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為什么拒絕特朗普,甚至連中國名字都不敢提?海關總署發(fā)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又反映出歐盟怎樣的困境?
最近特朗普又開始對歐盟指手畫腳了,這次他想讓歐盟跟著自己對中國、印度加高達 100% 的關稅,還找了個聽著就不靠譜的由頭 —— 說這是為了給那些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施壓。
這算盤打得也太響了,隔著大西洋都能聽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就是美國想把自己的貿(mào)易戰(zhàn)擴大,拉著盟友一起對付中國唄??蛇@次歐盟沒像以前那樣順著他來,這事兒讓不少人都愣了 —— 沒想到歐盟這次居然沒軟下來。
要知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之前在不少貿(mào)易協(xié)議上,差不多把美國的要求都接了,所以特朗普一開始信心特足,覺得歐盟肯定會乖乖聽話。
結(jié)果算盤全打空了,9 月 21 號馮德萊恩接受采訪的時候,繞來繞去就是不接他的話茬。她說歐盟自己的事兒自己定,還得跟印度這些國家搞好合作關系,最后又強調(diào)歐盟最新對俄羅斯的制裁已經(jīng)夠狠了,能讓俄羅斯回到談判桌前。
從頭到尾沒提 “中國” 倆字,但意思再明白不過:這關稅我們不加,你特朗普的要求我們沒法答應。
其實歐盟內(nèi)部早就吵翻了,不少國家私下里都在抱怨。誰心里都清楚,真要對中國加這么高的關稅,歐盟自己先得疼得掉層皮。你看那貿(mào)易數(shù)就知道,2024 年中歐貿(mào)易額快八千億美元了,比中美之間的貿(mào)易額還高不少。
中國可是歐盟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差不多占了歐盟從外面進口的五分之一還多,同時也是他們第三大出口市場。這么深的買賣關系,哪能說斷就斷???德國的汽車廠、法國的奢侈品公司、荷蘭的半導體企業(yè),哪個不是靠中國市場吃飯?
真要跟著美國對中國加稅,這些企業(yè)第一個就得跳出來反對 —— 自家生意受影響,誰能樂意?
說起來歐盟對中國的依賴,可比美國深多了。2024 年歐盟從中國買了 5178 億歐元的東西,自己賣給中國的才 2133 億歐元,看著是虧了不少,但這背后藏著的是歐盟企業(yè)在咱們中國市場的深度依賴。
就拿德國汽車說吧,大眾一半的銷量、寶馬三分之一的銷量,還有奔馳 36% 的銷量,全靠中國市場撐著。真要是加了關稅,這些企業(yè)的業(yè)績肯定得往下掉一大截。
去年第二季度,歐盟企業(yè)往中國投的錢 —— 就是那種直接投錢建新項目的投資 —— 一下子沖到 36 億歐元,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這就能看出來,歐盟嘴上說著要 “降低風險”,實際上該往中國市場跑還是照樣跑。
美國企業(yè)雖然也跟中國做買賣,但在咱們中國市場扎的根可比歐盟企業(yè)淺多了。就說立邦吧,光在咱們這兒就建了 74 家工廠,還有 10 個研發(fā)中心,最近還在上海建了亞太地區(qū)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心;像輝瑞、拜耳這些做醫(yī)藥的大公司,也都把研發(fā)機構設到中國來了。
這些可不是小錢,都是真金白銀投進來的。要是因為加關稅影響了生意,歐洲企業(yè)老板們肯定得找馮德萊恩說理去。更別說中歐做買賣還撐著歐盟 300 萬人的飯碗,真要鬧貿(mào)易摩擦,這些人的工作可就懸了。
特朗普估計忘了,去年歐盟還跟中國在電動車關稅上鬧過別扭,最后還是乖乖改成 “最低定價”,沒敢真加高額關稅。為啥?還不是因為歐洲車企離不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嘛!
現(xiàn)在特朗普又想讓歐盟對中國加稅,這不就是讓歐盟自己給自己捅刀子嗎?
歐盟統(tǒng)計局有個數(shù),從 2014 到 2024 這十年,歐盟從中國進口的東西翻了一倍還多,賣給中國的也快漲了一半。這么深的買賣關系,哪是說斷就能斷的?
馮德萊恩這次說話可太有技巧了,明明是拒絕特朗普對中國加稅的要求,卻從頭到尾沒提 “中國” 倆字,就說要跟印度搞好合作關系。
這招確實高明,既不得罪美國,也不讓中國挑出毛病,還給自己留了余地。畢竟歐盟現(xiàn)在夾在中美中間太難了 —— 一邊是老盟友美國逼著做事,一邊是中國這個大市場誘惑著,稍微沒處理好,兩邊都得得罪。
她特意提了歐盟最新對俄的制裁方案,也是在給特朗普找個臺階下,不讓他太沒面子。今年 2 月歐盟剛通過第 16 輪對俄制裁,不光把 83 個個人和企業(yè)拉進黑名單,還不讓 74 艘俄羅斯船進自己的港口,連俄羅斯的原鋁都不讓進口了。
馮德萊恩這話的意思就是:你看我們對俄羅斯夠狠了,就別再逼我們對中國動手了。這種說法既讓美國覺得 “歐盟懂我的意思”,又守住了自己的底線,也算是在夾縫里找了個聰明的活法。
其實歐盟心里跟明鏡似的,真跟著美國對中國加稅,最后吃虧的肯定是自己。美國對中國加稅,還能靠自己本土市場撐撐;歐盟可不行啊。
德國汽車業(yè)要是沒了中國市場,整個歐洲的制造業(yè)都得跟著抖三抖;法國的紅酒、意大利的奢侈品要是賣不進中國,多少家小廠子得關門?
去年歐盟賣給中國的東西雖然降了 4.5%,但在新能源、綠色技術這些領域,歐盟企業(yè)還指著中國市場翻身呢 —— 這么好的機會,他們可不想丟。
馮德萊恩不提 “中國”,也是在給以后留后路。雖然中歐投資協(xié)定現(xiàn)在沒推進,但兩邊在綠色經(jīng)濟、數(shù)字貿(mào)易這些方面還有好多合作機會。
要是現(xiàn)在跟著美國把關系鬧僵了,以后想修復可就難了。畢竟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擺在那兒,近五年外國企業(yè)在華直接投資的收益率能到 9%,這么賺錢的機會,歐盟哪能甘心讓給別人?
貿(mào)易這事兒不是政治游戲,最后還得看經(jīng)濟規(guī)律說了算。特朗普想拉著歐盟搞對抗,卻沒算明白 —— 歐盟的經(jīng)濟早就跟中國綁在一起了。
馮德萊恩這次說話這么有分寸,其實就是歐盟企業(yè)用真金白銀投出來的結(jié)果:誰也不會跟自己的飯碗過不去。這場關稅風波說到底,就是看誰更需要誰,那些實實在在的數(shù)據(jù),早就把答案擺出來了。
環(huán)球網(wǎng):二級制裁中印,美歐未達成一致
澎湃新聞:針對中印的關鍵要求,"馮德萊恩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