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jié)親人團聚的甜蜜還縈繞在腦海里,離別卻已悄然而至。清晨起來,看見十歲的小孫子淚眼婆娑,才知他又因要與姐姐分開,隨父母回去上學。非常舍不得,每次回家時,他與姐姐滿是歡喜,追逐打鬧、有說不完的話,可這熱鬧勁兒還沒捂熱,又要分別了。
這情景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記憶的閘門。又想起了從前我的三個孩子,女兒和兩個兒子他們小時候的情景,女兒在外婆家長到十歲才回來。但每一次回家就和兩個弟弟親熱無比,又抱又親的。
兩個兒子在家里時,常在自家的小院里玩耍。等他們稍大些,便去了不同地方上學,每逢放假回家,那股子親近勁兒,與如今的孫子孫女別無二致。只是那時的日子,條件遠不如現(xiàn)在。
小時候的他們姐弟三人都格外聽話。特別小弟兄倆總愛走在一起,勾肩摟背,親密無間,很少發(fā)生吵鬧,也讓我們做父母的省去不少的煩心,更受到鄰人的夸獎。但他們對于有趣的事意見不同時也會爭執(zhí)一番。
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玩游戲,下軍棋。瞧見大人們下象棋,便也買了一盒,在門前路邊學著大人模樣對弈,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切磋,引得不少鄰居圍觀看熱鬧,笑聲不斷。
他們從小對于世間每一件事情都感到興趣,對一些小動物或者植物都充滿好奇。在田園間或是路邊看到蝸牛,或是一窩螞蟻,都會蹲下身來仔細研究半天,還會操心:下雨了,螞蟻會不會被水淹死?有一天早上在田里,許是快要下大雨的緣故,莊稼葉子上爬滿許多蝸牛。弟弟指著蝸牛對哥哥說:“你看莊稼上的蝸牛好多好多,兩個兩個在一起的,都是雙胞胎!”哥哥認真糾正:“小弟你不懂,那不是雙胞胎,它們是情侶啊!”這番童言儼然大人說的話,逗得旁人哈哈大笑。
歲月匆匆,大兒子后來考上了高等名校,姐姐去外地工作了,小兒子則留在鎮(zhèn)上讀初中。
每次孩子們放假回家,見父母終日操勞、滿臉疲憊,都會爭先恐后地幫忙做家務、干農(nóng)活。他們打小就這般懂事,懂事得讓人心疼。尤其是留在老家上學的小兒子,知道哥哥在外讀書少有機會勞動鍛煉,怕哥哥累著,家里的活總是搶著干。
記得建場初期,活又多又重。那次搭建育雛臺,需要抬水泥桿,兩個孩子抬著桿子,都怕對方受累,均不約而同地都往水泥桿中間挪,同時都叫對方“往你那邊去一點。”兩人互不相讓,憋紅臉僵持著,忍不住互相嚷嚷。這模樣,引得他爸爸又氣又好笑地吼叫,也招來旁人的夸贊:“看這兩個孩子干活,可真有意思,都心疼對方,怕累著彼此。”
時光荏苒,孩子們漸漸長大了,都組成了家庭,扛起了自己的責任。就連曾經(jīng)無憂無慮、懵懂天真的小孫子,如今也跟著爸媽在外就讀呢。
大兒子家里唯一的小孫子也和爸媽一起在另一個城市,假期很少回家,偶而回來一次也戀著叔家和鄰家的姐姐哥哥不愿意離開,但是無奈啊,因為學習課程很多,學的圍棋課程已經(jīng)段位結(jié)業(yè)。在全國少兒圍棋比賽中還得了三等獎呢。只有孫女留在了老家,在重點高中學習。
雙節(jié)已過,孩子們又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懷揣著責任,為國、為家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站在家門口,望著他們遠去的車影,想著流著淚不愿離開的小孫子,心中滿是說不出復雜的滋味——既享受過闔家團聚的天倫之樂,又藏著濃濃的不舍之情,還夾雜著幾分無法留住時光的無奈和惆悵……
夕陽的余暉灑在門前的小路上,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