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外交舞臺上演了一場意味深長的“雙線互動”。
一邊是中國福建艦成功完成殲-35、殲-15T、空警-600三型艦載機的電磁彈射起降訓練,標志著中國航母戰(zhàn)斗群正式邁入“隱身突防+重載打擊”時代。
另一邊是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成員史密斯率領的跨黨派代表團訪華,與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舉行六年來首次高層軍事對話。
這兩件事的時空交匯,不僅揭示了中美博弈的新態(tài)勢,更讓董軍防長那句“中美應校正認知邏輯,避免誤解誤判”的警告顯得格外振聾發(fā)聵。
9月22日,中國海軍正式宣布福建艦完成艦載機電磁彈射起降訓練。殲-35隱身戰(zhàn)斗機、殲-15T重型戰(zhàn)斗機和空警-600預警機組成的“空中三劍客”,首次在航母上實現(xiàn)彈射起飛與阻攔著艦。
這一突破意味著福建艦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yè)能力,其電磁彈射系統(tǒng)不僅能讓艦載機實現(xiàn)“滿油滿彈”起飛,還將航母打擊范圍延伸至第二島鏈,重塑西太平洋力量格局。
軍事專家韓維指出,這三型艦載機形成“隱身突防+重載打擊+預警指揮”的作戰(zhàn)體系,使中國航母編隊實現(xiàn)從“近海防御”到“遠海防衛(wèi)”的代際跨越。
幾乎同一時間,美國國會代表團抵京開展“破冰之旅”。代表團團長史密斯作為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核心人物,此行旨在重啟中斷六年的兩軍高層對話。
在9月22日的會談中,董軍防長直言不諱地提出:“中美應守住不沖突不對抗底線,特別是在軍事戰(zhàn)略上要校正認知邏輯,防止誤解誤判”。
這番話被外界視為對美方長期對華誤判的精準點穴——無論是美軍艦機在黃巖島、臺灣海峽的頻繁挑釁,還是將中國軍事發(fā)展視為“威脅”的冷戰(zhàn)思維,均暴露了美國對華認知的邏輯偏差。
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成功應用,其意義遠超裝備本身。與美軍福特級航母相比,福建艦實現(xiàn)了兩大突破:一是電磁彈射系統(tǒng)與五代隱身艦載機的完全兼容,二是空警-600預警機對隱身目標探測距離達300公里,構建了覆蓋??盏摹皞?控-打”體系。
這意味著中國航母編隊不再滿足于區(qū)域存在,而是具備遠海體系作戰(zhàn)能力。正如美媒所言,福建艦的亮相直接動搖了美國依靠航母優(yōu)勢維持的西太平洋軍事霸權。
更重要的是,中國通過技術突破傳遞出戰(zhàn)略信號:軍事創(chuàng)新的核心是自主可控。從電磁彈射系統(tǒng)到艦載機全鏈條國產化,中國正以“技術對稱”打破美國的“技術威懾”。
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曾坦言,在東風導彈火力覆蓋下,美軍航母生存率低于30%,而福建艦的成熟更進一步削弱了美軍的區(qū)域干預信心。
近期又傳出了004航母的消息,海軍政委說建設004沒有技術上的瓶頸,網友們聽說后都十分激動,紛紛詢問第五艘航母什么時候下水,第六艘圖紙畫好了沒有,第七艘是不是已經有藍圖了,許多人也開始討論起004該叫什么名字,江浙粵等省網友似乎都志在必得。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軍必然越來越強,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董軍防長對美代表團的表態(tài),看似溫和,實則綿里藏針。
董軍強調“構建平等尊重、和平共處的兩軍關系”,實則是批評美方長期以“教師爺”姿態(tài)對華施壓的行為。近年來美軍對華抵近偵察、臺灣軍售等舉動,均違背了這一原則。
中方要求“暢通軍事溝通渠道”,直指美軍在南海、臺海“切香腸”式挑釁的潛在風險。例如今年4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中,中方明確反對美軍高強度演訓活動帶來的誤判可能。
所謂“校正認知邏輯”,實為呼吁美方放棄“中國崛起必導致沖突”的零和思維。史密斯議員訪華后坦言“中美必須避免誤判”,側面反映美方開始意識到舊有策略的不可持續(xù)性。
福建艦的作戰(zhàn)半徑覆蓋第二島鏈,意味著美軍在關島、菲律賓海的軍事存在不再絕對安全。這種“區(qū)域拒止”能力的提升,迫使美方重新評估軍事冒險的成本。
以對話開辟出路:中方安排防長會見非軍方背景的國會代表團,意在繞過美國行政部門的掣肘,直接影響對華政策制定的“源頭”。這種“國會外交”凸顯中方對美博弈的精準施策。
這種范式轉換反映了中國對美戰(zhàn)略的成熟,既不回避競爭,也不關閉對話大門。正如美方代表團所言,希望打破“六年一見的交流頻率”,而中方的回應是“用實力定義對話資格”。
福建艦的甲板上,殲-35劃出的航跡與董軍防長的會談桌,共同勾勒出中國“以實力求和平”的戰(zhàn)略輪廓。這一組合事件表明:大國博弈的本質不是蠻力對抗,而是認知與技術的雙重競爭。
對中國而言,福建艦的技術突破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從遼寧艦的滑躍起飛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中國用十余年走完了他國數十年的發(fā)展路徑,印證了“獨立自主”才是強軍之本。
而對美國來說,董軍的警示猶如一劑清醒劑:若繼續(xù)沉溺于“軍事威懾”幻想,忽視中國核心利益,只會加速自身戰(zhàn)略誤判。
未來中美關系的走向,取決于雙方能否在“對等威懾”與“危機管控”之間找到平衡點。福建艦的電磁彈射軌道既能賦予戰(zhàn)機騰空之力,亦可控制發(fā)射節(jié)奏——這恰似中國對美策略的隱喻,力量展示不是為了沖突,而是為了奠定平等對話的基石。
當史密斯議員感嘆“必須避免誤判”時,世界或許正見證一個新時代的開端:西太平洋的波濤之上,力量多極化已成定局,而唯有清醒者方能行穩(wěn)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