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真是太狂了!能源部長居然向中國 “喊話”,說希望中國在幫助開發(fā)其境內稀土礦的同時,必須轉讓關鍵的稀土加工技術。憑什么?當然是憑2022年,他們境內新發(fā)現(xiàn)的一處儲量達6.94億噸的稀土礦。
好家伙!這全球的稀土總儲量也不過才1.2億噸,這突然又冒出6.94億噸的稀土,怪不得土耳其的“腰桿”這么直!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他們所倚仗的巨型稀土礦藏,真能撼動中國在稀土界的絕對王者地位嗎?
誰才是稀土之王?
說到稀土,你可能不知道它到底是個啥,但你肯定離不開它。
從智能手機,電動汽車,到醫(yī)療設備甚至國防科技,這些高大上的產品背后,都離不開一組特殊的金屬元素,而這就是“稀土”。它雖名字帶“土”,卻和土不粘一點關系,反而是現(xiàn)代工業(yè)中的“維生素”,用量不大,作用卻極其關鍵。
目前全球的稀土資源其實分布得相當集中。根據(jù)最新數(shù)據(jù),我國目前的稀土儲量約為4400萬噸,占到全球總量三分之一以上。除此之外,越南、巴西、俄羅斯等國家也有一定的儲量。但問題是:國家有礦,不等于有話語權。
要知道,我國不僅是稀土儲量位列第一,我們的產量也更是遙遙領先。2024年,世界稀土產量差不多是39萬噸,我國一家就貢獻了整整70%!更關鍵的是,我國還掌握著稀土界大約92%的冶煉分離能力。
這意味著,世界上大多數(shù)稀土原料都需要送到我國進行加工提純,才能變成可供工業(yè)生產使用的高純度稀土產品。這種從礦到成品全套一條龍的能力,才真正讓我國在稀土界取得了絕對的龍頭地位。
正因為中國在稀土方面這么“能打”,所以國際上任何一點關于新稀土礦的消息,都免不了要被拿出來跟我國比一比,掂量掂量。
土耳其礦藏真相
2022年,土耳其那邊扔出猛料,在礦業(yè)圈里刷了一波不小的存在感。他們高調宣布,在國內西北部的貝伊利科瓦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一個巨型的稀土礦,儲量據(jù)稱高達6.94億噸,甚至放出話說這“夠全球用上1000年”。
但其實,這個礦根本不是什么“新發(fā)現(xiàn)”。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地質學家就已經知道哪里有稀土,只不過當時業(yè)界普遍認為開采價值不大,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開發(fā)。如今土耳其舊事重提,很可能是為了提振經濟信心,吸引國際投資等等,宣傳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更要劃重點的是:那個6.94億噸的數(shù)字聽起來確實嚇人,但它其實很難動搖國際稀土市場的格局。
這里有個關鍵概念得搞清楚:稀土礦 ≠ 稀土氧化物。礦石是剛從礦山挖出來的“原材料”,而稀土氧化物是經過初步提煉,可滿足工業(yè)初步需求,真正有經濟價值的東西。根據(jù)專業(yè)機構的分析,土耳其公布的6.94億噸指的是原礦總量,而不是可用的稀土氧化物。
據(jù)專業(yè)分析估算,該處礦藏經過開采加工,最終實際可提煉的稀土氧化物僅約1218萬噸。土耳其方面目前披露的開采方案是,規(guī)劃每年處理原礦57萬噸,產出氧化物約1萬噸。這一產出規(guī)模僅占國際市場供應總量的約2.5%,對現(xiàn)有市場格局難以產生實質性影響。
更重要的是,從發(fā)現(xiàn)礦藏到實現(xiàn)穩(wěn)定產出,還有一個漫長且充滿挑戰(zhàn)的過程。開礦可不是挖土豆,得經歷勘探,可行性研究,建廠,試產等等復雜階段,整個過程動不動就要5-10年,還得持續(xù)投入大量資金。
而且,稀土開采和冶煉技術門檻很高,特別是如何處理放射性廢料等環(huán)保問題,都是土耳其需要面對的實際挑戰(zhàn)。
技術,別想換!
土耳其能源部長此前向媒體明確表示,他們希望與中國合作并獲得技術。他還特別強調說,“只有這樣(轉讓技術),我們才能合作。否則我們僅能向中國供應礦物,允許礦物在中國加工。”
這算什么?這完全是異想天開!打個不恰當?shù)谋确?,這就好比一個肥宅喊話女神白富美:你得送我一套房我才同意跟你在一起,不然我只允許你追求我!聽起來是不是非??尚??
要知道,稀土加工技術可是我國花了幾十年時間,投入數(shù)不清的資源和心血才積累起來的戰(zhàn)略資產。稀土分離提純不僅是資本密集型行業(yè),技術門檻也極高,涉及復雜的化學流程,精確的溶液配方,還有嚴格的環(huán)保處理要求。
目前,全球超過九成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集中在我國。我們不僅掌握高效成熟的溶劑萃取工藝,還在持續(xù)推動綠色提取技術的創(chuàng)新升級。正是憑借這些核心技術優(yōu)勢,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稀土加工成本最低,產品純度最高,供應品類最全的國家。
我們筑起的技術壁壘,連發(fā)達國家都很難突破。比如美國唯一的稀土礦芒廷帕斯,采出來的礦石大部分還是得運到中國來精煉。歐盟,日本這么多年也一直想重建自己的稀土供應鏈,但受限于環(huán)保、技術和成本,進展非常緩慢。
這些發(fā)達國家難道不想跟我們“以資源換技術”嗎?他們當然想,但做不到。那么土耳其又憑什么呢?
別說他們只是“允許”把礦賣給中國,現(xiàn)實是,以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的絕對優(yōu)勢,土耳其要想把稀土賣出去,恐怕最終還得來求中國。到時候,不是他們“允許”我們,而是他們得請我國來開發(fā)。
結尾
我國之所以能牢牢掌握稀土話語權,靠的從來不只是地底下的資源,更是幾十年磨一劍的技術積累,完整的產業(yè)鏈以及不斷突破的綠色工藝。這一點,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折騰多年都搞不定,土耳其僅僅想靠一個礦就玩“空手套白狼”,未免太天真。
土耳其更明智的選擇,是與中國合作開發(fā)稀土項目:讓中方參與投資建設選礦廠,但核心技術必須由我們掌握。最終產品可納入中國主導的全球供應鏈。這樣既能滿足土耳其開發(fā)資源,帶動就業(yè)的需求,也符合中國整合國際資源,強化產業(yè)主導權的戰(zhàn)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