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芮揚 通訊員 毛妮妮)青磚黛瓦環(huán)繞的高王寺村“吃虧園”,一座鄭士范紀念碑靜靜矗立。這里紀念的清代鄉(xiāng)賢鄭士范,是道光二年陜甘鄉(xiāng)試解元,曾仕宦貴州清溪、貴筑等州縣,以“實心實政”推行輕賦、懲貪腐,更設書院促團結,歸鄉(xiāng)后課子授徒,倡導“學吃虧”之論,因廉政與實績祀名宦、表鄉(xiāng)賢。9月24日下午,城關鎮(zhèn)財政所聯(lián)合村“兩委”在此開展主題活動,以“現(xiàn)場感悟、精準學習、務實行動、總結升華”四步,從鄭士范精神中汲取養(yǎng)分,為財政工作校準方向、注入動能。
“鄭士范‘清貴平安’的為官之道,核心在‘清’,這和財政工作‘廉潔用權’的底線完全契合?!贝逯T明輝以鄭士范事跡為引,從其躬親聽訟、懲貪腐,到用鹽商“幫公銀”設書院膏火、調停回漢矛盾,將“崇實致用”的關學精神與財政職責相連——當年鄭士范“為官利人非以利己”,如今財政人管好用好每一筆資金,本質都是“不謀私利、唯念民生”。眾人圍著復刻的“書院膏火”記載交流,紛紛表示要以鄭士范為鏡,把“清”的底色刻進預算編制、資金撥付、惠民落實等每一項財政工作中。
主題學習環(huán)節(jié),辛所長將鄭士范精神與財政實務精準對接:“學他‘務實不務虛’,就要把惠農政策算細、項目資金管嚴、民生補貼發(fā)準?!贝蠹医Y合工作實際談感悟,一致認為要學鄭士范“聽訟必躬親”的細致,帶著耐心核對每一筆村級財務明細;學他“設膏火促民生”的巧思,用活財政資金助力鄉(xiāng)村產業(yè);村“兩委”也表態(tài),將配合財政所把“崇實”精神轉化為政策落地的實效,讓財政服務更貼基層需求。
行動是精神落地的關鍵。財政所工作人員現(xiàn)場設立“財政服務崗”,一邊給村民遞上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政策宣傳頁,解答村級事務經費使用疑問;一邊清掃“吃虧園”道路、擦拭記載鄭士范事跡的碑亭,向村民宣講其“為官不掙錢反賠錢”的故事。既解決了村民在財政政策上的“急難愁盼”,也讓“吃虧”精神中“務實為民”的內核,與財政工作“服務基層”的職能深度融合。
活動尾聲時,辛所長明確要把鄭士范“清”“實”“公”的精神,融入財政工作長效機制。此次“吃虧園”之行,財政所工作人員不僅讀懂了先輩“學吃虧”的本質——是守好公共利益的本分,更是對百姓信任的擔當;更找準了工作標尺,要以“清”筑牢廉政底線,用“實”提升財政效能,憑“公”服務鄉(xiāng)村振興,讓每一筆財政資金都成為惠及民生、助推發(fā)展的堅實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