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宣布將保持中立,不會再尋求加入北約
2025年9月15日,奧地利政府突然宣布:永久中立地位不改變,不再討論加入北約。這距離外長貝婭特·邁因爾·賴辛格7月公開討論“可能加入北約”僅過去兩個月,堪稱“政策大跳水”。消息一出,國際政壇炸開了鍋——北約東擴眼看要畫上句號,俄羅斯立刻表態(tài)“歡迎奧地利的明智選擇”,而美國則批評奧地利“背棄西方陣營”。
奧地利的中立地位是刻在憲法里的鐵律。1955年蘇聯(lián)要求四國占領(lǐng)軍撤離的前提,就是奧地利必須宣布永久中立。根據(jù)憲法第9條,奧地利禁止加入軍事聯(lián)盟、不允許外國駐軍、不出口武器。冷戰(zhàn)時期,這個策略讓奧地利成了美蘇博弈的緩沖區(qū),維也納更成了國際和平談判的“風水寶地”。但2022年俄烏沖突后,奧地利國內(nèi)開始動搖,右翼政黨多次提議“抱北約大腿”。
奧地利態(tài)度突變有兩大導火索:
- 能源被卡脖子:2022年俄烏沖突后,奧地利98%的天然氣依賴俄羅斯,結(jié)果被“斷氣”后經(jīng)濟差點崩盤。雖然現(xiàn)在改用挪威和美國天然氣,但民眾仍對卷入對抗心有余悸;
- 北約內(nèi)部撕逼:法國德國為“援烏力度”吵架,美國逼著成員國軍費漲到GDP的5%,但奧地利軍費才1.3%。外長直言:“跟著北約混,不如自己搞防御?!?/li>
奧地利人為啥不買賬?
- 怕當炮灰:奧地利是中立國,不接壤俄羅斯,加入北約反而可能被俄視為威脅;
- 反感美國:特朗普之前威脅“北約不交錢就撤軍”,奧地利人擔心成“冤大頭”;
- 和平傳統(tǒng):二戰(zhàn)時奧地利被德國吞并,戰(zhàn)后全民反思戰(zhàn)爭,中立成了國家認同的一部分。
芬蘭瑞典2023年放棄百年中立加入北約后,麻煩接踵而至:
- 能源價格暴漲:俄氣斷供后,芬蘭電價一度漲到每度1.5歐元;
- 邊境沖突:俄芬邊境軍事演習頻率翻倍,芬蘭漁民被俄方警告“別越界”;
- 經(jīng)濟受損:俄羅斯暫停進口芬蘭木材,導致芬蘭林場主集體破產(chǎn)。
- 奧地利顯然看到了這些前車之鑒。
保持中立對奧地利有三大好處:
- 賺軍火錢:作為歐盟軍備出口大國,奧地利能同時向俄烏雙方賣防彈衣和無人機;
- 當和事佬:維也納已舉辦多輪俄烏談判,如果加入北約就徹底失去調(diào)解資格;
- 吃旅游紅利:中立國身份吸引全球游客,2024年入境游客達3200萬人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