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9月23日晚,2025年布克獎短名單正式公布,共有來自四個國家的六位作家最終入圍。
較往年來看,今年的入圍名單中沒有新人作者,主要由知名作家組成,其中有三位作者不止一次入圍過該獎項。最終獲獎者將于11月10日公布。
編譯丨申璐
近日,備受關注的2025布克獎正式公布入圍短名單。入圍作家分別是印度作家基蘭·德賽 (Kiran Desai)、英國作家安德魯·米勒 (Andrew Miller)、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大衛(wèi)·紹洛伊 (David Szalay) 和美國作家蘇珊·崔 (Susan Choi)、凱蒂·北村 (Katie Kitamura) 、本·馬爾科維茨 (Ben Markovits)。這些作家的作品從今年提交的153本書中突圍。
這六位作家均非新人,其中有五位已出版超過五本書;兩位已出版超過十本書;還有一位作家的第三本書創(chuàng)作耗時長達20 年。除此之外,六位入圍者中包含一位往屆獲獎者:基蘭·德賽。安德魯·米勒和大衛(wèi)·紹洛伊均為第二次入圍該獎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基蘭·德賽再度獲獎,印度將史無前例地包攬2025年布克獎。此前,作家巴努·穆什塔克 (Banu Mushtaq)和譯者迪帕·巴斯蒂(Deepa Bhasthi)在今年早些時候,已憑借短篇小說集《心燈》(Heart Lamp)榮獲國際布克獎。
從內容來看,六本入圍書籍涵蓋了一系列國際體驗,帶領讀者從匈牙利到日本,從威尼斯到紐約,從印度到英格蘭西部鄉(xiāng)村,并且常常描寫遠離故土、無根的人物。
《索尼婭與桑尼的孤獨》英文版書封。
基蘭·德賽的《索尼婭與桑尼的孤獨》(暫譯,The Loneliness of Sonia and Sunny)是一部環(huán)球旅行史詩,講述了一對印度年輕人在數(shù)年間相遇又分道揚鑣,最終墜入愛河的故事。全書近700頁的篇幅,卻給人一種跨越幾代人的史詩般的感覺。盡管本書內容宏大,但德賽對每個細節(jié)都了如指掌。通過兩位主角——在美國和家鄉(xiāng)之間徘徊的印度人——的愛情故事,探索并展現(xiàn)了印度小說兩條路徑——社會現(xiàn)實主義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之間的張力,并將兩者融合,呈現(xiàn)出新穎而引人入勝的效果。
《肉體》英文版書封。
大衛(wèi)·紹洛伊出生于加拿大,曾在黎巴嫩、比利時、匈牙利和英國生活過。他的《肉體》(暫譯,F(xiàn)lesh)講述了一個男人從貧窮到富有的人生歷程,他從中歐的住宅區(qū)一路漂泊到倫敦超級富豪的豪宅,描繪了一幅令人驚嘆的現(xiàn)代英國肖像,并以近乎赤裸的筆觸探討了欲望和自主性的局限。這部小說展現(xiàn)了僅憑小說通常最豐碩的素材——內心世界——的碎片,就能多么強烈地塑造人物形象。
《余生》英文版書封。
本·馬爾科維茨在得克薩斯、倫敦和柏林長大,他的《余生》(暫譯,The Rest of Our Lives)以一段從科德角到加利福尼亞的蜿蜒公路之旅,講述了一場中年危機。書中的法學院教授湯姆·萊沃德開車送女兒去上大學,一路上沒有停下來,開始了一段橫跨美洲的冒險之旅,同時也是對自我的探索。馬爾科維茨筆下的美國充滿了離婚人士,他們就像但丁筆下的朝圣者一樣,人到中年才發(fā)現(xiàn)自己迷失了方向。
《閃光燈》英文版書封。
蘇珊·崔的《閃光燈》(暫譯,F(xiàn)lashlight)最初是《紐約客》上的一部短篇小說。該書一開篇就描述了路易莎·姜人生的重大轉折——她險些溺水身亡,以及失去父親的痛苦,隨后講述了導致這場災難及其后果的一系列事件。這既是一部宏大的歷史小說——始于戰(zhàn)后日本,大致結束于當代;又充滿私密感。
《試鏡》英文版書封。
凱蒂·北村的《試鏡》(暫譯,Audition)也圍繞著母親、父親和孩子展開。故事以一位演員排練一部新的百老匯戲劇開始,他與一位年輕男子共進午餐,而這位男子卻誤以為凱蒂是他的母親。這部小說不僅探討了親子關系,還接受了我們對藝術的訴求——它開辟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空間,探究了禁忌,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存在方式。
《冬日之地》英文版書封。
安德魯·米勒的《冬日之地》(暫譯,The Land in Winter)以1962年嚴酷的冬季為背景,在英格蘭西部地區(qū),社會斷層隨處可見。米勒以催眠般的筆觸游走于事物的表面——一位鄉(xiāng)村全科醫(yī)生的工作、一位缺乏經(jīng)驗的奶農、一位正在探索家庭主婦的種種需求與空虛的女人——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欲望。小說的主人公——兩對夫婦如同米勒筆下的這片土地般冰冷,但他們所有人——以及他們所生活的國家——都將面臨巨大的變化。
“這六本(入圍作品)有兩大共同點。它們的作者都完全掌握著自己的英語儲備、節(jié)奏和專業(yè)知識;他們各自創(chuàng)作了一部別人寫不出的小說。所有這些作品都以六種不同且非常新穎的方式,審視著那些試圖與他人共處——去愛、尋求關注、應對、理解、疏遠、容忍、逃避——的個體,從而找到了自己的故事。換句話說,它們都文筆精彩,都展現(xiàn)了非凡的人性。”2025年布克獎評委會主席羅迪·道爾評價說,這位愛爾蘭作家曾于1993年摘得當年的布克獎桂冠。
入圍名單中有一半是美國作家。當被問及美國作家在名單上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原因時,評委兼作家克里斯·鮑爾(Chris Power)表示:“如果將美國作家排除出去,意味著這個評選過去一年最佳英語小說的獎項將遺憾地錯過一些作品……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英語’是一種全球語言,而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獎項?!痹摢勴椨?969年首次頒發(fā)時,僅向英聯(lián)邦作家開放,但從2014年起,任何國籍的作家都可以參賽。
據(jù)悉,今年布克獎的最終獲獎者將于11月10日公布,獲獎者將獲得5萬英鎊獎金。去年的獲獎者是薩曼莎·哈維的《軌道》。
1. The Booker Prize 2025
https://thebookerprizes.com/the-booker-library/prize-years/2025
2.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Booker Prize 2025 shortlist
https://thebookerprizes.com/the-booker-library/features/everything-you-need-to-know-about-the-booker-prize-2025-shortlist
3.‘Brilliantly human’: Kiran Desai and David Szalay make Booker prize shortlist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5/sep/23/brilliantly-human-kiran-desai-and-david-szalay-make-booker-prize-shortlist
4. As a Booker prize judge I helped whittle 153 books down to a shortlist of six. Here’s why you should read them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5/sep/23/booker-prize-judge-shortlist-six
本文為編譯內容。編譯:申璐;編輯:張婷;校對:翟永軍。歡迎轉發(fā)至朋友圈。
書評周刊合訂本上市!
點擊書封可即刻下單
了解《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