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死鉆技術不是壞事,可千萬別給整成搞笑的……
“(這玩意兒)彌補了陸上沒有魚雷的遺憾……”“(所以)其他車要裝備電池攔截技術了!”
上周末的時候,隨著一個叫做“中國汽車碰撞技術中心”的機構,公開展示了一段被其成為“電池彈射技術”的車載動力電池熱失控應急處置反方案處置實驗視頻,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社區(qū)被瞬間點燃。
圖丨怎么看都實在難繃
由于視頻所展示的技術過于震撼,加之簡單聯(lián)想后任何人腦內(nèi)都會瞬間冒出無數(shù)槽點,所以很快就從汽車相關領域出圈,成為了全民熱議并集中吐槽的話題。而上面這兩句話,便是從公社相關視頻新聞評論區(qū),直接摘錄的經(jīng)典評論,以及針對那條評論的回復。
講道理,并不是大家要“黑”搞出這種發(fā)明的機構,而是視頻里的鏡像真就荒誕到了,但凡是個男性甭管他是不是軍迷,都能第一時間想到魚雷或者導彈發(fā)射畫面的程度……
圖丨是不是有畫面感了?
更何況既然標榜一種安全防護措施,合著你這是“死道友不死貧道”???
一位自稱中國汽車碰撞技術中心工作人員以及視頻中那次測試親歷者,在本周二的時候?qū)iT發(fā)布了一則視頻,以回應網(wǎng)絡上的相關熱議。通過其介紹,我們也從中獲取到了部分信息,使得我們對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根據(jù)相關說明視頻的介紹,這項目前已經(jīng)貽笑大方電池彈射技術,源于該機構此前開發(fā)的一項側插式電池補能方案。簡單說就是一種可更換式動力電池包,但區(qū)別于目前常見的底部整體更換動力電池包的方案,采用專用機械滑軌裝置從車輛一側對電池組件進行快速拔插更換。
而“電池彈射”則是上述換電方案的副產(chǎn)品。在研發(fā)過程中,技術人員發(fā)現(xiàn),這種構造下電池也具備了快速脫離車身的可能性?!坝谑俏覀兙拖肓艘粋€問題,在極端情況下,比如電池發(fā)生了熱失控,能不能通過彈出避免車輛整體更大范圍的一個損傷。于是就有了這次電池彈射的功能測試。”
圖丨大致上呢,就是這么一個過程的逆操作吧
說到這里,想必大家已經(jīng)明白了,這場風波實際上是一群技術人員某個腦洞下的一次技術嘗試(或者說是驗證)。其實實現(xiàn)這種功能也不難。只需要一套可控解鎖裝置,外加一個可控壓縮氣體容器便是。對應的軟件判斷以及傳感器系統(tǒng),還完全沒影的事情。純就測試下彈出功能。
其大致上符合國人常見的“來都來了/閑著也是閑著”邏輯,并不等于就要實際裝車應用,更不是某種標準的落地。
當然,恰是由于其內(nèi)容太過炸裂,稍加聯(lián)想更是細思極恐,于是就有了這一波熱度。想象一下這樣一幕魔幻場景——
當你老老實實駕駛車輛在馬路上行駛的時候,突然就聽見側面“嘭”一聲巨響,尚未來得及轉頭查看時,眼角余光已經(jīng)瞥見邊上車道上那臺車沖你射了兩發(fā)冒著煙的電池包。
圖丨好,很有精神!
而若是真有那樣的時刻,想必是個人都會期待自己的車上,能和現(xiàn)如今最新式的步戰(zhàn)或者主戰(zhàn)坦克那樣,配備著“主動防御系統(tǒng)”(Active Protection Systems)……
當然,那位工作人員也并非對問題沒有認識。其在回應視頻中就自我吐槽——(我們)本來(就)是搞技術的,現(xiàn)在卻成了搞笑的,這可能也是我經(jīng)歷的項目中,被關注最多的一個了。
實情若如同相關工作人員解釋一般,那么這次的熱度可以說是一種純粹的“誤會”。企業(yè)/機構的研發(fā)人員只是本著“干了也是干了”的態(tài)度順手一搞,然后視頻一發(fā)。但剛好戳中了流量熱點。
而對于動力電池的爆燃問題,迄今為止確實沒有太好的解決方法。以目前主流的各種封裝模式的磷酸鐵、三元鋰電池而言,一旦封裝破裂電解液接觸到空氣,即立即開始劇烈氧化放熱。
即使目前好些個品牌號稱能夠“穿刺測試后不燃”,但那也只是建立在封裝破裂面積小的前提之下。一旦整個電芯被撕裂,甚至一個組件里N個電芯同時被破裂,那么最終結果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圖丨動力電池爆燃的原因多種多樣,并不是簡單的穿刺測試能夠全面反映的
大約十年以前,還是在QQ群的時代,筆者曾經(jīng)和一群好友有過關于鋰電池安全問題如何解決的“鍵政式”閑聊。而當時的“結論”,大致上有兩個——
激進的方式就如同這次引發(fā)風波的視頻那樣搞彈射或者拋棄方式,主打一個“死道友不死貧道”;保守措施則是直接給電池艙上部加設上方耐溫鋼制護板,并設置向后的導焰槽,設法給車內(nèi)人員爭取盡可能多的逃生時間。
當然,我之所以要在結論兩字上打引號,乃是因為當時打心底里認為,這兩個“辦法”都屬于典型的“口嗨”。彈射或者拋棄方式自不待言,而重防護方式顯然也不那么有譜。畢竟誰都知道,背著動力電池組這種“死重”的新能源車,質(zhì)量較之燃油車已經(jīng)大幅增加,而設想中的那種裝甲盒式的電池艙防護,需要車重再付出至少200kg的代價,且所用的高強度鋼材本來也不便宜,除了豪華車外不太可能普及開來。
圖丨按照“重裝甲”模式防護電池組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奧迪Q6(參數(shù)丨圖片)L e-tron系列。但畢竟成本擺在那里,只有這種起售價33萬的豪華車
那么,這就期待著第三個可能——固態(tài)電池。
豐田計劃在2027-2030年實現(xiàn)全固態(tài)電池的規(guī)?;b車,國內(nèi)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贛鋒鋰業(yè)等裝車率名列前茅的巨頭,衛(wèi)藍新能源、清陶能源、太藍新能源等,也已經(jīng)已推出了各自的半固態(tài)或全固態(tài)電池樣品或是已經(jīng)投入量產(chǎn)的新一代固態(tài)產(chǎn)品。
圖丨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等待固態(tài)電池大規(guī)模量產(chǎn)后批量裝車
技術的問題只有用技術解決,而技術鬧出來的笑話,更要通過真正的新技術,來為歷史翻過一頁。
好了,搜羅一周車聞,回顧大小車事,車聞軼事盡在【一周車話】,下周見!
責編:李思佳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MPV市場,亂成一鍋粥
奇瑞,躍“龍門”
中國品牌需要一輛“全球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