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市,有一位令人欽佩的老人劉復隅,雖已過耄耋之年,卻懷揣著熾熱的文學求知夢,在詩詞的世界里逐光前行。
劉復隅老人與文學的緣分,起始于他的學生時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在安徽省宿縣師范學校求學時,課本里李白的豪放灑脫、杜甫的沉郁頓挫,都讓他深深著迷,讓他喜歡誦讀唐詩宋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前蘇聯(lián)的馬雅可夫斯基的階梯式自由詩等也讓他十分青睞。當時語文老師邵體忠先生,是結(jié)合語文課本中的詩歌教學的,沒有展開講,只是介紹詩歌四句式末尾一字的押韻常識,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guī)則。師范畢業(yè)后,他先后在宿遷縣龍河中學、宿城三中擔任教師、校長。將自己的青春與精力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yè)。忙碌的教學工作、繁重的教學任務,責任和擔當讓他在培桃育李的園地里辛勤耕耘。但心中的文學夢,時常在心底涌動,偶爾有感而發(fā)地寫一些二四六句押韻的順口溜,來過一把詩歌癮。
一九九七年退休后,劉復隅終于有了時間去追尋習作詩歌的夢想。在友人斯高君的宣傳和介紹下,他又重新走上了詩詞習作圓夢之旅。便很自信地去宿遷市(縣)老年大學詩詞班就讀。先后聽取了李先鳳、賀維翰、曹禮航三位老師的授課。又得到了臧公民、蘇俊峰兩位詩友的點撥修改,獲益至深。為了系統(tǒng)的掌握詩詞基礎知識,在老年大學購買了蘇州老年大學編寫的《古典詩詞讀本》,在外地旅游時,又在寧波新華書店購買了王力先生專著《格律詩詞》。有了教科書,學習寫詩就有了依據(jù)和底氣。
詩詞班的學習也并不輕松,對于記憶力逐漸衰退的他來說,記住詩詞格律、理解詩詞內(nèi)涵成了挑戰(zhàn)。但他沒有絲毫退縮,每天清晨,他伴著第一縷陽光誦讀詩詞,用小本子密密麻麻地記錄詩詞格律、平仄、韻律、對仗、寫作技巧等重點知識;遇到理解不透的地方,就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習作的詩稿,也經(jīng)常在教室黑板上展示,時而與詩友中交流。
在詩詞的海洋里,劉復隅不斷汲取養(yǎng)分。他從詩詞中領(lǐng)略到歷史的興衰、人生的百態(tài),也學會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生活。他寫春日小區(qū)里綻放的花朵,“小區(qū)春日百花開,粉蕊嬌姿映眼來”,將春天的生機與美好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回憶兒時家鄉(xiāng)的龍河,“兒時河畔戲清波,笑語歡歌歲月梭”,勾起人們對童年純真時光的懷念。
隨著學習的深入,劉復隅的詩詞創(chuàng)作水平不斷提高。他的作品不斷在《詩苑》《楚韻》《宿遷晚報》《宿豫老干部》《宿城詩苑》等一些刊物和網(wǎng)絡平臺上發(fā)表,這讓他備受鼓舞。同時,他還積極參與宿遷當?shù)氐脑娫~采風活動,與其他詩詞愛好者一起交流切磋。在這些活動中,他結(jié)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談詩論道,共同進步。
如今,劉復隅雖已耄耋之年,但寶刀不老,依然在文學的道路上執(zhí)著前行。他的生活因詩詞變得豐富多彩,那顆文學求知的初心,在歲月的磨礪中愈發(fā)堅定。他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人們,年齡從來不是追求夢想的阻礙,只要心懷熱愛,無論何時都能踏上逐夢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