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最強的純電反擊來了,Model Y(參數(shù)丨圖片)和YU7會怕了嗎?這是我們在全方位體驗理想i6之后最大的感受。
這款車在靜態(tài)層面完全不輸理想i8,甚至對于大家所呼吁的需求,理想i6也全部補上。在動態(tài)方面,理想i6的行駛質(zhì)感和NVH甚至看齊了MEGA,而在底盤操控上更是理想產(chǎn)品譜系里面最運動的一款。
那么,理想i6在我們的眼中到底有多強、打算購買大五座純電SUV的年輕家庭消費者是不是閉眼買理想i6就行了?這些問題在這篇文章中都會得到解答。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理想i6到底有多強!
01
外觀:動感而精致,很iPhone
理想汽車將i6定義為“全新形態(tài)五座SUV”,外觀上理想i6確實更像是轎跑SUV車型。一個原因是車身沒有理想i8那么修長、更加傾斜的D柱看上去也不像MPV,另一個原因是車身的離地間隙更高一些,整個姿態(tài)更像跨界轎跑SUV。
理想i6車長不到5米,軸距卻達到了3米,這幾乎是理想L7的軸距規(guī)格,但被放到了理想L6車身尺寸中。
實際上,理想方面表示理想i6算是理想車型中有史以來最緊湊的尺寸,因為車寬僅有1935mm,而這對城市通勤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同時車身高度是1655mm,也要比理想L7更低,所以盡管車長比理想L6大一些,但其他兩項尺寸都要更小,這也使得理想i6在城市更好開。
理想i6外觀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動感。類似于鯊魚的流線姿態(tài),溜背的流線造型,Coupe車型的動感設(shè)計,充滿肌肉感的肩線,對于一個福特電馬車主來說就喜歡這么動感的姿態(tài)。同時D柱更加傾斜,這樣也進一步優(yōu)化了風阻系數(shù),整個姿態(tài)類似于豐田普銳斯已經(jīng)迭代出來的楔形設(shè)計,對尾流的處理更高效。
同時,理想i6起步就是20英寸的輪轂、高配21英寸的輪轂,加上空懸的升降,帶來了概念設(shè)計般的運動感,但是又保持了SUV高通過性設(shè)定。
理想i6給我的第二個感覺是精致。
前臉細節(jié)上和理想i8很接近,全新的3D星環(huán)燈貫穿車頭,而星環(huán)燈兩側(cè)的黃色示寬燈也保持常亮狀態(tài),不再像L系列一樣和智駕指示燈共用。底部的保險杠則是H造型,帶來了SUV的堅固感。
理想i6有著極致平整的車外輪廓,前風擋和A柱之間間隙面差極低,A柱到D柱更是純平設(shè)計。新車也采用了統(tǒng)一的黑色上車身,而且是以水切為界限的雙色車身涂裝、上半部分都是大面積的玻璃、第二排和尾部是隱私玻璃,這樣上半部分車身就形成了一個更為整體的感覺,非常像iPhone的玻璃背板設(shè)計策略,通透且平整。
車尾部分采用了貫穿式的尾燈,很像蔚來的天際線尾燈,甚至車尾都有點蔚來ET5T的樣子,但整個造型更銳利一些。
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理想i6完全沒有鍍鉻飾件,都是采用亮黑飾件或者黑色塑料,是一種更有科技感的設(shè)計。
這次理想i6在外觀顏身上有五種顏色,分別是珍珠白、外星銀、黑武士、小灰鯊、宇宙拿鐵等五種顏色,內(nèi)飾有三種顏色,官方還推薦了五種搭配,兼具原生審美和個性選擇。
02
內(nèi)飾:通透而低調(diào),有高級感
坐進理想i6的車內(nèi),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通透。
這種通透感首先來自于巨大的全景天幕,同時還有低水切的設(shè)計,而且前排三角窗也能減少側(cè)向視野盲區(qū)。如果選擇全景天幕的版本,那么全車玻璃面積多達6.76平方米,理想表示遠超同級。
當然,一個體驗是,盡管從外觀上看理想i6的車身形態(tài)非常流線型、又是理想最緊湊的車型,但車內(nèi)坐姿還是有SUV的感覺,整個視野高度以及橫向?qū)挾榷际潜容^寬大的,并不覺得和理想L6、L7這些大車有什么差別。
至于內(nèi)飾設(shè)計上幾乎就是理想i8的翻版,前IP臺有不錯的環(huán)抱感,也有3K分辨率的雙連屏,主駕前面的駕駛安全屏、HUD這些都沒有遺漏。之前覺得理想i8上使用的HUD畫面有些小,但是到了理想i6上就覺得無所謂,畢竟理想i6的價格要低不少。
前IP臺上面也有一個主駕揚聲器,出風口都改為了長條設(shè)計,取消了出風撥片,變?yōu)殡娮映鲲L口。同時新車的車門扶手也改為了整體式,好處就是有更寬的寬度,達到了8厘米左右。
這次理想i6也給后排提供了后艙娛樂屏,并且是21.4英寸的大屏幕,直接是理想L9煥新版的規(guī)格。但需要說明是,如果選裝了后艙娛樂屏,那么就沒有全景天幕,這樣車內(nèi)的通透感就要下降一些。
理想i6的車內(nèi)用料也絲毫沒有懈怠,使用了大面積的軟材質(zhì)包裹,包括前IP臺遠端都是搪塑,而副駕駛手套箱也全部用皮革覆蓋,里面還有植絨。車門上也同樣是大量皮革包裹,不過車門下半截后面揚聲器部分用了塑料件,另外無線充電面板和中央手套箱沒有植絨,其余部分做工質(zhì)感真的沒得挑。
同樣,理想i6的內(nèi)飾也沒有任何銀色鍍鉻飾件,都是灰色的啞光材質(zhì),視覺效果上有一種低調(diào)的高級感。
03
駕乘空間:舒適感沒得挑,功能配置齊備
乘坐體驗上,理想i6的座椅和理想i8是同樣尺寸規(guī)格,靠背側(cè)翼的包裹感很強,因為側(cè)翼長度達到了122mm,而座椅側(cè)翼高度也有59.6mm、坐墊長度511.5mm,并且一排坐墊厚度達到了153mm,比友商厚了幾十毫米,所以座椅的舒適感很強。從這也可以看出理想i6的車內(nèi)縱向空間優(yōu)勢很大,如此厚實的座椅依然可以有兩拳以上的頭部空間。
理想i6并沒有像小米YU7那樣帶來主副駕零重力座椅,但主副駕也有躺椅功能。理想方面解釋,理想i6前排座椅的上翹角度本身就很有優(yōu)勢了,再加上坐墊調(diào)節(jié)角度可以達到11度,比友商零重力模式的角度都要大,而且椅背也能夠大角度調(diào)整,從而可以有直接放平的大床模式,因此也就沒有選擇零重力座椅。
當然,前排座椅的功能也非常完備,除了通風、加熱,還有十點按摩,基本上舒適性拉滿。
理想i6的3米軸距帶來的后排空間也相當有優(yōu)勢。個人體驗下來,二排腿部空間有三拳以上空間,大大優(yōu)于Model Y,和小米YU7比也應(yīng)該有一拳的優(yōu)勢。而且由于車身高度是1655mm,比競品都要高一些,再加上天幕一直到第二排頭頂,所以頭部空間也更有優(yōu)勢,差不多有兩拳以上。而且加上更大的二排側(cè)窗面積,坐在后排的通透感也更好,更加敞亮。另外天幕也有全遮光的電動遮陽簾,體驗上也非常好。
二排乘坐舒適性也依然到位,第二排座椅的寬度達到1250mm,坐三個人完全沒有問題。第二排坐墊長度為520mm、比前排還要長,對大腿承托性更好,而厚度甚至達到207mm,非常夸張,所以乘坐舒適性也更好。
這次理想i6給第二排座椅增加了皇后座椅,啟動以后副駕會前移,并且放下腳拖,乘坐舒適性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后排配置方面,8.8L的冷暖冰箱沒有缺席,后排也帶有手動遮陽簾、衣帽鉤這些小細節(jié),中央扶手放下來也是一個全尺寸長度。第二排座椅除了兩個座椅通風之外,整排座椅都支持加熱,而且第二排座椅也有電動靠背角度調(diào)節(jié)和電動放倒。
04
裝載空間:后備廂是優(yōu)勢,前備廂是彩蛋
后備廂儲物空間也是理想i6的優(yōu)勢項。這次理想i6的后備廂進深達到了1.1米、上層總?cè)莘e728L,里面也有LED照明燈、煙器供電接口。同時后備廂有兩組按鍵,一組是電動放倒第二排,另一組則是可以控制空氣懸掛下降45mm或者上升40mm,增加搬運大件的便利性。
這次理想i6還在后備廂增加了下沉式儲物空間,目測大概80-90L左右,沒有Model Y那么大,但是也可以天幕、露營桌椅這些裝備,完全夠用。同時,理想i6也帶有可拆卸拖車鉤,最大牽引質(zhì)量500kg,帶專用取電口,甚至還跨界設(shè)計了專用的自行車托架。
接下來,就是神奇時刻!
敲擊前機蓋Logo,可以解鎖理想i6的前機蓋,你會發(fā)現(xiàn)理想i6也有了前備廂。不過理想并沒有公布前備廂的容積,目測放下20英寸行李廂沒有問題。并且理想表示,車輛最前端到前備廂邊緣只有228mm,距離比友商更近,而且前備廂也有高位照明燈、漏水孔、密封圈等等。
不過,理想i6的前艙蓋只有電彈、沒有電吸功能,所以關(guān)閉需要用手按下去,這點有些遺憾。但至少理想i6也有前備廂了,這個在需求上先滿足了消費者。
至于為什么理想i6有前備廂、理想i8沒有,按照理想方面的說法,這主要是因為理想i6的L113距離更長,所以前艙就有了更大空間可布置前備廂。
05
動力&底盤:充電效率高,懸掛比L系更硬朗
理想i6也是首次提供了后驅(qū)版配置,之前理想全系車型都是雙電機四驅(qū),不過我們試駕的版本依然是四驅(qū)版,搭載了前150kW、后250kW的電機,后驅(qū)電機是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電機,效率更高。同時,這次理想i6全系標配87.3度電磷酸鐵鋰5C電池,后驅(qū)版CLTC工況720km,10分鐘500km補能速度,雙電機版本CLTC工況續(xù)航是660公里。
這次試駕過程中我們在理想5C超充樁做了一個簡單的補能測試,理想i6雙電機四驅(qū)版從15%的電量充電到80%只用了10分鐘、換算成CLTC里程是431公里,其中開始五分鐘功率可以跑到420kW,后面則是可以維持在250kW左右,充電效率非常高。
底盤硬件方面,理想i6采用的全鋁懸掛降低了簧下質(zhì)量,同時標配了CDC可變阻尼減震器和四個高性能液壓襯套,并且也可以選擇雙腔空氣懸掛來進一步兼顧底盤的舒適性和運動感。
這次理想汽車底盤工程師其實對CDC和空懸都做了適應(yīng)性調(diào)校。理想i6使用了低壓縮高復原的調(diào)校,強調(diào)抓地力,同時更積極的電流介入(電流速度更快),提供更清晰的路感;而理想i6的雙腔空懸甚至可以切換單雙腔模式,并且相比L7的雙腔空懸剛度提升32.6%、單腔模式剛度提升20.3%,也就是會更硬一些。
還有一個可能大家不會注意的點,那就是理想i6的車身扭轉(zhuǎn)剛度達到了52014Nm/deg。對于一款SUV車型來說這個扭轉(zhuǎn)剛度十分夸張,高剛性的車身能夠顯著減少側(cè)傾和晃動,降低車輛的松散感,讓車輛行駛起來更有整體感,而且也可以讓車輛的壓耳感減少,帶來更好的氣密性,從而提升整車的NVH。
具體開起來,理想i6肯定是理想汽車開起來最為運動的車型,但是和大家理解的寶馬、福特的運動肯定不一樣,主基調(diào)還是舒適、厚實的底盤反饋,只是說相比之前的理想i8、理想L系列這些會更硬朗一些,開起來懸掛支撐也更足。
06
動態(tài)體驗:輸出厚積薄發(fā),追求行駛穩(wěn)定性
這次理想i6也是把動力輸出、懸掛阻尼、懸掛高度、轉(zhuǎn)向手感、動能回收都做了解耦,并且沒有像別的車型那樣有固定的駕駛模式選擇。
在動力輸出上,雖然理想i6配備了400kW的雙電機總成,但即便是選擇運動模式,也需要全油門之后加速感才會比較澎湃,而且理想i6的加速感不像特斯拉Model Y那樣突兀、凌厲。即便是全油門的運動模式輸出,一開始也會給駕駛者一個反應(yīng)時間,不是直接將扭矩拉滿把人推出去的感覺。
當然,理想i6還有一個高性能模式,在該模式下加速體驗會更快一些,百公里加速4.5秒應(yīng)該就是這個模式測出來的,體驗下來也不是那種非常銳利的加速感,只是中后段有更強的輸出感。
如果選擇標準或舒適模式,你就會發(fā)現(xiàn)理想 i6還真就是一款面向家庭用戶的車。在標準模式下,可能20%-30%的油門開度,加速曲線依然非常平滑、斜率也不高,加速感十分柔和。選擇舒適模式,即使你踩下50%的油門開度,加速同樣平緩,不會出現(xiàn)踩到50%油門速度就快速提升的情況,甚至在全油門狀態(tài)下,舒適模式的加速也相對柔和?;旧侠硐雐6舒適模式就相當于很多車的節(jié)能模式,很顯然這種加速標定主要是為了滿足家庭消費者對平穩(wěn)駕駛體驗的需求,避免車輛行駛時一頓一沖,讓后排乘客暈車。
所以,從理想i6作為家用車的角度來看,這種動力調(diào)??梢岳斫?,但是要說對于年輕用戶看重的操控感,動力輸出還是平緩了些。
在底盤層面,理想i6依然延續(xù)了理想MEGA、理想i8的那種厚實質(zhì)感,整個車輛行駛在路面上就好像鋪了一層柔軟的海綿墊一樣。車輛碾過路面接縫、窨井蓋的沖擊都可以做到很柔和,回彈聲音都很沉悶,就好像你穿那種老爹鞋跑步的感覺一樣。而且四個液壓襯套對路面沖擊的柔和要比一般使用橡膠襯套的那種橡膠塊感覺更舒服。
當然,理想i6的空懸和CDC調(diào)校都相對硬了一些,整體感覺就是柔中帶韌,具體主要還是體現(xiàn)在對路感的保留會更多一些,回彈也感覺不是軟綿綿,而是帶有一定的支撐感,比L系列會更扎實一些。
這次理想i6也提供了三擋懸掛阻尼的變化,包括舒適、標準和運動,個人認為標準和運動模式有差異,但不是特別明顯。這種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國道上,碾過坑洼、陰井蓋時,運動模式對路面的反饋、路感會更清晰;標準模式相對會更柔和,懸掛回落的行程會更長一些。但在非常密集的減速帶路段或者在場地試駕時,舒適模式和運動模式的體驗差距不太明顯,而舒適模式就明顯更柔軟一些,車身左右晃動也多一些。
這一次理想i6在底盤調(diào)校上非常注重對車身姿態(tài)的控制,希望讓整個車身開起來更穩(wěn)。雖然底盤還是偏向舒適,但即便是進行高速變道,或者碾過各種減速路面,車身的穩(wěn)定感都做得很好,一方面是把沖擊波峰過濾得很柔和、車身上下浮動控制更好,另一方面是高扭轉(zhuǎn)剛度還能控制車身的左右晃動,讓車身始終處于相對平穩(wěn)的駕駛狀態(tài)。
在高速彎道行駛時也能感覺到運動模式下懸掛支撐更好,側(cè)傾幅度比L系列更小,能夠很好的支撐車輛的載荷轉(zhuǎn)移,這樣開起來也更有信心一些。而且整個側(cè)傾變化率會更緩慢一些,不是一下就垮下去了,這樣對駕駛體驗也有幫助。
比如理想汽車就拿了Model Y做對比,在100km/h高速避讓的環(huán)節(jié)中,Model Y后軸更容易滑動出去,抓地力沒有理想i6好。還有一項是飛坡,Model Y落地之后,后軸的跳動次數(shù)明顯更多,并且每次都很短促,相反理想i6的后軸控制就很得體,懸掛系統(tǒng)基本兩次就能控制住車身上下起伏,平穩(wěn)感更強。
不過個人認為理想i6的轉(zhuǎn)向手感不如理想i8,主要是標準和舒適模式都偏輕了,高速段有隨速轉(zhuǎn)向還好,中低速下就顯得太過輕盈,即便是運動模式在60km/h以下感覺太過容易拉動方向盤,這樣在彎道駕駛的穩(wěn)定感沒有那么好。這個在和理想工程師的溝通中也得到了確認,就是希望讓理想i6開起來更靈動一些,所以轉(zhuǎn)向調(diào)得比理想i8更輕一下。
最后還有一個點要大書特書,就是理想i6的NVH,完全是看齊了理想MEGA。
我們簡單測試了下,理想i6在時速60公里、80公里、100公里、120公里的噪音分貝值分別是:54dB、57dB、60dB、62dB,這個水平真的是太高了。盡管測試并不標準,但是在我印象中高速120km/h能跑到62分貝,基本和理想MEGA一個水平。
理想i6的NVH優(yōu)勢并不意外,原因主要是比理想i8還低的風阻系數(shù),全車聲學材料覆蓋率高達95%,還有米其林e聆悅二代靜音輪胎、主動降噪RNC技術(shù)等等,理想汽車現(xiàn)在在NVH上真的是獨一家。
所以,開理想 I6 會發(fā)現(xiàn)它底盤的質(zhì)感以及對震動的過濾處理得非常得體,能讓人感受到厚實的底盤反饋,駕駛起來很有高級感。
07
駕仕總結(jié)
有媒體說理想i6不是特斯拉Model Y或者小米YU7那種萬金油圈層的產(chǎn)品,反而我覺得,理想i6才是那把可以打開家用純電大五座SUV市場的“萬能鑰匙”,你要的空間、續(xù)航、操控、豪華、質(zhì)感、智駕、智艙等等一切,理想i6都可以滿足,沒有任何一項會讓人遺憾的地方。
當然,我們在試駕的時候還不知道理想i6的正式售價。當時和其他媒體討論時,我覺得愿意花25萬買理想i6的后驅(qū)版本,但是要有Thor-U芯片,有沒有后排屏幕倒無所謂。
也就是說,在理想i6和Model Y、小米YU7同樣價格的前提下,我會決然的選擇理想i6。理想i6這款車對家庭用戶而言,在行駛質(zhì)感、NVH性能我都能給到接近滿分,而造型、空間、智能駕駛輔助、智能座艙也都可以給到90分的高分,而不會像面對Model Y、小米YU7總會覺得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每一板都很長,這或許也是理想汽車對理想i6充滿信心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