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沈杰群 林潔 見習記者 戴納
9月28日,“灣區(qū)升明月”2025大灣區(qū)電影音樂晚會在中國澳門唱響。
國慶中秋佳節(jié)將至,濠江之畔星光熠熠。百余組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電影人、音樂人,攜手國際知名音樂人再聚銀河綜藝館,帶來經(jīng)典曲目《親愛的小孩》《故鄉(xiāng)的云》《落葉歸根》《夜空中最亮的星》《再回首》《外婆的澎湖灣》……
晚會現(xiàn)場。主辦方供圖
灣升明月,人間銀河;歲月留聲,共此同頻。這些浸染著懷舊味道的旋律,在廣大青年觀眾心中蕩起怎樣的漣漪?
一首歌里有中國人的共同心跳
“灣區(qū)升明月”2025大灣區(qū)電影音樂晚會由電影頻道節(jié)目中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文化局、紫荊文化集團、鳳凰衛(wèi)視主辦,中國澳門銀河綜藝館支持,廣東廣播電視臺協(xié)辦。
來自中國臺灣的賴芊羽,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25級的一名新生。這次晚會最觸動她的一首歌是王力宏、單依純演唱的《落葉歸根》。
“歌曲承載著許倬云先生‘但悲不見九州同’的畢生遺憾與‘落葉歸根’的最終期盼,每一個音符都仿佛有重量,敲打在心上。當聽到‘家唯獨在你身邊’這句歌詞時,許先生那句‘穿盤扣的孩子,走到哪都不會迷路’的箴言言猶在耳。這讓我深刻感受到,所謂的‘根’,不僅是地理上的歸宿,更是文化血脈與家國情懷的錨點。兩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歌者,用他們的聲音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對話,完美體現(xiàn)了許先生期盼文化薪火相傳的心愿?!?/p>
賴芊羽感慨,這首歌讓她體會到,無論身在何處,那份對文化根源的眷戀與歸屬渴望,是刻在每一個中國人骨子里的基因。這份感動,久久不散。
王力宏、單依純演唱《落葉歸根》。視頻截圖
《落葉歸根》這首歌表達了對知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的追思和敬意。許倬云先生于北京時間2025年8月4日去世,生前曾經(jīng)在接受采訪時含淚坦言人生最大遺憾是“但悲不見九州同”。許先生始終心系祖國,關(guān)心關(guān)注兩岸年輕人,曾經(jīng)對年輕人說“你們一定要加油啊”。
許先生是《落葉歸根》歌曲作者王力宏的七舅公。晚會上,這首歌由王力宏和大陸年輕歌手單依純共同演唱,恰是許先生關(guān)心青年、期盼文化薪火相傳的一種體現(xiàn),體現(xiàn)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兩岸關(guān)系希望在青年,共同傳遞了跨越海峽的文化認同和家國情懷。
澳門青年郭泳興說,當《落葉歸根》的歌聲響起,自己才如此真切地觸摸到那份超越地域的、屬于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跳。
“我們或許說著不同的方言,有著各異的生活軌跡,但對‘根’的眷戀,對‘歸家’的渴望,是刻在我們文化基因里相同的密碼。歌聲一起,便消融了所有的界限?!惫九d表示,晚會的動人之處,還在于讓大家看到了“共融”最生動的樣子。“舞臺,就是大灣區(qū)的一個縮影,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夢想可以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能夠見證這一切,我心中充滿自豪?!?/p>
“晚會終會落幕,但這份激蕩于心的感動不會。它讓我更加明確,我們這一代港澳青年,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未來的建設(shè)者。我們將帶著這份文化認同與情感力量,更主動地融入大灣區(qū)、融入國家發(fā)展的洪流,與所有同齡人一起,親手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的、更加精彩的中國故事?!惫九d說。
每首歌都是寄給所有游子的家書
《無間道》等港片曾經(jīng)讓許多人萌生“一定要去香港和澳門看看”的夢想,24歲的李芊逸也是如此。兩年前她第一次走進澳門,到澳門大學開啟碩士生涯。
“灣區(qū)升明月”晚會的第一篇章就深深吸引了李芊逸,“這些歌大部分是我很小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看電影時聽的,聽得感覺有點想家了?!绷钏绕溆|動的是周深演唱的《故鄉(xiāng)的云》,“歸來吧,歸來喲”的反復詠嘆戳中了她的情感共鳴點,也懷念起故鄉(xiāng)的云。
周深演唱《故鄉(xiāng)的云》。主辦方供圖
《故鄉(xiāng)的云》這首歌,同樣戳中了在中山大學讀書的澳門青年郭泳興。“一種奇妙的連接感將我緊緊包裹——舞臺在澳門,我的心,也正歸家。這場在自家門口舉辦的晚會,于我而言,遠不止一場群星璀璨的演出,更像一封寄給所有游子的家書?!?/p>
有些經(jīng)典歌曲能勾起人們對一個地方的向往?!锻馄诺呐旌场钒桌恕⑸碁?、仙人掌,外婆和我和兩對半的腳印,源自潘安邦的真實經(jīng)歷,在海峽兩岸風靡傳唱后,也成為無數(shù)人的青春記憶。對中國臺灣演員明道來說,澎湖灣是他熟悉的地方,第一次在舞臺上參與演唱這首溫暖、純樸的歌謠,他希望能讓觀眾伴隨著歌聲,想象到澎湖灣暖暖的沙粒,和留在沙灘上淡淡的腳印。從個人記憶到集體鄉(xiāng)愁,跨越海峽的每一代人,都在歌聲中重拾屬于自己的那份溫暖。
王丹妮、明道、邱勝翊演唱《外婆的澎湖灣》。主辦方供圖
臺灣青年廖彤縈聽到《外婆的澎湖灣》熟悉的前奏響起時,“胸口仿佛被一股溫暖的懷舊情緒輕輕撞擊,這首歌像一股清泉,瞬間洗去了所有的喧囂”。
廖彤縈感受到,這首誕生于他們父母輩青春的歌曲,跨越時空依然鮮活,它唱的不只是澎湖灣,更是每個人心中那個充滿溫情的“外婆家”。大灣區(qū)不僅有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奇跡,更流淌著溫暖的文化血脈。
在廣州讀書的臺灣青年陳妤汶,第一次不在家過中秋節(jié),但是“灣區(qū)升明月”電影音樂晚會填補了她的鄉(xiāng)愁。
當聽到《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的歌詞“指引我靠近你”,讓陳妤汶聯(lián)想到了兩岸的交流,“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樣雖然彼此之間有距離,但各自的光芒能相互照亮,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明月照見共同的文化根脈
“我舍不得她,因為她是我心愛的祖國……”80歲高齡的中國臺灣歌手凌峰驚喜亮相晚會,獻上由陳彼得創(chuàng)作詞曲、傳遞家國情懷的《吾愛吾國》。
1987年,凌峰曾以探親名義赴祖國大陸拍攝電視紀錄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晚會上,第一次來到澳門的他,看著當年的紀錄片返鄉(xiāng)鏡頭與今年的九三閱兵畫面交織,淚流滿面。
凌峰演唱《吾愛吾國》。主辦方供圖
華南師范大學學生羅政說,這首跨越近40年光陰的歌曲《吾愛吾國》在澳門響起,每一個音符都包裹著歲月的重量。當老先生唱到“怎能看到她孤單分離”時,聲音里的哽咽讓羅政的眼淚也忍不住懸在眼眶。
羅政說,還記得他當年在春晚舞臺上笑著調(diào)侃自己“丑得把中國五千年的滄桑都寫在了臉上”,那份幽默里藏著的坦蕩與豁達;更忘不了他扛著攝像機踏遍千里路,在《八千里路云和月》里用鏡頭記錄大陸的山川雄姿、風土人情,訴說著對國家的山河情深。
凌峰演唱《吾愛吾國》并向九三閱兵畫面敬禮。主辦方供圖
經(jīng)典歌曲,也能深深戳中當代青年。
來自西安的李騏淏,4年前成為澳門科技大學國際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原本他以為自己對這片土地很陌生,來澳門之后才驀然發(fā)覺“原來早在中小學階段,已經(jīng)接觸了很多在灣區(qū)文化大環(huán)境中誕生出來的優(yōu)秀作品”。
“灣區(qū)升明月”的晚會節(jié)目,近乎一半的歌曲是他所感興趣的:《被遺忘的時光》《外婆的澎湖灣》等“父母輩”的經(jīng)典歌曲,也存在于這個00后年輕人的歌單里。
來自中國香港的劉學治是暨南大學2023級學生。作為一名在內(nèi)地求學的香港青年學生,看到“灣區(qū)升明月”晚會四載沉淀后依然閃耀粵港澳大灣區(qū),劉學治深感文化紐帶的力量?!八苿又鬄硡^(qū)‘親如一家’的融合,讓我們年輕一代在旋律中觸摸到溫潤而堅定的文化自信,更激勵我們以青春之力,共繪灣區(qū)未來的嶄新圖景?!?/p>
同樣來自香港的劉偉彬說:“作為香港青年,我深感此夜不僅明月共照,更照見我們共同的文化根脈,引發(fā)情感共鳴?!?/p>
廣東省青聯(lián)澳區(qū)委員、澳門歌手容甄甄說,“灣區(qū)升明月”晚會每個音符都涌動著血脈的共鳴,歌曲表達了千萬游子心聲,更是灣區(qū)青年共同的文化根源。容甄甄殷切期待以音樂為橋繼續(xù)攜手創(chuàng)作,譜寫青春旋律“同根同源、共融共進”的新篇章。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