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楊蘭蘭的案件又一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9月26日,她的案子在悉尼再次開庭,但和上一次一樣,她本人依舊沒有現(xiàn)身,甚至連視頻出庭都沒有,只是她的代理律師獨自到場應(yīng)對。
這已經(jīng)是她第二次缺席了。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么別人被控酒駕還涉及人身重傷,早早就老老實實站到法庭上去接受審理,而楊蘭蘭卻能兩次“缺席”?她的底氣到底來自哪里?
事情要追溯到今年7月26日凌晨三點半。那時候,23歲的楊蘭蘭駕駛著一輛勞斯萊斯,在悉尼街頭與一輛奔馳相撞。結(jié)果奔馳車上一位52歲的司機重傷入院。要知道,這可不是小事故,普通人遇到這樣的情況,早就焦頭爛額了。
一開始,法院給出的指控是“不當行為造成人身傷害”,后來這個指控被撤銷,但她依然面臨四項指控:
- 過失駕駛致人重傷
- 危險駕駛致人重傷
- 未向警方提供駕駛?cè)嘶蜍囕v資料
- 拒絕或未能接受呼吸測試
這些罪名里,光是“危險駕駛致人重傷”就足夠嚴重,一旦成立,輕則罰款,重則牢獄之災(zāi)。按理說,被告本人肯定要親自到庭,態(tài)度誠懇一點,至少給法官和公眾一個交代??善?,楊蘭蘭兩次庭審都沒來。
為什么她敢“不出庭”?
這里的疑問最關(guān)鍵:別人不敢的,她為什么敢?我覺得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
1. 法律層面:她的律師團隊很強勢
在澳大利亞的司法程序里,很多初期的庭審,確實可以由律師代為出席,尤其是在案件還處于審理前期的時候。如果她的律師經(jīng)驗豐富、手段嫻熟,就能替她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輿論和心理上的壓力,讓她本人盡量少拋頭露面。
換句話說,她可能是“走程序”的思路,先讓律師擋在前面,自己最后再出庭。而且她的律師團隊敢于這樣操作,說明對案情有一定把握。
2. 社會層面:她的身份引發(fā)大量關(guān)注
楊蘭蘭不是普通打工女孩,她開勞斯萊斯凌晨上路,這本身就說明她的家庭條件非同一般。在一些人看來,豪車車主背后常常有雄厚的經(jīng)濟和社會資源,這些資源不僅能幫她請得起頂尖律師,還能給她帶來心理上的“底氣”。
3. 輿論層面:關(guān)注度正在下降
第一次庭審的時候,外面幾百人守候,大家都想看看這位勞斯萊斯女司機長什么樣,有什么態(tài)度。但到第二次庭審,門口的民眾明顯少了很多。對她來說,這其實是一種“信號”:風頭過去了,大家的關(guān)注度沒那么高了,她自然可以不那么急著露面。
4. 心態(tài)層面:她可能認為問題不大
被撤銷的指控,說明她的辯護已經(jīng)奏效了一部分。剩下的罪名,雖然嚴重,但在一些情況下是有機會減輕甚至爭取緩刑的。她本人或許覺得,大不了賠償、罰款、社區(qū)勞動,不一定非得坐牢。這樣一來,她的心態(tài)就沒那么緊張,甚至可以“暫時缺席”。
但站在普通人角度來看,這件事就顯得很刺眼了。畢竟,酒駕致人重傷不是小打小鬧的事,而是一條清清楚楚的法律紅線。一般人如果干了這樣的事,哪怕家里再有錢,也得乖乖出庭認錯,接受法律裁決。
她的兩次缺席,就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疑問:是不是在“拖時間”?是不是想等輿論熱度徹底過去?這些疑問,其實比案件本身更讓人不安。因為它牽扯到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
接下來的關(guān)鍵:10月17日。
按照法院最新要求,10月17日的庭審,楊蘭蘭必須親自到場。如果那時候她還不出現(xiàn),那就真的要引發(fā)更大的質(zhì)疑,甚至可能影響法官對她的觀感。
換句話說,之前的兩次缺席,或許還能用“法律程序允許”來解釋,但下一次,她沒有理由再逃避了。到時候,她的態(tài)度、她的言辭,都會直接影響判決走向。
她現(xiàn)在最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公眾眼睛是雪亮的。哪怕能在法律上爭取輕判,但如果一直給人一種“逃避”的印象,她就算在判決上贏了,也會在輿論上徹底輸?shù)簟?/strong>
10月17日,將是她真正站到公眾和法律面前的時刻。那一天,才是決定她命運的關(guān)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