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金秋,“星”光熠熠!
9月23日至26日,第三屆大國工匠創(chuàng)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在重慶舉行。
265位大國工匠、1700余名省市級工匠以及277名全國勞模工匠創(chuàng)新工作室?guī)ь^人相聚重慶,用“匠心”點亮山城,也開啟了一場全城追“星”的閃耀序幕。
大國工匠和市民一起觀看無人機表演。
這場全城追“星”,是對“擇一事終一生”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揚,也是對大國工匠的真誠致敬。
市民追“星”
漫天“匠星”點亮城市夜空
天為幕,光為筆。
9月22日晚,重慶夜空被一場致敬儀式點亮。數千架無人機騰空而起,在夜空中變幻出各種造型,最終匯聚成“匠心鑄夢 向新而行”八個大字,拉開了這場全城追“星”的序幕。
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大國工匠,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這震撼時刻。
“這場表演太震撼了!重慶用這種創(chuàng)新方式致敬工匠,讓我們感到很振奮?!?/p>
大國工匠韓利萍和無人機表演同框合影。
大國工匠、山西航天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韓利萍,特意調整角度,請同行的朋友幫她拍下一張?zhí)貏e的合影。她微微側身,身后夜空中的無人機正匯聚成“致敬大國工匠”六個流光溢彩的大字。照片里,她的嘴角自然地上揚,那雙常年與精密儀器打交道的手自然地垂在身側,手上的每一個繭痕都記錄著千萬次精準操作的重量。
“韓大師,我們在直播鏡頭里看到您了!”韓利萍剛回到酒店,一群年輕的工作人員就欣喜地迎上來。這份來自山城人民的熱情關注,讓韓利萍倍感溫暖。
在接下來的會期里,這種溫馨的互動還在持續(xù)上演。當韓利萍在參觀創(chuàng)新成果展示交流區(qū)時,就不時有市民認出她來,想找她合影。韓利萍總是微笑著滿足大家,不斷給予年輕人鼓勵。
大國工匠張勇向蒲東旭介紹展品。
在展區(qū)的另一端,重慶青年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三學生蒲東旭正懷著幾分好奇地站在大國工匠張勇的展品前。
“我和同學都是慕名而來的,想來看看大國工匠們多厲害?!?/p>
蒲東旭說,她一來就被各種高科技展品吸引了,遇到一些知識難點,展位旁的大國工匠們還會耐心解說,這一細節(jié)讓她秒變“迷妹”。離開展臺時,蒲東旭手機里存滿了各種展品照片,心里則裝進了對“工匠”二字的新理解。
“重慶這座城市對工匠人才的重視令人感動。從政府到市民,整個社會都洋溢著‘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濃厚氛圍,這讓我們技術工人倍感鼓舞。”談起這次來渝參會的經歷,大國工匠、中國電氣裝備平高集團首席工匠胡中輝感觸頗深。
工匠追“星”
一場關于“追新”的雙向奔赴
9月23日開幕式上,當“人民工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許振超邁步上臺時,臺下的大國工匠們紛紛舉起了手機——這位屢次創(chuàng)造世界紀錄的“橋吊大師”,是大家心中的“明星”。
“什么是大國工匠?當國家需要時,當企業(yè)遇到難以克服的技術瓶頸時,你能勇敢地站出來大聲地說,這個問題我能拿下!”開幕式上,許振超洪亮的聲音在會場回蕩,這句話瞬間點燃了全場,大國工匠們用雷鳴般的掌聲為心目中的“明星”打call。
市民排隊入場參觀創(chuàng)新成果展示交流區(qū)。
對于大國工匠而言,工匠大會不僅是一次展示交流的機會,更是一個拓寬視野、跨界學習的寶貴平臺。
在大會舉行期間,大國工匠們互相交流學習的場景隨處可見。
“現在的工匠不是單打獨斗,我們需要跨行業(yè)交流?!贝髧そ场⒅泻S蜕钲诤Q蠊こ碳夹g服務有限公司總監(jiān)韓超坦言,這次參會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加微信里的工匠好友。
“現在的工匠不像以前傳統的手藝人,因為新時代的工匠對綜合性要求更高,我很期待跨行業(yè)之間的工匠交流,我們需要從其他行業(yè)汲取先進的科技成果,融合到水下工作中?!表n超說,這次展會讓他結識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大家的技術思路給了他很大啟發(fā)。
奔著相同目的來參會的還有韓利萍。大會期間,她新加了好幾位大國工匠的微信,一起探討技術工人如何融入智能化浪潮之中,如何正確認識AI與工匠的關系,催生出“1+1>2”的發(fā)展效能?!巴ㄟ^這個平臺,我結識了很多不同領域的專家,我們已經約好會后繼續(xù)深入交流?!表n利萍說。
韓利萍為同行的大國工匠拍照。
大國工匠之間的相互“追星”,追的是技術,是創(chuàng)新,是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在重慶的短短數天,他們的工匠朋友圈在不斷拓展,為未來的協同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基礎。
企業(yè)追“星”
做足功課求取技術“真經”
9月24日,“大國工匠重慶行”示范性活動走進重慶宗申航空發(fā)動機制造有限公司。一場即興的技術“追星”正在上演。
“我們準備加工一款離心機匣,請問在加工工藝及工裝夾具方面有沒有什么建議?”
宗申航發(fā)機加部經理劉俊松話音剛落,現場的技術工人們紛紛伸長脖子,期待地望向大國工匠們。這個問題道出了許多一線技術工人的心聲。
“帶圖紙了嗎?”大國工匠洪家光首先回應。當劉俊松迅速遞上早已準備好的圖紙時,現場響起一陣會心的笑聲——這位經理早已做足了功課,代表著企業(yè)技術工人們對知識的渴求。
簡單溝通兩分鐘后,洪家光和劉俊松默契地走上臺,圍繞圖紙展開深入探討。臺下,宗申航發(fā)的技術工人們快速記錄著每一個技術要點。有人甚至拿出手機錄制視頻,生怕錯過任何細節(jié)。
當日,包括洪家光在內的多位“大國工匠”走進重慶的多家企業(yè),開展實地調研、技術交流與師徒結對活動,面對面幫助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堵點瓶頸,工人們則圍在大國工匠身邊,認真觀察每一個操作細節(jié),積極提問。
市民爭相體驗大國工匠的創(chuàng)新成果。
在這場技術“追星”中,一線工人追逐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真經”。
活動結束后,仍有不少工人遲遲不愿離去,繼續(xù)圍著大國工匠們請教問題。有人拿出自己的工藝改進方案請大師指點,有人咨詢職業(yè)發(fā)展建議,還有人請求合影留念——這些照片將成為他們技術成長道路上的珍貴紀念。
通過這樣的技術“追星”,工匠精神在一線工人中生根發(fā)芽。這種追逐技術明星的熱情,正在為制造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大會落幕,匠心永存。
當無人機表演的燈光熄滅,當展館的人潮散去,這場全城追“星”行動留下的不只是難忘的回憶,更是一顆顆被點燃的匠心種子。
這些種子正在重慶的工廠車間、學校實驗室、設計辦公室里悄悄發(fā)芽。
重慶全城追“星”,追的是精益求精的匠心,是技術突破的創(chuàng)新,更是生生不息的薪火傳承。
上游新聞記者 劉波 王淳 攝影 冉文 吳珊 任君 周本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