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大阪發(fā)生了一件怪事,辦公司的中國人突然之間多了起來。
九月份,注冊公司的數量猛增,從一天十來家,一下子躥到了一天二三十家,甚至四十家。外人一看,還以為大阪的生意好做了,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這背后藏著一個快要關上的“口子”。
這群人趕著趟兒地辦公司,是為了搶在日本修改一項規(guī)定之前,拿到一種叫“經營·管理”的簽證。這個簽證,是很多人留在日本的一條路。
之前的規(guī)矩很簡單,現在日本要把門檻抬高了。消息一出來,那些想去日本的人就都急了,想搭上最后一班車。
以前的門檻有多低?
日本在2015年推出了“經營·管理簽證”,本意是想吸引外國人來日本創(chuàng)業(yè),搞活經濟。
條件看著不難,在日本開個公司,公司賬戶里有500萬日元,再租個辦公室,寫一份商業(yè)計劃書,就行了。簽證一次能給5年,之后還能續(xù),住久了就能申請永久居留。
但這個規(guī)定很快就被人找到了空子。那500萬日元,只需要在申請的時候擺在賬戶里讓官方看一眼,錢到賬,簽證辦下來,就可以馬上轉走。辦公室也不用正兒八經租個門面,網上那種一個地址掛好幾家公司的“虛擬辦公室”就行。
至于商業(yè)計劃書,寫得漂亮就行,到底做不做生意,做得怎么樣,審核并不嚴格。
相比去美國要排長隊,去新加坡動不動就要幾千萬人民幣,日本這條路子簡直太容易了。很多人就用這個法子去日本,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教人怎么操作的帖子,說這是去日本的“近道”。
為啥是大阪?
在這場“辦公司”的熱潮里,大阪成了大家的首選地,原因在于大阪有一種特殊的民宿,叫“特區(qū)民泊”。
日本對開民宿管得很嚴,但大阪是“國家戰(zhàn)略特區(qū)”,政策松一些。在這里開民宿,限制少,一年365天都能營業(yè)。這對于想拿經營簽證的外國人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
成立一個民宿公司,就有了“經營實體”,滿足了申請簽證最基本的要求。買個小房子,簡單裝修一下,就能當公司資產,用來申請簽證再合適不過了。
操作流程也被人摸透了,找個中介,在日本注冊一個公司。然后從別處短期借來500萬日元,打進公司賬戶應付審查。租個虛擬辦公室,再提交一份經營民宿的計劃書。
簽證到手后,就在大阪買個老舊的小房子,平均花個3000萬日元,然后把房子外包給別人運營,自己根本不用常住在日本。據統(tǒng)計,到2024年底,大阪特區(qū)里將近一半的民宿,老板都是中國人。
周圍的日本人怎么看?
人一多,公司一多,問題就跟著來了,當地的日本人開始抱怨。
大阪西成區(qū)一棟舊樓里,一個很小的房間,門口掛了好幾個公司的牌子,但里面沒人也沒設備,只有一些注冊文件。這就是典型的“空殼公司”。
本地居民的感受最直接。有記者去采訪,一位68歲的女士說,疫情之后,她住的那一片全是中國人開的民宿。半夜拖著行李箱的聲音吵得人睡不著,門口的垃圾也總是堆成山。
還有一個居民抱怨,很多中國人來這里買房,把房價和房租都抬高了,一些租房住的本地人,因為付不起更高的租金,只能搬走。
更讓他們不滿的是福利被“占用”的問題。拿到這個簽證,就可以加入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看病能報銷,待遇和日本人一樣。但有調查發(fā)現,不少拿著這種簽證的人,根本不交保險費,看完病,賬單也不付,就直接回國了。
漏洞終于要堵上了
這種狀況持續(xù)了幾年,日本從地方到國會,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日本政府也終于決定要修改規(guī)定了。
新規(guī)矩直接把資金門檻從500萬日元提到了3000萬日元。光有錢還不行,公司還必須雇傭至少一個全職員工,而且這個員工還得會說日語,有“相當程度的日語能力”。
這個雇員不能是掛名的,要簽正式的勞動合同,工資也不能低于日本當地的平均水平,大概一個月20萬日元。
新規(guī)矩從10月15日開始生效。消息一公布,那些還想走老路子的人就徹底沒戲了。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9月份那場瘋狂的公司注冊潮,人人都想在最后一刻擠上車。
結語
以前那條花二十幾萬就能去日本的路,現在是徹底走不通了。對于這種利用規(guī)則漏洞辦事的行為,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