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一直是鄰里間羨慕的對象,雖然老伴去世得早,但她有一對非常優(yōu)秀且孝順的兒女:兒子是上市企業(yè)的老總,女兒從國外名校畢業(yè)后定居當地。
因為王奶奶不愿隨子女去國外生活,子女為了讓她在國內過得更舒心,便幫她請了保姆。
可問題很快出現了,王奶奶開始頻繁地給子女打電話,聲稱保姆偷了自己的東西。
剛開始,子女信以為真,便為母親更換了保姆。然而,每換一位保姆,沒過幾天王奶奶就會再次抱怨對方偷東西——就這樣,一年內她先后換了近30個保姆。這時,子女才開始意識到,或許是母親自身出現了問題。
最終,在家人的陪伴下,王奶奶來到浙江大學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的老年癡呆門診就診。遲淑梅副主任醫(yī)師在全面了解她的病情后,為其安排了詳細的神經心理學評估與影像學檢查,初步診斷結果為“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
原來,并非是保姆偷了東西,而是王奶奶的記憶被疾病 “偷走” 了。她常常剛放好東西,轉眼就忘了放在哪兒,有時甚至會把牙膏、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悄悄藏起來。由于無法解釋物品“消失”的原因,缺失的記憶便讓她固執(zhí)地認為是保姆偷拿了。
與家屬充分溝通并達成共識后,醫(yī)護團隊決定為王奶奶安排住院治療。
剛住院時,王奶奶情緒十分不穩(wěn)定,既不信任醫(yī)護人員,也不配合治療,有時甚至不肯吃飯、拒絕服藥,這可讓家屬和醫(yī)護人員都犯了難。
針對這種情況,遲淑梅帶領醫(yī)護團隊制定了個性化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照料,王奶奶的病情逐漸得到控制。飲食和睡眠恢復了規(guī)律,性格也變得溫和慈祥了許多,還同意之后隨子女一起生活。
面對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及時準確的診斷是第一步。醫(yī)生會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以及一系列專業(yè)的認知評估測試,如記憶力測試、語言能力評估等,來綜合判斷患者是否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同時,影像學檢查如腦部CT或MRI也能幫助醫(yī)生更直觀地了解大腦的變化情況。
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的治療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旨在緩解癥狀、延緩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藥物治療旨在改善患者認知及控制精神行為癥狀。非藥物治療包括神經調控治療、認知訓練、心理干預、生活方式調整等。家庭與社會支持家人的關愛與陪伴是患者最堅實的后盾。
(來源: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