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鄉(xiāng)皖南這片廣袤的鄉(xiāng)村大地上,生活著無數(shù)平凡卻獨一無二的人們,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熱愛生活、守護故土,默默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這些故事或許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jié),卻如清泉般流淌著質樸的情感與堅韌的力量。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幾位普通鄉(xiāng)村人物的日常,傾聽他們的歡笑與嘆息,感受那份真摯而動人的人生百態(tài)。
2019 年仲春的一天,我在山堪村閑逛。路過一戶人家時,看到一位老漢正在門前精心擺弄盆花,我不禁走上前去,拿出相機拍了幾張照片。老漢得知我是搞攝影的,便轉身從屋里翻出一些老照片,有些已模糊不清,他問我能否修復,我點頭答應了。他頓時松了口氣,笑著說:“巧了,省得我跑照相館了。”
一個星期后,我把修復并塑封好的照片給老漢送去。他仔細地看著照片,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隨后又是倒茶又是遞煙。交談中,我夸贊他家房子漂亮,他很高興,熱情地領我上二樓,逐一打開房門讓我參觀。房間布置得干凈整潔,被子疊得方方正正,每個房間都有衛(wèi)生間和電視機,家具也配套統(tǒng)一。老漢說:“幾個房間大小一樣,配套相同,兩兒一女回來各住一間,這樣才公平合理。” 我笑著說:“你家搞得像賓館似的?!?老何點頭笑道:“師傅你說得對,兒女都在外頭忙,一年到頭也就逢年過節(jié)才回來住上幾天。” 他有些自嘲地嘿嘿笑著。
院內除了杜鵑、米蘭、三角梅等盆栽花草,還有幾棵桂花、臘梅散植四周。院墻腳一溜全是蘭草,老漢說:“這些蘭草有的是在門前屋后山上挖的,大部分是從女兒的婆家,旌德那邊帶過來的?!?在這明媚的春光里,聞著院內的花香,我和這個溫和的老頭聊著天,感覺輕松又愜意。老漢姓劉,69 歲,兩兒一女都在外做事,老伴去兒子家?guī)O子了,他不去,說:“呆在繁昌老家自在?!?說話間,有兩片樹葉飄落院中,他走過去彎腰拾起,丟進門口的垃圾桶里。
老何家的院子很大,卻非常干凈。院東側有豬圈和一塊菜園地。菜園里的菜長得十分茂盛,蔥綠一片。他說:“這些菜一個人吃不完,主要用來喂豬喂雞。豬在圈里,雞都跑山上去了?!?他朝后山指了指。我感慨地說:“您一個人在家又做田又種地又養(yǎng)雞養(yǎng)豬,好辛苦?。 ?他擺擺手說:“不辛苦不辛苦,” 接著指著門前的田野說,“現(xiàn)在的人享福啊,吃穿不愁,田不做,地不耕(轉讓給大戶種了),不交稅還有補貼,哪個朝代有這樣的好事?國家搞得好,不光有農補還有養(yǎng)老補助。兒女們又幫我和老伴買了社保,每月的生活費足夠了。” 說完哈哈大笑。
老何家在村口,后來我每每經(jīng)過這個小山村,總會進去看看他。他要么在院內澆花,要么在小菜園里種菜,有時什么都不干,就在院內桂花樹下喝茶,按他的話說是享清福。有次經(jīng)過時,見他正與陌生人說話,我進了院,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說:“來得好來得好,親家來了,中午在這里喝酒。” 隨后他又打開冰箱拿出魚和肉,笑著說:“都是現(xiàn)成的現(xiàn)成的,” 指著臉盆里已洗凈剖肚的雞說,“這是現(xiàn)殺的?!?/p>
老何去廚房忙去了。親家對我說:“我這位親家有福不曉得享,他二兒子榮軍也就是我女婿,在南京搞物流公司,買了車,買了房,房子大,條件也不錯,讓他去住,他不去。大兒子在合肥開建材公司,條件更好,讓他去,他也不去。有福不享,非要在家山呀地呀舍不得放,又養(yǎng)豬又養(yǎng)雞,圖哪門?哎 ----- 這就是命!好不容易到我家走一趟,也不住兩天,最多吃頓飯,屁股像著了火似的往家跑。好像家里藏了多少寶貝,怕人偷去似的。” 親家說到這里笑了起來。
那是臘月里,天氣寒冷,我們坐在火桶里喝酒,喝的是劍南春,酒好,雞肉的味道也很好。飯桌上,老何提到快過年了,過了年就虛七十歲了,想大年初一拍張全家福,初二全家人各自拜年,人就散了,問我屆時能否抽空過來。
2020 年正月初一上午十點鐘,我如約到了老何家。院外院內停了好幾輛小車,都是兒女的私家車。小孩在院內蹦蹦跳跳,兩兒一女三家人加上老兩口,家里顯得格外熱鬧。老何那天穿戴一新,精神煥發(fā),臨拍照時還把皮鞋擦了又擦,他指了指樓房,意思是做背景拍下來。那張全家福拍得很成功,老何坐在前排中間,呲著缺了一個門牙的嘴巴笑著,一臉幸福的模樣。
大家都叫他章大廚,因為他當過兵,在炊事班干過幾年。退伍后,他先在地方后去外地開過飯店,印象中還在本縣兩家水泥廠承包過食堂。十多年前開始承辦喜宴,漸漸地做出了名氣,在當?shù)匾残∮忻麣狻?/p>
前些年,我專事攝影攝像,在鄉(xiāng)下舉辦的婚宴中常常與他不期而遇。他是掌勺的大廚,在熱氣蒸騰的廚房里忙碌時,常常能聽到他與幫廚的婦人的說笑聲。我有時也會去廚房拍幾個鏡頭,他便很高興,覺得我是在給他打廣告。宴后他總會問我酒辦得如何,菜的味道怎樣,偶爾我提到缺點,他也會誠懇地點頭接受。宴席結束,我們和主家結賬時,章大廚總要讓出零頭或送出半個工錢。
酒宴不是天天有,他住縣城,閑時就會回繁陽鎮(zhèn)范馬村的老家。老家的老宅里住著他七十多歲的老母親。老母親不愿住城里,嫌縣城吵鬧,晚上睡不著覺,而且不養(yǎng)雞不種菜,一天到晚閑得慌,老人家不習慣,堅持要回老家。大廚沒辦法,只好有空就回老家,一來照顧母親,二來仍舊種著自家門前的兩畝責任田,冬種油菜春播秧,竟然還種了紅花草,既當飼料也作綠肥。春天,門前的油菜花一片金黃,紅花草如錦被似綠氈,門口就像一幅美麗的畫。他便站在田邊自拍發(fā)朋友圈,往往能贏得眾多點評。尤其是門口那棵高大的望春花(白玉蘭)開放時,如云似雪,十分好看。章大廚以此作背景拍了又拍,發(fā)圖時還會配上幾句詩,顯得十分得意。
他種田一點也不馬虎,田埂被他修整得干干凈凈,自己犁田打耙,嘴里車車車撇撇撇地叫喚,儼然一副老把式的模樣。
章大廚自己拔秧、插秧,還是沿用以前的老傳統(tǒng)。他用的是農家肥,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生長出的稻谷是無公害綠色食品,除了自家食用,全喂了雞鴨鵝。為了讓鵝鴨有下水的地方,他又將門前的一塊空地挖成池塘,塘里養(yǎng)魚,水面上鵝鴨嬉戲,一派田園風光。
前些年,時常接到他的電話,說在老家,讓我過去小酌。到底是廚師,燒的菜就是好吃。酒是辦喜宴主家客氣送的,地衣是他閑時雨后在地邊撿的,干筍是來自自留山的毛竹林,菜蔬是種在田埂上的。一條小溪從門口四季流淌,洗菜浣衣十分便捷。門前一層梯田一脈青山,此等居住環(huán)境與我家頗為相似,只不過他家房屋朝東,我家面南。
這些年,雖說生意好,收入也不錯,但他還是堅持種著老家里的兩畝責任田。他說:“你看這些田都是上好的良田,灌溉又方便,不種稻就長草,荒了實在太可惜。尤其又在家門口,田荒了,老母親會傷心,自己心里也不舒服?!?/p>
近年來,章大廚家喜事連連。三年前在蕪湖買了房,又買了輛新的五菱宏光面包車,用來裝載廚具,一改過去叫車接送的不便,隨后又將老宅翻修一新。前年兒子高校畢業(yè),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幾年前大學畢業(yè)已當老師的女兒去年又考取了南京師大的研究生,當年國慶前夕已去該校就讀?!案x之家,必有余慶”,這句話用在大廚身上,倒也十分合適。
周道芳,筆名沐陽冰峰,女,漢族,安徽省繁昌縣孫村鎮(zhèn)人,巾幗愛心公益志愿者,繁昌春谷詩詞協(xié)會會員,金榜頭條網(wǎng)絡平臺認證編輯。平生酷愛音樂、詩詞及散文,所創(chuàng)作品散見于多家期刊及網(wǎng)絡平臺。她愿與歌舞為伴,誠交筆墨為友。以上這段文字,是周女士發(fā)在文后的作者簡介。
兩年前,保險公司朱總打電話說有一周女士欲加我微信,問我是否可以。我連忙說:“行行行,加吧加吧?!?加過之后才知道,周女士住在離我家東南僅三公里的那個叫橫嶺的小山村。橫嶺風光秀美,四面環(huán)山,僅有一條山道經(jīng)寺沖通向外面,因職業(yè)關系,前些年我去過多次。但我卻不知道這個小山村里竟然有這么一位唱歌、寫詩的才女。果不其然,此后的日子里,每天都能看到這個叫沐陽冰峰的網(wǎng)友在朋友圈里發(fā)的 K 歌、詩文及圖片,數(shù)量之多實屬罕見。我驚異于該女士的才情及如此旺盛的創(chuàng)作激情。
她的那些詩作多是對愛情的追問和禮贊,對友情的審視及頌揚,對真善美的呼喚,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主題昂揚向上,情感充沛,思緒綿長;所發(fā)圖片關乎家鄉(xiāng)物事,新修的村路,美化的村景,歡笑的村民,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翠竹,燦爛的野花,生長的水稻,乃至蔬菜瓜果家禽家畜,隨拍隨發(fā),情趣盎然,這種情況倒與我有相似之處。
我有時就在想,一個山村婦人天天拍照、唱歌、寫詩,哪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思緒情懷呢?帶著些許的不解與好奇,我在電話中采訪了她。這才知道幾年前她曾經(jīng)生過一場大病,與死神擦肩而過。住院期間,同病房的室友是個詩人,受詩人的影響與帶動,她開始學習寫詩習詞。三年間她一路寫下來,已在紙刊與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了上百首詩詞。也正因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敬重,讓她感動了上蒼,讓枯萎的生命之花重新開放,目前,她的身體狀況基本康復,連醫(yī)生都說是個奇跡。
至于唱歌,她說是與生俱來的愛好,從小就對音樂有著過人的天賦與濃厚的興趣,少女時即被當?shù)卮迕穹Q作 “小百靈”,想著長大當歌唱家。不料父母相繼去世,她因此中斷學業(yè)。稍長大后為了生計,去當?shù)仄髽I(yè)上班。再后來嫁到這個小山村為人妻人母。沒想到后來得了重疾,前后花了四十多萬,社會對她伸出援手,國家農村合作醫(yī)療對其部分醫(yī)藥費予以報銷,加上她天性要強,有著不屈的信念與對生命敬重的熱愛,最終戰(zhàn)勝病魔,重放生命之光。
近期,她作品迭出,多首詩歌在 “繁昌詩詞”“皖人春秋”“今日頭條” 等平臺相繼發(fā)表。她為此感到十分欣慰。
鄉(xiāng)村里的人們,有著各不相同的人生軌跡與故事。
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汗水灑在田埂上;有人走南闖北、歷經(jīng)風霜,最終選擇回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有人默默守護著老屋與山林,守著一份寧靜與安然。他們或許平凡,卻懷揣著對生活的熱愛、對故土的眷戀和對生命的執(zhí)著。
這些平凡人的故事,如同田野間悄然綻放的小花,不張揚、不奪目,卻在微風中散發(fā)著獨有的芬芳。它們在炊煙裊裊的清晨里生長,在夏夜蟲鳴的靜謐中醞釀,在金黃的秋收季節(jié)里沉淀。它們溫暖著人心,也讓我們看見了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美好與生生不息的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