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的一個午后,人民大會堂暖氣蒸騰,外頭依舊料峭。警衛(wèi)列隊而立,一位身著灰呢軍裝、走路帶著風的少將推門而入。就在眾人還在猜測這位硬朗老兵的來頭時,對面?zhèn)鱽砻飨实男β暋扇烁糁坏绞紫嘁?,主席快步上前,先伸出手:“你是趙承金吧?”趙承金立正答:“主席,是我。”簡短一句,把周圍干部的目光全部鎖死在二人之間——久別重逢,氣氛卻毫無生疏。
要讀懂這聲寒暄,為何如此自然,還得把時間卷軸往回撥。趙承金1914年出生于遼寧海城的牛莊鎮(zhèn),家里祖上是清軍哨官。16歲那年,他穿上舊軍裝,先當勤務(wù)兵,之后一路做到副團長,用十年時間在舊軍隊里摸爬滾打。1931年“九一八”爆發(fā),他卻被編制“吃空”;三年后長城抗戰(zhàn),他臨危補缺當了營長,這才算在槍林彈雨里穩(wěn)住腳跟。
真正的轉(zhuǎn)折點落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趙承金所在116師與呂正操的部隊合流。呂正操當時已經(jīng)接觸中共地下組織,經(jīng)常深夜和趙承金探討“抗日到底”究竟靠誰。兩杯老白干下肚,趙承金一句“打日本得真正團結(jié)老百姓”,把自己后半生的路定了調(diào)。同年10月,呂正操率部改稱“人民自衛(wèi)軍”,趙承金就任第一總隊長,一個月后光明正大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進入冀中平原后,賀龍120師抵達,第一次見面還發(fā)生了一段小插曲。呂正操剛介紹完,賀龍用煙斗點著趙承金肩膀:“從舊軍隊里走出來,不容易,跟著共產(chǎn)黨肯定有前途?!币痪湓捴贝寥诵?。此后兩年,趙承金借1分區(qū)司令員之職把地道、地雷陣、回民支隊全拉了出來。賀龍時常半夜派通信員送條子:“趙老弟,缺鹽缺布直接說?!边@段戰(zhàn)友情,也讓趙承金對“紅色正規(guī)化”有了切身感受。
1944年2月,趙承金率“西進支隊”抵達延安。26日清晨,他第一次走進棗園窯洞。毛主席遞煙,他擺手說不會;主席笑了笑,自顧自點燃,問到家庭時,他順口提到母親和三個女兒。毛主席沉吟片刻:“老人家紡線還行吧?替我?guī)Ь湓?,延安合作社收線價錢公道?!币幌页?,倒讓這位久經(jīng)沙場的司令員放松下來。午飯只有韭菜、西紅柿、青椒幾樣,卻足夠讓趙承金記了幾十年。
抗戰(zhàn)一結(jié)束,東北形勢逼人。1945年8月,教導(dǎo)一旅整建待發(fā),毛主席叮囑趙承金:“回東北去,你熟?!?陳賡順勢提出要調(diào)走常仲連團長,趙承金略一猶豫,還是同意。主席只補了一句:“延安出來的部隊,可不能壞群眾規(guī)矩?!倍潭虈谕?,后來成了他給下級開會時常掛在嘴邊的警句。
東北冰天雪地,初到沈陽已是11月。趙承金自請南下,擔任遼南一分區(qū)司令員。兩千來人進村落地生根,依靠糧草自籌,硬是把一塊零散的游擊區(qū)整成了穩(wěn)固根據(jù)地。1947年起,他先后在西滿軍區(qū)、整訓(xùn)四師、170師任職,遼沈戰(zhàn)役打得最猛的三家子阻擊戰(zhàn),他的部隊頂在正面三十六小時沒塌口子。參戰(zhàn)將士回憶:“趙司令一口東北腔,罵人帶著笑,越罵越來勁,槍聲就沒斷過?!?/p>
建國后,他長期擔任遼寧省軍區(qū)副司令員,又連任多屆政協(xié)委員。與毛主席的幾次見面中,1962年的這場偶遇最為特殊——兩人都白了頭,卻依舊談兵。主席問:“現(xiàn)在在哪里工作?”“遼寧省軍區(qū)?!壁w承金回答得干脆。主席隨手拍了拍他的胳膊:“身體要緊,東北冷,別硬撐。”話不多,分量卻重。
值得一提的是,趙承金從沒寫過回憶錄,他認為“文件、報紙,夠用”。同僚曾勸他把與主席、賀龍交往的細節(jié)記錄下來,他搖頭笑:“功勞簿在部隊,在老百姓,不在我嘴里。”這種不搶風頭的脾氣,直到1989年10月離世都沒變。
一生輾轉(zhuǎn),趙承金先在舊軍隊求生,再在人民軍隊立命,最后回到政協(xié)討論國是,角色不斷變化,底色卻只有兩個字:抗日。62年那一握手,是對二十多年赤誠的肯定,也是對老戰(zhàn)士晚年最樸素的鼓勵——干好本職,活得健康。毛主席問得簡單:“現(xiàn)在在哪里工作?”其實答案早在他身上:在需要的地方,在人民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