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千龍網)
近日,央視網記者跟隨“何以中國?理想都城” 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線下媒體團,探訪北京正陽門箭樓。巍巍箭樓古韻新顏,以物為證、以畫為鏡,娓娓道出城市中軸線的歷史脈絡與保護歷程。作為中軸線上的重要地標性建筑,正陽門箭樓煥新開放后,吸引各地游客來此沉浸式打卡,為公眾理解古都規(guī)劃智慧、感受文化遺產魅力打開了新窗口。
正陽門箭樓門洞(央視網記者 弟辰晨/攝)
在正陽門箭樓南側,前門步行街北端,正陽橋遺址考古方艙靜立其間。方艙內展陳著鎮(zhèn)水獸、正陽橋部分橋體、中部和南部券洞以及券洞頂部的吸水獸,同時還設有“又見正陽橋——正陽橋鎮(zhèn)水獸文物首展”。展覽通過四周墻面上的歷史照片、文字等,讓游客了解正陽橋遺址和鎮(zhèn)水獸的歷史故事。2025年1月正陽橋遺址考古方艙對外開放后,這一文化IP成了前門的“新名片”。
離開正陽橋遺址考古方艙,跟隨著媒體團的腳步,央視網記者走進北京琺瑯廠,感受景泰藍的文脈賡續(xù)。景泰藍工藝于元代傳入中國,經發(fā)展傳承,逐漸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形式。1956年,融合了昔日皇家造辦處藝術基因的北京琺瑯廠,成為這一正統(tǒng)技藝的守護者。如今,北京琺瑯廠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制作技藝”活態(tài)傳承與保護的核心基地。技師們先用紫銅制作胎體,再用掐絲工藝掐出繁復紋樣,焊接在胎體上,最后經反復點藍、燒制,制成景泰藍工藝品。
琺紫銅胎體勾勒圖案與花紋(央視網記者 弟辰晨/攝)
琺瑯廠的工作人員介紹:“北京琺瑯廠的吉祥物是‘北京景泰藍精靈藍藍’,‘藍藍’是一只麒麟,其原型是圓明園流散文物——乾隆年間‘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香爐’?,m瑯廠選擇以乾隆年間‘銅胎掐絲琺瑯麒麟香爐’作為吉祥物的原型,是因為它不僅是代表景泰藍技藝水平的巔峰之作,更是北京景泰藍貫通古今的卓絕代表。”
從正陽門箭樓的巍峨身影到正陽橋遺址的考古方艙,從北京琺瑯廠內技師們指尖流淌的釉彩到麒麟“藍藍”承載的匠心傳承,走在這條中軸線上,人們不僅能看見古老的北京,也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態(tài)傳承和不斷向前發(fā)展。這條線,不僅連接了歷史,更通向了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