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趙德龍 通訊員 陳燦
9月24日上午9點,鄂州文旅微劇《又食武昌魚》在鄂州西山風景區(qū)開機拍攝。該劇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詞句為靈感源點,巧妙以鄂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和文化符號武昌魚為載體,構建了一個連接三國歷史與當今鄂州的奇幻敘事空間,是鄂州在創(chuàng)新文旅表達、吸引年輕游客、深化“武昌魚故里”“千年吳都 空港新城”城市形象的開篇之作。
《又食武昌魚》開機現(xiàn)場
劇情圍繞現(xiàn)代女孩喬婉(青年演員王子妤飾演)展開,她因一枚神秘的三國神獸鏡穿越至東吳時期,化身歷史中的小喬,與周瑜共譜一段青春戀曲,并親身參與歷史事件,生動詮釋逆流而上、堅韌不拔的“武昌魚精神”。重返現(xiàn)代后,故事線延續(xù)至助農(nóng)直播和當代商界,形成跨越千年的情感與使命共鳴。
這種青春化、輕量化的表達,旨在打破傳統(tǒng)文旅宣傳的壁壘,讓武昌魚深厚的歷史底蘊、鄂州作為古武昌的吳楚文化魅力,以更貼近當下年輕群體審美習慣的方式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劇組將在鄂州市博物館、梁子湖、西山風景區(qū)、觀音閣、杏福園、吳都·喬街、紅蓮湖短劇基地、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靈玲野生動物王國等地取景,通過視覺上的古今對比,全方位展現(xiàn)鄂州歷史與現(xiàn)代交相輝映的城市氣質。
微劇拍攝現(xiàn)場
文旅賦能:微短劇賽道開辟引流新路徑,期待“跟著微短劇游鄂州”
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吳寒介紹,選擇以微劇這一新興媒介形式推廣城市文旅,是順應數(shù)字時代傳播趨勢的重要舉措。微劇《又食武昌魚》精準把握了當下“微時間”、“輕閱讀”的消費習慣,通過與今日頭條、紅果短劇APP、長江云新聞等平臺合作,有望形成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傳播矩陣,有效提升鄂州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
微劇播出后,預計將吸引大量觀眾關注劇中所呈現(xiàn)的鄂州景點、美食和文化,激發(fā)其“跟著微短劇去旅行”的實地探訪欲望,帶動本地旅游消費,實現(xiàn)“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發(fā)展目標。
本劇導演曹涌,曾執(zhí)導微短劇《石俊峰辦案記》《少年田野》,微電影《承諾》,參與拍攝電影《我不是藥神》《李獻計歷險記》。他介紹,本劇堅持精品創(chuàng)作原則,在劇本、拍攝、制作各環(huán)節(jié)力求精益求精,力爭在較短時長內(nèi)講述一個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充滿青春活力的精彩故事,使其成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宣傳佳作。
微劇中三位主要演員
青年視角:演員王子妤初識鄂州,期待在演繹中深度感受吳楚風華
飾演女主角喬婉/小喬的青年演員王子妤,是首次來到鄂州。在接受采訪時,王子妤告訴記者:“我對這座江畔古城充滿了新鮮感與期待,能夠參與《又食武昌魚》的拍攝非常榮幸。喬婉這個角色跨越古今,既有現(xiàn)代女孩的靈動聰慧,又有歷史人物小喬的傳奇色彩,挑戰(zhàn)很大。通過研讀劇本和初步了解,我已經(jīng)被武昌魚背后所承載的歷史故事和‘逆流而上’的精神所打動。”
談及對鄂州的初印象,王子妤興奮地說:“雖然剛到這里,但已經(jīng)能感受到鄂州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站在西山這樣的歷史現(xiàn)場,仿佛能觸摸到三國時期的氣息。我很期待在接下來的拍攝周期里,能更深入地走進鄂州的街巷、湖畔,去品嘗地道的武昌魚,去感受真實的吳楚文化,我相信這份獨特的體驗將幫助我更好地融入角色,把鄂州的歷史之美、人文之韻通過表演傳遞給觀眾?!?/p>
拍攝取景地鄂州松風閣
據(jù)悉,微劇《又食武昌魚》將于本月底完成前期拍攝,預計10月底與觀眾見面。作為發(fā)行和推廣方,湖北廣播電視臺相關人士表示,這是一部凝結了鄂州歷史文脈與現(xiàn)代創(chuàng)意的作品。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后,將在多個短劇平臺和電視大屏上映,并申請湖北省微短劇賦能“支點建設”行動計劃,有望成為湖北甚至全國文旅市場的現(xiàn)象級IP,吸引八方來客,共品武昌魚香,共賞吳楚風華。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