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段對話:
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
是啊,這其實不就是在告訴我們,人這一生,在面對他人的惡意時,我們最應(yīng)該要學(xué)會的就是“裝聾作啞”。
當(dāng)然,學(xué)會“裝聾作啞”并不是讓我們一味退讓,也不是說我們害怕了,而是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就好像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有可能遇到這樣的場景:
比如在日常的生活里面,有的人會因一點小事對我們惡語相向。在工作中,有的人因嫉妒在生活中對我們暗中使絆。
面對這樣情況,如果我們太過在意,就很容易陷入和對方的爭執(zhí)之中,只這樣的爭執(zhí)只會讓我們陷入到內(nèi)耗之中。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學(xué)著“裝聾作啞”。這其實就是讓我們不要在意對方的惡意。如果太過在意這樣的惡意,我們只會被這些惡意所困。
正如有人說得那樣一句話,別人罵你一句,你記一天就相當(dāng)于對方罵了你一天,如果在意一周,那就相當(dāng)于對方罵了你一周。如果在意一年,那就相當(dāng)于罵了你一年……
是啊,很多事情如果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惡意,反而會影響我們的原本的軌跡。正如俗話說得好“寧與高人爭高下,不與爛人論短長。”
仔細(xì)一想,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在告訴我們,生活里的惡意,其實大多數(shù)就像墻角的野草,看著礙眼,但我們沒有必要非得跟它死磕。
如果我們和它死磕,蹲下來和它較勁,說不定還會因此傷到自己。但是如果我們對它視而不見,走自己的路,可能它過陣子也就枯萎了。
當(dāng)然,“裝聾作啞”并不是讓我們軟弱,更不是放任別人欺負(fù)我們,只是對于那些毫無意義的爭論,我們應(yīng)該用更正確的方式解決。
正如在《莊子?逍遙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得是宋榮子的故事。當(dāng)時人們對他評價是兩極。有的人贊譽他 “品行高潔,舉世無雙”,也有人說他 “特立獨行,不合世俗”。
可是面對這樣的評價,他并沒有多么在意,對于此問題有人就問他:“別人對你的評價為何毫不動心?”
宋榮子笑著答道:“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 這就是因為他明白,對于別人的惡意,如果我們太過在意,那就很容易卷入到是非的漩渦中。
就好像是有人說得那句話一樣:“對付愚蠢、粗魯和不理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完全不回應(yīng)他們?!笔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反觀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對待惡意太過在意,因為他人一句惡意的評價,便耿耿于懷,茶飯不思的人。因為一點小小的沖突,便記恨在心,無法釋懷。那對于我們的人生來說,都是一場內(nèi)耗。
所以,人這一生,對待惡意,要學(xué)會“裝聾作啞”。仔細(xì)一想,確實就是如此,尤其是面對那些無關(guān)痛癢的挑釁、惡意,“裝聾作啞” 其實就是最好的應(yīng)對方式。
因此,對于生活中的那些沒由來的惡意,“裝聾作啞”其實也是在給自己減負(fù)。是啊,我們都應(yīng)該要明白:
我們不應(yīng)該把自己的情緒,浪費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更不應(yīng)該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無意義的紛爭里。
更多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把精力用在對的事情上面,守好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樣自己的人生才能夠走的更加順暢和從容。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