相。
再往深處講,成人之間論跡不論心,如果有人愿意裝作關(guān)心你,你就燒高香去吧,因為現(xiàn)實里大概率連個愿意裝的人都沒。
馬修死于用藥過量,看著是個悲劇,不過后來法醫(yī)揭破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的器官已經(jīng)被他糟蹋的不成樣了,嗑藥,酗酒,抽煙,肥胖。他的人生后半期,一直在跟多種慢性病做斗爭。無痛死于睡夢當中,對他來說可能真不是壞事。
而且讓我最震驚的不是他嗑藥,而是他跟常熟阿諾一樣的先天嗑藥圣體,他那個劑量,正常人可能連三年都扛不住,他竟然扛了二十多年。
關(guān)于馬修之死,現(xiàn)在美國主流有兩種探討。
第一種,是當下比較泛濫的“止疼文化”,也就是美國大規(guī)模濫用止疼藥。制藥公司通過游說團體在國會通過立法,讓醫(yī)院大量地開處方類止疼藥,以至于很多人對這類藥物上癮。
如今在美國,奧施康定被芬太尼取代,而獸用卡芬太尼(效力強百倍)正流入黑市。
其實更深層次地講,對于馬修這種超級富豪來說,大環(huán)境啥樣,其實并不重要了。因為以他的財富規(guī)模,不管想要啥,都唾手可得。到了他這個位置,如果自己不自律,不主動改變,誰都救不了他。
比如有段時間他在瑞士呆著,因為美國國內(nèi)每次最多只能開出來100毫克的奧施康定,這還是給癌癥晚期病人的,但是瑞士可以輕松開出來1800毫克。
后來馬修找到了專門給上層人士提供違禁藥的一個毒販子,他才回到美國定居。多說一句,這個毒販子現(xiàn)在正在審,可能也面對幾十年的牢獄生活。
可以說,馬修這人有點像他在電視劇里扮演的那個角色,可能是因為父母在他年幼的時候離異有了陰影,他這輩子也沒法像正常人那樣生活。有過很多次情感經(jīng)歷,都被他自己搞砸了,也很難體會到正常親情友情帶來的快樂,總是想躲著周圍的人。
他心里有個巨大的洞,總想用別的東西來填充,最后選擇了各種止疼藥、麻醉藥和酒精。甚至有種自毀傾向,每次好起來,過段時間就會重走老路。
下圖是1995年他和茱莉亞羅伯茨在一起時候的照片,很快就分了,其他很多段關(guān)系也一樣。
可以說,馬修被美國那種泛濫的止疼藥,和自己內(nèi)心的空虛一起給掐死了。
甚至可以說,1997年他已經(jīng)躺進了棺材,此后的二十多年,只是經(jīng)歷了一場漫長的死亡。
全文完,感謝閱讀,如果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