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nèi)容取材于網(wǎng)絡(luò)
“都要鬧出人命了,還不讓離婚?”
6年前,身懷六甲的王暖暖被親夫推下懸崖,全身骨折17處,搶救18天才從勉強保命,腹中胎兒也因此斷命,兇手當(dāng)即抓,獲刑33年,夫妻倆的緣分本應(yīng)在這一刻斷絕。
但,誰能想到,差點被害死的王暖暖至今還是兇手丈夫的“合法妻子”,離婚成為奢望!
律師曝光內(nèi)情,她想按照正常程序離婚,得等到70歲!
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
2019年6月9日,王暖暖在泰國烏汶帕登國家公園從34米高的懸崖上墜落,這并非是她失足,而是丈夫蓄謀已久的“殺妻”!
不過,天有好生之德,遍體鱗傷的王暖暖奇跡生還,只因她被一棵大樹奇跡般地接住時,她逃離了死亡的深淵,卻隨即墜入了另一場耗時更久、更磨人的法律迷宮。
丈夫動手前的那句“你去死吧”至今仍在她耳邊響起,成了這場六年噩夢的序曲。
這場斗爭的核心,已經(jīng)不再是關(guān)于愛與恨的糾纏,而是剖析一個極端暴力幸存者,如何在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guān)系”中,被拖入一種精神與制度上的“第二重監(jiān)禁”。
行兇未遂的丈夫在同年6月17日被泰國警方逮捕,至今仍然關(guān)押在當(dāng)?shù)乇O(jiān)獄,他的人生大概率將斷送在陌生的泰國。
但是,他和王暖暖的婚姻卻仍未終結(jié),這也成為了王暖暖的心頭大患,但是她幾乎毫無辦法,只能接受現(xiàn)實,多了泰國這一層因素,離婚成了奢望。
殺妻犯變成合法的爹
物理傷害總有愈合的一天,哪怕全身縫合超過兩百針,留下十七處骨折的印記。
但那本結(jié)婚證,卻成了一種持續(xù)的、無孔不入的懲罰,它的效力遠超情感范疇,如藤蔓般纏繞著王暖暖試圖重建的每一寸生活。
最尖銳的沖突,在去年9月一個新生命降臨時爆發(fā)了,王暖暖再次成為了一位母親,這本該是她浴火重生后最甜美的果實,卻迅速變成了一場身份認同的危機。
當(dāng)她去為孩子辦理戶口時,一個冰冷的現(xiàn)實擺在面前:由于婚姻關(guān)系依然存續(xù),在法律意義上,她新生兒的父親一欄,需要填寫那個男人——俞某的名字。
這簡直是天底下最殘忍的笑話,那個親手將她和腹中五個月大的胎兒推下懸崖的兇手,那個讓她失去第一個孩子的惡魔,如今卻要以“父親”的名義,合法地烙印在她新生活的開篇。
這已經(jīng)不是情感上的折磨,而是對母子身份最根本的否定與玷污,這個突如其來的困境,瞬間將這場離婚訴訟的性質(zhì)徹底改變了。
它不再僅僅是為了“結(jié)束過去”,更是為了“開啟未來”,切斷與俞某冬的關(guān)系,不再是一個象征性的姿態(tài),而是捍衛(wèi)一個新生家庭合法性與純粹性的戰(zhàn)斗,是確保她的孩子能在一個干凈、安全的世界里成長的必要前提。
幸運的是,在反復(fù)溝通后,當(dāng)?shù)貞艏块T最終以“非婚生”的變通方式,為孩子解決了燃眉之急,可即便如此,那個男人雖遠在泰國監(jiān)獄,卻從未真正“缺席”過她的生活。
他通過惡意拖延訴訟,實現(xiàn)了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遠程操控,從2020年開始,他們兩口子在泰國打了三場官司,王暖暖消耗了很多金錢和精力。
這種精神上的持續(xù)加害,與當(dāng)年他母親趁王暖暖在ICU搶救時帶人搬空她家財物的行為,簡直一脈相承。
這個家庭,正巧妙地利用著法律的漏洞,將精神折磨與經(jīng)濟清算延續(xù)至今,讓她始終活在陰影之下,無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一份訴狀的萬里長征
王暖暖的離婚之路之所以走了整整六年,本質(zhì)上是她不幸跌入了一個司法“真空地帶”,這個地帶,由森嚴的國家主權(quán)、迥異的法律程序和缺失的國際條約共同構(gòu)成。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份離婚起訴書的奇幻漂流,它從南京的人民法院出發(fā),必須像古代的公文一樣,開始一場漫長的“世界之旅”。
它要先上報到市中級法院,再到省高級法院,最后抵達中國的最高審判機關(guān)——最高人民法院,在這里,它才獲得了“出境許可”。
緊接著,它通過外交途徑,被送到泰國最高法院,然后,再由泰國司法系統(tǒng)層層下發(fā),穿過復(fù)雜的行政體系,最終才能被送到關(guān)押著俞某冬的那所監(jiān)獄。
這還僅僅是“送達”一個環(huán)節(jié),任何一份來自泰國的文件,比如那份長達數(shù)十頁的刑事判決書,要在中國法庭上成為有效證據(jù),同樣需要經(jīng)歷翻譯、公證、泰國方面認證、中國駐泰大使館認證等一整套繁瑣的流程。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泰國并非《海牙送達公約》的締約國,這個關(guān)鍵事實,讓本已復(fù)雜的流程徹底變成了一場噩夢,也給了俞某某這種惡意拖延者無限的可乘之機。
這堵由程序和主權(quán)筑起的高墻,并非專門為王暖暖而設(shè),但她卻獨自承受了這堵墻帶來的全部后果。
更讓人絕望的是,此案被冠以“國內(nèi)首例被告在國外服刑的離婚案”的標(biāo)簽,這個“首例”聽起來頗具開創(chuàng)性,但對當(dāng)事人而言,它意味著沉重的分量——從法官到律師,所有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先例可以遵循。
王暖暖的律師最初給出的悲觀預(yù)測,就像一盆冷水澆在她的心頭:如果找不到突破口,按照常規(guī)程序走下去,這場離婚官司可能真的要等到俞某冬三十三年刑滿釋放回國后才能了結(jié)。
到那時,王暖暖將近七十歲,常規(guī)法律路徑的盡頭,竟是如此令人窒息的絕望,她用兩個巨大的行李箱才能裝下所有刑事和離婚案件的材料,那兩個箱子的重量,就是她這些年所面臨的整個法律體系的結(jié)構(gòu)性難題的重量。
所以,真正的勝利,或許并不在于9月26日法庭的正式開啟,也不在于那一紙遲來的判決,王暖暖的勝利,在于她用六年時間向世界證明:一個個體的堅韌意志,真的可以在看似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上,鑿開一個透光的缺口。
她不是在為自己一個人離婚,她是在為法律的空白之處,刻下一個充滿人性力量的判例,正如她自己所言,真正的勝利,是她重新站起來、重啟人生的那一刻。
結(jié)語
她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個聳人聽聞的刑事案件或一場曠日持久的離婚糾紛,它深刻地揭示了暴力幸存者在后創(chuàng)傷時期,所要面臨的那些看不見的制度性困境。
最終,它也昭示了“勝利”的終極定義——那不是復(fù)仇,也不是遺忘,而是從罪犯手中奪回定義自己身份、書寫自己未來的權(quán)利,讓自己的名字,只屬于自己。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