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廣東,被一場名為“樺加沙”的臺風攪熱了。
這顆“今年全球最強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7級,預計24日在廣東中西部遠海登陸,多地緊急啟動“停課、停工、停產(chǎn)、停運、停業(yè)”的“五停”措施。
面對這樣的強臺風,廣東人的反應卻讓人忍俊不禁,有人在玻璃上貼謝霆鋒照片求“謝停風”,有人提前推倒電動車貼“不用扶”紙條。
但更有意思的是超市囤貨區(qū),非辣泡面三分鐘搶空,辣系食材卻整排躺平,網(wǎng)友對此調侃道“這就是老廣最后的倔強。”
超市只剩辣椒了
從“謝停風”到激光剪樹,廣東人的幽默與硬核
提起廣東人應對臺風,外界總覺得他們自帶“從容buff”,既不慌不忙,又能玩出花樣。
畢竟在“魔蝎”“山竹”“天鴿”等強臺風的“歷練”下,廣東人早就摸透了與臺風共處的門道,而這次“樺加沙”來襲,他們的防御操作更是刷新了大家的認知。
最出圈的當屬玻璃上的“祈福玄學”,以往大家習慣貼“米”字防玻璃碎裂,今年卻有人玩起了新花樣,把“米”換成“麥”字,再貼上男星謝霆鋒的照片。
“麥”克風
理由很簡單,“麥”對應“麥克風”,“霆鋒”諧音“停風”,連起來就是“麥克風、謝停風”。
這種帶著幽默的小心思,在廣州天河區(qū)的多個小區(qū)里隨處可見,有居民還把照片發(fā)到抖音,配文“霆鋒哥,這次全靠你了”,引得網(wǎng)友紛紛點贊。
謝停風
而市政部門的防御則透著“科技感”,2018年“山竹”臺風時,廣州、深圳等地曾因樹木倒塌導致多起人車被砸事故,甚至出現(xiàn)“打工人穿越熱帶雨林上班”的窘境。
這次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市政部門出動了無人機搭載激光設備,對市區(qū)上萬棵密集綠化木進行“精準剃頭”,激光能快速切斷過密的枝條,既高效又能避免人工修剪的安全隱患。
報道畫面
另外,就連公共設施和吉祥物,也被“重點保護”起來。
騰訊總部大廈外的QQ企鵝雕塑,被工作人員用粗麻繩從頭部到腹部牢牢捆綁,圓滾滾的身體繃得筆直,活像個“被拴住的小可愛”,網(wǎng)友調侃“這才是真正的‘拴Q’”。
栓Q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里的卡皮巴拉一家、奶龍兄弟雕塑,也被塑料布和繩子層層包裹,只露出兩只眼睛,透著股“弱小無助”的萌感。
這些看似夸張的防御操作,實則是廣東人在與臺風長期共處中摸索出的生存智慧,而這份智慧,也悄悄延伸到了物資囤放的每一個細節(jié)里,讓“防御”與“生活”無縫銜接。
奶龍
辣系食材集體“躺平”,廣東“難吃榜”意外出爐
廣東人在臺風防御上的腦洞大開,讓外界看到了他們應對災害的從容與幽默,但真正讓人忍俊不禁的,是超市囤貨區(qū)里那片“無人問津”的角落。
一場臺風,意外給廣東人的飲食偏好做了次“全民體檢”,篩選出了一份別樣的“難吃榜”。
最先“上榜”的就是辣系食材,廣州天河區(qū)某華潤萬家超市的監(jiān)控錄像顯示,9月23日晚7點左右,非辣速食區(qū)的老壇酸菜泡面貨架在三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而旁邊的變態(tài)辣泡面、火雞面貨架,直到當晚閉店,仍保持著進貨時的整齊排列,連包裝都沒被碰過。
超市貨架
該超市保安李師傅告訴媒體記者,“平時辣味區(qū)補貨頻率最少,有時候一周才補一次,這次臺風天更沒人動,貨架上的貨連位置都沒挪過”。
蔬菜區(qū)也挺有意思,青椒、小米辣、干辣椒被孤零零地留在貨架上,標簽上的價格從3.98元/斤降到2.58元/斤,依舊無人問津,而白菜、生菜、上海青早就被搶得只剩菜根,對比鮮明。
小米辣沒人搶
除了辣系,一些“味道特殊”的食材也成了“棄子”,紫甘藍就是典型例子,平時買紫甘藍的人就少,大多是西餐廳或者年輕人做沙拉用,這次臺風天更沒人要。
因為紫甘藍在廣東人眼里“沒味道,怎么做都不好吃,頂多切幾片擺盤子里湊顏色”,而迷迭香、折耳根的境遇更慘,某超市的迷迭香貨架上,連價簽都蒙了層灰。
折耳根
水果區(qū)和甜品區(qū)也有“意外發(fā)現(xiàn)”。又脆又甜的蘋果,在北方超市常被搶空,在廣東卻遭到“冷遇”。
廣州番禺區(qū)某水果店老板說,“臺風前有人囤水果,買荔枝、龍眼、芒果的人排著隊,蘋果卻沒人問,我進的一箱蘋果,到現(xiàn)在只賣了兩個,還是顧客買去拜神的”。
蘋果也沒人要
廣東網(wǎng)友也在社交平臺解釋,“蘋果味道太普通,我們這邊水果種類多,夏天有荔枝、龍眼,秋天有柚子、柿子,誰還吃蘋果啊,拜神用了之后,大多放到皺巴巴也不吃”。
這些被冷落的食材,看似是臺風囤貨中的偶然,實則是廣東人飲食偏好的真實寫照。
配送食材的外送小哥
臺風“樺加沙”終究會過境,但廣東人在臺風中展現(xiàn)出的生存智慧與文化堅守,卻會一直延續(xù)下去,成為地域文化的鮮活注腳。
這份堅守,藏在“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的樸素觀念里,正如廣東老一輩常說的,“食嘢要應節(jié),做人要順勢”
空空如也的貨架
結語
或許下次臺風再來,廣東人的玻璃上還會出現(xiàn)新的“祈福創(chuàng)意”,可能是貼某位明星的照片,也可能是寫一句趣味標語,超市的辣味貨架依舊會“滿員”,等著外省網(wǎng)友來“調侃”。
但這些場景不再只是“笑料”,而是地域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
臺風會帶走風雨,卻帶不走廣東人刻在骨子里的從容與倔強,這份與土地共生的智慧,這份對生活的熱愛,才是臺風天里最珍貴的“物資”,也是廣東人留給自己、留給外界的獨特印記。
信息來源:企鵝變“拴Q”、汽車被五花大綁..廣東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廣州全市“五?!?,商超剩下辣椒上熱搜,多地提醒無需過度國貨
每日經(jīng)濟新聞 2025-09-23
信源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