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總說我演反派特別到位,從《九品芝麻官》的常威,到《導火線》的托尼,一個個都成了經(jīng)典。很多人給我貼上“反派專業(yè)戶”的標簽,這我不否認。但最近有網(wǎng)友翻出我一句老話,說我絕不在外國電影里演反派。這話,我到現(xiàn)在還認這個死理。有些錢,不能賺。為了那點片酬,去演一個抹黑中國人形象的角色,對不起那么多前輩辛辛苦苦在國際上攢下的口碑。那些劇本,有時候根本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輸出偏見,這口氣,我咽不下去。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我演的這些壞蛋,總讓觀眾又恨又有點同情,甚至“恨不起來”呢?說穿了,就一個秘訣:我從沒把自己當反派。你想想,一個演員,如果一上來就抱著“我就是個壞人”的心態(tài)去演,那他腦子里除了“壞”還能有什么?演出來的角色,肯定是個紙片人,一戳就破,毫無生氣。人性哪有那么簡單?好人也有七情六欲,壞人也有自己的軟肋和苦衷。電影時間就那么長,反派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給英雄當磨刀石,讓故事能往下走。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就開始在角色身上“加料”,加那些劇本上沒寫,但能讓這個人“活”起來的東西。
就說《導火線》里的托尼吧。在我心里,他根本不是什么反派。他就是一個想在香港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帶著兩個不成器的弟弟,好好過日子的老大。弟弟們一個比一個能惹事,他得替他們擺平;好不容易打拼下來一點地盤,他得拼了命去守。他做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了“家”。所以當甄子丹的角色找上門來,他不是無理取鬧,而是在守護他用命換來的東西。特別感謝葉偉信導演和子丹,那是我時隔多年再回香港拍戲,跟老朋友一起,那種感覺,不是錢能衡量的。至于網(wǎng)上總在爭誰更能打,我覺得沒意思,電影里打的不是拳腳,是人物。
再比如《中南海保鏢》里的王建軍??赐陝”?,我就跟導演說,這人不壞。他弟弟死了,他來報仇,天經(jīng)地義??!這就像現(xiàn)在很多電影,主角本來想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你殺了他最心愛的狗,他能不跟你拼命嗎?觀眾會理解他,支持他。反過來,如果一個警察一輩子正直,就因為一次失誤撞死了你的狗,你追著他天涯海角要報仇,那在觀眾眼里,你才是那個反派吧?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樣。
電影里分正反派,是給觀眾看的,是講故事的手法。但作為演員,我不能被這個框框給限制住。我的工作,是把這個角色從紙上摳出來,讓他有血有肉地站在觀眾面前。你得讓觀眾相信,他不是天生就想作惡,他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他的道理。哪怕他是個十惡不赦的梟雄,他心里也一定有掙扎,有他的不得已。哪怕劇本里只有一句暗示,我也會想盡辦法,在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里,把這點掙扎給演出來。
說到底,演戲就是演“人”。要讓角色的每一個行為都有根有據(jù),合情合理。不能因為是反派,就讓他像個瘋子一樣胡作非為,那樣的角色,觀眾只會覺得假,看完就忘。只有當你理解了他,同情了他,你才會被他打動,哪怕他是個“壞人”。這,或許就是我的反派總能讓人記住的原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