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原有局勢,故意制造假象迷惑對方。
在生活中,喜歡無中生有的人通常招人憎恨,總喜歡說大話、說謊話,很難收獲別人的信任。
但是當(dāng)我們把“無中生有”這一計策運用于生活以及博弈之中,卻是極好的一個妙計。
《三十六計》的“樹上開花”就是如此,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詳,在行軍途中因為缺水,三軍將士早已經(jīng)口渴難耐,且怨聲載道。
曹操看到這個局面,擔(dān)心這樣下去會影響三軍士氣,于是就傳令下去說:“我以前走過這條路,前面就有一片梅子林,再往前走到了,大家就不用忍受饑渴之苦了?!?三軍將士聽了,頓時口舌生津,又恢復(fù)了士氣,最終找到了水源,化解這一個問題。
對于曹操來說,“梅子林”明顯是無中生有的謊話,但是曹操就是利用無中生有這個計策,來鼓舞士兵的士氣,化解了這一次危機。
對于人生來說,最可怕的并不是失敗,而是失敗之后失去了對于未來的向往。 不管人生經(jīng)歷了什么,只要內(nèi)心有信念,心中有夢想,最終一定會讓人生逐漸往良性的方向循環(huán)。
而“樹上開花”這一計策,正是利用本來處于弱勢的局面,制造美好的假象,提高人的精神,重塑希望,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三國時期,張飛用20余騎兵,嚇退了曹操的數(shù)萬大軍,用的就是這一計策。 曹操分兵八路進攻樊城,為保護城中百姓,劉備棄城而逃,曹操率軍追趕。
在數(shù)萬兵馬中,趙子龍單槍匹馬救出阿斗,直穿數(shù)萬大軍,離開曹操軍營之后,聽到后面喊殺聲四起,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文聘帶軍追趕。 趙云來到橋邊已經(jīng)是人困馬乏,趙云大聲對張飛說:“翼德快救救我?!?/p>
張飛就說:“你快走,追兵由我來對付?!?張飛為了接應(yīng)趙云,帶著20余名騎兵在長坂橋上,堵住曹操的追兵,他先命令自己的士兵砍下樹枝綁在馬尾巴上,然后來往馳騁,揚起灰塵,讓曹操以為有埋伏不敢上前。
然后張飛一個人騎著馬橫在橋面上,對曹操那幫人喊道:“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來與我決一死戰(zhàn)?!?聲音猶如振雷一般,大叫幾聲之后,張飛看曹操那邊沒有人敢應(yīng)戰(zhàn),就說:“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是什么原因?”
話音未落,曹操身邊的一個大將夏侯杰立馬嚇的肝膽破碎,從馬上摔在地上,身亡而死。曹操這邊的人見狀,立馬調(diào)轉(zhuǎn)馬頭,回身就跑。
就這樣,張飛一個人帶著20余名騎兵就攔下了曹操的萬千兵馬,這就是樹上開花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