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口上戰(zhàn)旗揚,勇士捐軀御虎狼。
熱血長流青史載,英名不朽永傳揚。
因為國民黨這邊對于西峽口戰(zhàn)役的資料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由高級將領的回憶錄組成。史料錯漏極多,日期也遠不如日軍記錄的準確。
所以,本人撰寫此文時,盡量采用了日文版本《昭和二十年中國的派遣軍》的記載,這是目前最詳細的一版文獻,也能防止小日本抵賴。
1945年3月30日,日軍攻破西峽口的這天早上,天氣晴朗,肌寒刺骨。
隨著,“滴滴滴”的電報聲傳來,日軍的通信中隊已經(jīng)開始架設通信網(wǎng),并收到了各攻擊大隊,從第一線打來的“攻擊準備完成的報告”。
早上6點,隨著“啪勾”一聲槍響為信號,日軍139聯(lián)隊,第三大隊開始對西峽口北關率先發(fā)起攻擊。
第11中隊(大上少尉)為左第一線,
第10中隊(松井少尉)在中央,
第12中隊(植田中尉)為右第一線,在西峽口北面及東面的臺地展開。
日軍本部位于第10中隊的后方,有點督戰(zhàn)隊的意思。
北關的城門相當結實,守軍也打的非常頑強,日軍沖了好幾輪都沒打下來。
負責防守西峽北關的是69團第三營,營長叫劉昶。這個營只有步兵1個連,重機槍1個連和小炮一個連。
日軍派出作業(yè)小隊打頭首先逼近北門,但由于重慶軍堅決抵抗無法攀登城墻。
第3大隊長岡本大尉氣得在后面連喊八嘎,他下令暫時停止攻擊,并把攻擊重點移向東門。
隨后,他又聯(lián)系了山炮中隊長木村正(中尉),利用重炮對北門進行轟擊,同樣沒有炸出突破口。
西峽守軍的火力也非常猛烈,日軍頂著炮火派出的工兵作業(yè)小隊傷亡慘重,連個攻城梯都架不起來,更不要說攀登城墻了。
南關這邊同樣的打的非常激烈,負責攻擊南關的,是日軍第一大隊,還有仲川(少尉)帶領的作業(yè)小隊。
后來,日軍在寫戰(zhàn)報的時候說:他們在西峽口遇到的是一支精銳的“德械師”,守軍的機關槍很多,所以日軍損失很大。
熟悉西峽歷史的都知道,這是哪是什么“德械師”,其實是別廷芳打造的“別械師”。
日軍打的最兇猛的就是“和今津”挺進隊,中隊長是田中(中尉)。負責防守南關的是內(nèi)鄉(xiāng)民團第一團第8營,多次頂住了日軍的進攻。
事實上,南關、北關,兩邊都打的非常艱苦。
從早上6點到上午10點,在連續(xù)5個小時的激戰(zhàn)中,雙方都打紅了眼。
直到上午10點,按照日軍的原計劃,在這個點就要發(fā)起總攻了,日軍此時還沒有取得預想戰(zhàn)果。
就在戰(zhàn)事陷入膠著的時候,戰(zhàn)車第三師團的山路秀男和參謀長向田來到了日軍的聯(lián)隊總部。
在日軍聯(lián)隊本部,那個參加了夜襲的高橋中尉,提出了一個新的打法。
先是以聯(lián)隊重炮擊南關的東南角,吸引民團的注意力。然后再以擲彈筒和迫擊炮壓制城墻上的士兵,從南門東側用繩梯攻上去。
山路秀男在這個計劃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那就是把重炮抵住南關的城門,進行“抵近射擊”。
經(jīng)常當戰(zhàn)犯的都知道一句話:“大炮放平,軍事法庭”。
在戰(zhàn)場上,一般人都不敢這么干,敢這么干的,后來果然都當了戰(zhàn)犯。
眼看日軍從早上6點到上午十點的進攻毫無進展,氣急敗壞的山路秀男提出了一個極其歹毒的做法:把大炮推上去,對著城門進行“抵近射擊”。
要知道,如果城門太厚,極有可能就是炮毀人亡的下場。
但是,日軍之前在攻打內(nèi)鄉(xiāng)縣城的時候,繳獲了劉汝明的四門大炮。
用我們自己的大炮,轟開我們的城墻。鬼子這招“殺人誅心”,相當?shù)谋傲印?/p>
計劃制定以后,日軍的臨時聯(lián)隊長山本三四郎下令,讓正在轟擊馬頭山的炮兵中隊調轉炮口,集中攻擊西峽口的南關東南角的城墻。
等到守城的我軍將士注意力被吸引過去之后,日軍又用密集的擲彈筒和迫機炮,壓制城墻上火力點。
日軍的第11中隊,聯(lián)隊炮及大隊炮等集中火力的掩護下向南關的東門逼近。
上午10時05分,日軍把大炮推到了城墻下,對準城門用“零距離射擊”的方式。
一發(fā)炮彈就把東門打飛,就連老城墻也跟著塌了一大塊。
日軍的鵜川中隊,從南門東側用繩梯攻上去。緊跟著突進小隊,在大坪(中尉)的帶領下,也跟著沖進了進來。
日軍作業(yè)小隊也用準備好的梯子渡過護城河,沖進東門。
西峽北關這邊幾乎是同時被日軍攻破,在大隊炮木村正(中尉)的支援射擊下殺到城門下。
日軍的迫擊炮中隊長谷川(中尉)同時在北門外30米的民房上架設了迫擊炮,對城樓進行轟炸。
日軍安原武三郎(少尉)指揮的作業(yè)小隊,首先跳到城門死角,順著準備好的繩梯上去,占領了北關城墻。
一個叫前田的日本軍曹,他指揮的機槍分隊便立即從破壞口沖進城內(nèi),并跑上城墻,對城內(nèi)防守的士兵展開猛烈射擊,搖動著太陽旗表示已確保城門。
根據(jù)內(nèi)鄉(xiāng)縣民團第1團第8營第1排排長徐振立先生(丁河人1918年3月出生)的回憶:
東門被日軍山炮炸塌,守城的民團的士兵開始紛紛潰退。
這時候,23師第69團第3營營長劉昶用槍逼著民團8營營副龐華齋:“誰退就槍斃誰,堅持一小時我們的飛機就會來到?!?/p>
龐華齋怯于壓力,讓特務排上。但士兵無心戀戰(zhàn),只顧逃命,特務排上去了4個人,看到日寇成股像洪水一樣朝城里涌來,放了幾槍,就急忙退下來。
緊接著,南城東門也被日軍用山炮轟開,城堰被炸塌。日軍用梯子渡過護城河,從突破口沖入城內(nèi),民團官兵見勢不妙,紛紛向西門逃去。
在回憶錄當中記載,機槍連長孫欽鶴通知各處兵力向北城集中,繼續(xù)抗擊日軍。結果,在營長在內(nèi),防守的部隊全部都逃走了,孫欽鶴飲彈自盡。
日軍這樣寫道:城璧上已經(jīng)被打的坑坑洼洼,重慶軍的反擊依然非常猛烈。在西門30米一帶的農(nóng)舍中,依然有阻擊部隊進行射擊。
更多的守城士兵,選擇了打開西門逃跑。
攻打南關的日軍,追擊到西門的二道河的河灘之后,開始整頓隊伍。
攻打北關的日軍更加瘋狂,第12中隊在日軍大隊長岡本的帶領下,對守軍進行了追擊,到下午15時直接追到龐家營(西峽口西北2公里),遭到前來接應的第23師其中一部的頑強抵抗,追擊的日軍不得不停了下來,直到深夜,雙方依然在原地進行對峙。
根據(jù)31集團軍司令王仲廉的回憶錄記載:至3月31日凌晨,3時左右,西峽口方向的槍炮聲逐漸沉寂。西峽口奮戰(zhàn)兩晝夜之久,遂告失陷,劉營長等亦壯烈成仁。
西峽口雖然最終失陷了,但是我軍后來專門組織過“西峽口反擊戰(zhàn)”,下回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