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絕句是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批評形式,其自身獨具的美學特色,在現(xiàn)代很難找到替代品,所以一直流行不絕。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久為名著,但能夠媲美者卻不多見。《書藝述詠》一書的作者專研中國古代書畫美學多年,對于書法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全書收錄一百首述詠中國書法藝術的詩歌與相關評析文字,囊括了從上古到當代的著名書法家及作品,勾勒出簡要、明晰及完整的中國書法史脈絡,也大可視為一部獨到的書法史評著。其內容曾在當代書法界的權威刊物《書法》雜志連載,得到普遍好評,當代文史大家陳永正先生亦有“古今論書絕句最佳之作”的獎掖之評。書中主要部分的評析文字由李欣撰著,七絕詩歌由鐘錦配寫,并延請著名書法家陳社旻先生書寫作為附冊,在形式上也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意蘊。
新書推薦
《書藝述詠》
李欣 著
978-7-5760-5592-4
99.8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5年8月
>>左右滑動查看目錄
作者簡介
李欣,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美學博士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康德哲學、佛學、道家哲學與中國藝術。博士后出站報告專題研究中國文人畫,曾主持上海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書法美感特質的哲學研究”。
【名家題辭】
趨新求變恐迷途,墨海游龍每自污。少日未經臨百帖,人前豈敢請為書。
——陳永正
淵月珠沉照夜明,伊誰墨海論縱橫。羨君卓議才兼筆,三謝八王有定評。
——王蟄堪
揮毫書家
陳社旻,字樸中,號老茶。孤山人,現(xiàn)居揚州。揚州書法院原院長,《美術家》雜志原主編,中國書協(xié)會員。作品、論文多次入選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全國展及書學研討會并獲獎,先后在新加坡、日本、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及中國港、澳、臺地區(qū)舉辦個展、聯(lián)展并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出版專集九種。
章節(jié)精選
八 《曹全碑》
人生壽考固難期,何況逢茲叔世時。銷盡丈夫浩然氣,清揚婉孌不須辭。
書畫不同,書之象簡,畫之象繁,有弊焉,繁者往往得而亂之,遂致不彰?!恫苋酚脠A筆,姿媚一望可知。郭熙之卷云皴、蟹爪樹法,亦皆圓筆也,而知其姿媚者少。鄧椿《畫繼》云,神宗好熙筆,徽宗即位,置之退材所,背工遂以之揩拭幾案矣。黃賓翁以范寬為大家,郭熙不過名家。此皆具眼。
一六 王羲之《喪亂帖》
故于樸素作波瀾,波不逐風瀾不單。興味蕭然誰比數,風流自見古衣冠。
七帖中《喪亂》尤樸素,然非無波瀾也。最著者方筆圓筆之對比,如“先”字,天頭方而地角圓,中部轉折處以一方一圓見匠心,蓋本連寫之一筆,特斷作兩筆,前以圓筆收,后以方筆起,遂多生一層波瀾。右上角本以一筆勾繞出空處,乃用側鋒抹實作三角型塊面,面與線相映,遂再生一層波瀾。然波瀾不大,見其裁抑,于是品格自貴重矣。
九八 李叔同
一著袈裟世界空,便生空相色塵中。善書莫似南山律,執(zhí)定空時意已窮。
弘一書孤軍深入,著意處惟在留白。行間、字間極疏朗,點畫當連者反斷,遂見靈氣往來,刊落一切有為波瀾。然孤陰不生,孤陽則亢,其書雖泯煙火氣,而見境界相,微失中和。昌黎詩曰“羲之俗書趁姿媚”,不知右軍高處正為能容此一點姿媚,所以為中和之書也。日僧良寬書亦有空寂禪意,而不失活潑天趣,殆知相不可著,故不見相焉。
后記(節(jié)選)
文 | 李欣
和鐘錦合作的《書藝述詠》完成了。從殷周甲骨文到當代沃興華,共一百篇。前四十多篇述文,我口述觀點,他寫成古文。后面的,我自操刀。基于述文和我提供的其他材料,他再作詩詠。
這次對古文寫作感受更深。與白話文大不同,古文是一幅寫意畫,寥寥數筆,點到即止。古文寫作第一要義:知道什么地方不寫。不寫,才是難的。留白是一種能力,要舍得。反省我有時太貪著,執(zhí)拗于使用自己建立的形、質、色造型分析法,寫得太細太滿,反而失了古文應有的氣格和遠韻。寫作,也是修行的機緣和道場,原因即在此。鐘錦的古文作本出于《左傳》,最是講究規(guī)矩。但在我挾持之下,被迫添加了一些本該舍棄的造型分析和現(xiàn)代術語。但他依然承認,我的古文是合格的。合格,已是不易。古文,從字面到句法,再到謀篇取象,自有它的程式與理法。不是用了文言就能叫古文,文白間雜更無論。寫作中的得失體會,都已一一記錄,希望將來也能草擬成文。
而另一大感受則是:古文幾乎無法表達現(xiàn)代學術思想。兩者取象方式勢同水火,一概括虛靈,一細密質實。為了古文的程式與理法,我損失了太多想要表達的內容。而為了我想要表達的內容,古文也損失了太多程式與理法??芍^分之則兩美,合之則兩傷。這正是一直以來困惑我的問題——同樣是高度程式化的古典藝術,書法與繪畫,尤其是書法,已經走出了一條現(xiàn)代新路。古文為什么不行?其實,古文不孤單,同病相憐者還有——京劇、昆曲是也。而這兩者,其掙扎困境似乎更甚于古文。這大概源于藝術形式天然的不同,書法、繪畫是更偏于形式的藝術,古文、京昆則更側重內容。形式易于現(xiàn)代化,內容則難。這樣說來,古琴,程式化古典藝術中最接近書法的那一個,同樣有希望更化。至于古文還有京劇、昆曲,應該怎么辦?在我心里,始終是個謎。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們的《書藝述詠》寫完最后一篇——沃興華,這也是唯一入選的當代在世書家。在我眼中,沃老師是卓絕天才,必然進入史冊,他人寫不寫,在天,我寫不寫,在己,于是先寫為敬。今夏,書將付梓,忽然傳來消息,沃老師走了……
謹以此書獻給沃興華老師。
編輯:時潤民
制作:陳文霞
關注并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