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爆劇諸神之戰(zhàn):穿越劇巔峰、網劇開山鼻祖、豪門爭斗劇視冠等
時間迅速來到2011年,這一年的電視劇市場堪稱“神仙打架”,從開年到年尾,爆款接連不斷,徹底定義了下一個十年的觀劇潮流。
有人把這一年稱為“楊冪年”,也有人叫它“穿越年”,這一切都跟楊冪、馮紹峰等主演的《宮鎖心玉》脫不開關系。
《宮鎖心玉》于2011年1月31在湖南臺播出,瞬間掀起追劇熱潮。
它像一劑爽快的“快樂病毒”,用現(xiàn)代女孩洛晴川誤入清朝的奇妙設定,搭配輕快、甚至略帶“雷人”的喜劇風格,瞬間點燃了年輕觀眾的熱情。
這部劇的成功,正式宣告了“穿越”題材成為市場的流量密碼。
而就在《宮》的熱度尚未消退時,同年9月10日,另一部穿越劇《步步驚心》 在湖南衛(wèi)視接踵而至。
與《宮》的“鬧”不同,《步步驚心》走的是“虐”的路線。
它更忠于原著小說的悲情內核,劉詩詩飾演的馬爾泰·若曦,在“九子奪嫡”的歷史洪流中身不由己,與吳奇隆飾演的四阿哥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悲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這兩部劇的同臺競技,堪稱2011年第一場“諸神之戰(zhàn)”。前者開啟了市場熱潮,后者則拔高了題材的藝術格調,共同將“清穿”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比《宮鎖心玉》更早播出的《女媧傳說之靈珠》(1月16日),這部劇融合了穿越、玄幻、神話等多重元素,講述了現(xiàn)代女孩穿越到遠古時代,與半人半龍的男子間跨越千年的愛情故事。
它可以被視為早期“古裝玄幻言情劇”的成功探索之一,為后來的同類題材提供了借鑒,在當時吸引了大批喜歡奇幻設定的觀眾。
當古裝穿越劇吸引著大部分目光時,現(xiàn)實題材作品同樣以銳利的視角切中社會脈搏。
在2011年初,《愛情公寓》系列帶來了第二季。
這部中國版《老友記》式的情景喜劇,以其密集的笑點、時尚的網絡語言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如曾小賢、胡一菲),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年輕觀眾中的地位。
它不僅是下飯神器,更成為一種青春文化符號,展現(xiàn)了網生代觀眾的觀劇偏好。
《夏家三千金》這部劇堪稱“狗血”倫理與都市情感結合的典范。
劇情圍繞三個家庭、三位千金復雜的身世、愛情與爭斗展開,集復仇、誤會、商戰(zhàn)、多角戀于一體,情節(jié)跌宕起伏,讓觀眾看得欲罷不能。
它在多家衛(wèi)視播出時收視率持續(xù)登頂,成為了家庭主婦和年輕學生茶余飯后的討論中心,是“收視率神劇”的典型代表。
2月秋瓷炫、凌瀟肅等主演的《回家的誘惑》播出,劇情狗血但收視極高,一度創(chuàng)下收視紀錄,直到還有許多爆火的名場面和臺詞。
6月,文章和姚笛主演的《裸婚時代》 播出。“裸婚”這一社會現(xiàn)象被搬上熒幕,引發(fā)了全民關于愛情與面包的大討論。
劇中童佳倩與劉易陽“細節(jié)打敗愛情”的故事,讓無數80后感同身受,其現(xiàn)實影響力遠超一部電視劇的范疇。
與此同時,TVB的經典之作《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雖于2010年在港首播,但其影響力在2011年于內地全面爆發(fā)。
鄧萃雯飾演的鄭九妹與黎耀祥飾演的劉醒,上演了一段超越愛情的亂世情誼。
這部劇以其磅礴的氣概、精湛的演技和動人的情節(jié),被譽為TVB豪門爭斗劇的“最后輝煌”,在內地多家衛(wèi)視播出后,收獲了極高的口碑,展現(xiàn)了港劇不減的魅力。
《新還珠格格》2011年7月16日首播,如果說趙薇、林心如版本的《還珠格格》是許多80后90后的回憶,那么《新還珠格格》也成為了許多00后的青春回憶。
還有許多翻拍劇也在這一年播出,比如黃志忠、果靜林、任泉主演的《新亮劍》、張涵予主演的《新水滸傳》。
在主流題材之外,一些類型劇也以其鮮明特點留下了深刻印記。
《千山暮雪》根據匪我思存小說改編,這部劇將“霸道總裁虐戀”風格發(fā)揮到了極致。
劉愷威飾演的莫紹謙和穎兒飾演的童雪之間充滿糾葛、報復與癡纏的愛情故事,以其極致的“虐心”劇情,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成為言情劇愛好者心中的一部經典之作。
《孔雀翎》在武俠劇式微的年代,《孔雀翎》 作為《七種武器》系列改編劇,以其緊湊的劇情、復雜的人性和悲劇內核,贏得了小眾武俠迷的高度贊譽。
盡管影響力不如上述大眾爆款,但其精悍的敘事和扎實的武俠風味,被許多人認為是“被低估的武俠遺珠”。
《傾世皇妃》林心如首次擔任制片人,改編自同名小說,宮廷權謀與虐戀交織,收視表現(xiàn)亮眼。
《武則天秘史》于2011年11月5日在湖南衛(wèi)視首播,殷桃、劉曉慶、斯琴高娃三人分別飾演武則天的青年、中年、老年時期。
開播當晚收視率即達到了1.75,拿下了收視率冠軍。
阿嬌主演的《大唐女巡按》,是少數通過女性獨特視角的作品,表現(xiàn)女法官獨有的推理邏輯思維并對女性犯罪心理給予生動揭秘,故事懸疑引人入勝。
由吳秀波、林永健、陸劍民主演的諜戰(zhàn)劇《黎明之前》,在2011年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調查中位居榜首,被視為媲美《潛伏》的優(yōu)質諜戰(zhàn)劇。
最后勢必要提到年尾播出的《甄嬛傳》,是這一年的“封神之作”。
與當時流行的快節(jié)奏劇集不同,《甄嬛傳》以沉穩(wěn)的敘事、精良的制作為根基,構建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宮廷世界。
孫儷飾演的甄嬛,從天真少女到腹黑太后的蛻變之路,每一步都牽動人心。劇中臺詞之考究、禮儀之規(guī)范、人物塑造之立體,都達到了古裝劇的標桿級別。
更令人驚嘆的是它的“長尾效應”。
十余年來,《甄嬛傳》早已超越了電視劇本身,成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是無數人的“下飯神器”,是社交平臺上的“梗料寶庫”(從“臣妾做不到”到“寶娟,我的嗓子”),是值得反復品味和深度解讀的“甄學”。
它的成功,不僅在于其本身的品質,更在于它精準地踏上了社交媒體興起的風口,與觀眾形成了長達十年的深度互動。
當年,以上肯定還有未提及的2011年作品,其中也不乏好作品。或許當我們把所有這些作品一一鋪陳開來,2011年的圖景才真正完整。
這一年之所以被銘記,是因為它呈現(xiàn)出一種健康且充滿活力的生態(tài):
塔尖有《甄嬛傳》這樣的傳世經典;中層有《步步驚心》《宮》等引領潮流的現(xiàn)象級爆款;基座則有《夏家三千金》《愛情公寓》等滿足不同圈層需求的超高收視或口碑之作。
觀眾可以在宮斗、穿越、武俠、玄幻、都市情感、情景喜劇、家庭倫理、革命抗戰(zhàn)等各類劇中自由選擇,每一種類型都拿出了能打的作品。
另外,衛(wèi)視競爭白熱化,網絡平臺開始嶄露頭角,觀眾的反饋能迅速影響劇集的熱度。這是一個內容為王、但渠道和觀眾也開始展現(xiàn)力量的變革前夜。
總而言之,2011年不是一個由單一神作定義的年份,而是一個由眾多高分、高收視、高話題作品共同托起的“大年”。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