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馬斯克親自簽下的AI天才,最后卻成了他最頭疼的人。
馬斯克或許早已經(jīng)習慣了巨頭之間的競爭,但他大概沒想到,這次讓他焦頭爛額的,不是OpenAI的下一代模型,也不是微軟的市場攻勢,而是一個29歲的中國工程師,李雪晨。
但就是他,用幾步看似合法的操作,把Grok聊天機器人的核心代碼帶去了馬斯克最不愿看到的地方:OpenAI。
這個轉變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讓xAi損失慘重,氣得馬斯克下達全球封殺令令,決不能讓他入職全球任何一家死對頭公司。
跳槽是假,技術轉移是真
李雪晨的離開,并不是一時沖動。從事后復盤來看,他的每一步離職軌跡,都像是提前排練過的劇本,目的明確、路徑干凈、掩蓋得近乎完美。
2024年夏天,他先是連續(xù)兩次出售xAi的公司股票,總共套現(xiàn)了約700萬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5000萬元)。
這筆錢是他作為公司核心成員所持有的激勵股份。公司方面雖然有所察覺,但出于尊重和信任,并未進行阻攔。
正是這份寬容,成了整個事件的起點。
7月底,他開始分批將Grok的核心代碼復制到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幾個移動設備上。
為了不引起注意,這些文件被重命名、加密,并偽裝成普通文檔。他還清空了操作記錄,并對設備做了“還原處理”,試圖掩蓋數(shù)據(jù)轉移的痕跡。
三天后,他提交辭職信,宣稱“已經(jīng)歸還并刪除公司所有數(shù)據(jù)”。這份看似標準的離職流程,一度讓管理層沒有起疑。
但很快問題就暴露了,8月中旬,xAi安全系統(tǒng)在一次例行審查中檢測到數(shù)據(jù)異常。技術團隊追蹤后,發(fā)現(xiàn)異常源頭正是李雪晨曾使用的工作賬號。
馬斯克在得知情況后,立刻下令啟動內(nèi)部調查,并親自發(fā)聲,要求李雪晨歸還所有包含機密代碼的設備和賬號信息。
李本人隨后帶著律師返回公司,試圖以“誤操作”解釋整個事件。但面對后臺完整的操作日志,他最終不得不承認確實帶走了一部分資料。
然而,事情并沒有結束。
技術團隊在檢查他提交的設備時發(fā)現(xiàn),關鍵的Grok核心代碼并不在里頭。再次追問時,他只說了四個字:忘了密碼。
馬斯克隨即將他告上法庭,并在社交平臺上公開指責其“背叛信任、轉移核心技術”,引發(fā)全球科技圈廣泛關注。
在加入xAi之前,李雪晨的履歷幾乎無可挑剔:北京四中出身,全國物理競賽第二名,之后前往多倫多大學攻讀數(shù)學與計算機專業(yè),多次獲得校內(nèi)外獎項,還曾在Google、微軟等頂級科技企業(yè)實習。
2021年,他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人工智能領域的權威人物Geoffrey Hinton。在這里,他不僅拿下了國際機器學習大會的杰出審稿人獎,還在差分隱私、模型魯棒性等前沿方向發(fā)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
可以說,他是那種任何科技公司都希望拿下的人才。
愛將背叛,舊仇未了又添新恨
2023年,xAi成立不久,馬斯克就親自向他發(fā)出邀請,不僅給出優(yōu)厚薪酬,還承諾他將直接參與公司最重要的項目Grok的核心研發(fā)。
李雪晨很快就接受了這個夢幻offer,并在2024年2月正式加入xAi。
他在團隊內(nèi)部的表現(xiàn)也十分亮眼,不僅技術能力出色,對產(chǎn)品方向也有清晰判斷,甚至多次在社交平臺上表達對Grok項目的認可和自豪。
但就在外界以為他會成為xAi下一階段技術領頭人時,一切卻急轉直下。
他的突然撤離,不僅讓xAi措手不及,更讓整個行業(yè)開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一個擁有完美履歷、前途無量的年輕人,選擇以近乎自毀的方式轉投對手?
是為了薪水?不太可能,xAi給出的待遇已經(jīng)是行業(yè)頂級。
是為了平臺?OpenAI確實是全球最強AI公司之一,但也并不至于讓他冒這么大風險。
更現(xiàn)實的解釋是,李雪塵以為自己能在技術與法律之間踩著灰色地帶跳槽,卻沒料到馬斯克會將事情鬧大,直接打到法院。
2015年,馬斯克曾是OpenAI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最初目標是“非營利性地推動人工智能發(fā)展”。但到了2018年,由于理念分歧以及對OpenAI日益商業(yè)化的不滿,他選擇退出董事會。
此后,OpenAI與微軟深度綁定,推出了ChatGPT,快速成為全球AI市場的霸主。相比之下,馬斯克的xAi則是后來追趕者。
2023年,xAi正式推出Grok,直接對標ChatGPT。兩者在模型能力、數(shù)據(jù)訓練集、產(chǎn)品定位上,幾乎是針鋒相對。
馬斯克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OpenAI“違背初衷”“技術不透明”,而OpenAI方面雖然沒有正面回擊,但也在人員、技術、市場等多個層面上與xAi展開激烈競爭。
對于馬斯克來說,這不是單純的員工離職,而是OpenAI對xAi核心資產(chǎn)的技術滲透。
而在法律上,如果李雪晨的行為被認定為“有意識地將商業(yè)機密帶往競爭對手”,那么無論他是否入職OpenAI,后者也可能陷入連帶責任。
這也是為什么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聲后,并沒有直接點名OpenAI,卻通過法律途徑設置了“禁止接觸”條款:只要案件未結,李雪晨不得以任何形式加入OpenAI。
AI行業(yè)發(fā)展速度極快,核心技術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像李雪晨這樣的頂級工程師,往往擁有對公司模型架構、算法細節(jié)、訓練策略的第一手了解。
李雪晨的案例之所以特別,就在于他的行為已經(jīng)明顯超出“正常流動”范疇。他不僅提前套現(xiàn),還主動轉移數(shù)據(jù)、隱藏操作痕跡,甚至拒絕配合調查。
換句話說,他不是想跳槽,而是想帶著技術一起跳。
參考資料:
中國工程師竊xAI機密投奔OpenAl
XAI起訴前員工、斯坦福博士李雪晨,指控其在加入OpenAl前竊取Grok的尖端AI技術機密并出售700萬美元公司股份,涉嫌故意掩蓋罪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