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張愛玲說:“男人徹底懂得一個女人之后,是不會愛她的?!?/strong>
或許,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就是來自于沒看透吧。因為愛不只是感覺,應(yīng)該是新鮮感過后還堅定的選擇。
其實,活得通透的女人都知道,女人不需要靠男人,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yè)才有底氣說話,靠男人掙錢養(yǎng)你,還想男人多么愛你,這樣的癡心妄想在這個社會上不太現(xiàn)實,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其實大多人都看不透另一半,人都是會偽裝的,除非你傻到毫無保留,別人也索然無味了。所以學(xué)會保留,不要仗著關(guān)系親密就肆無忌憚,不顧形象。
所以要愛就愛值得愛的人,而不是一時好感被表相迷惑的人,如果愛對了人不會覺得自己不該愛,人生怎么選都有遺憾,何必執(zhí)著于完美的東西。
男女之情,往往始于朦朧的好感,帶著距離的欣賞。那份未曾完全了解的朦朧,恰似晨霧中的遠(yuǎn)山,影影綽綽,反倒引人遐思。
待到云霧散盡,山石草木皆清晰可見,那神秘感便也隨之消散了。
這“懂得”二字,說起來輕巧,實則重若千鈞。徹底懂得一個人,不僅要看清她的容顏舉止,更要窺見她的內(nèi)心世界,知曉她的恐懼與渴望,明白她的軟弱與堅持。
這樣的懂得,如同將一本書翻到了底,每一頁都已爛熟于心,再沒有翻開的沖動。
人心如深海,表面波瀾不驚,底下卻是暗流涌動。即便是朝夕相處的夫妻,也未必敢說徹底懂得了對方。
更多時候,我們愛上的,不過是自己心中構(gòu)建的那個影子罷了。
或許張愛玲所說的“不會愛”,指的是那種熾熱如火的激情確實會隨著了解而降溫。
但男女之情,本就不該只靠激情維系。激情退去后的相知相守,或許才是愛情真正的開始。
《詩經(jīng)》里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偕老的路上,需要的不是永遠(yuǎn)的激情澎湃,而是在深深懂得之后的接納與包容。
知道她的不完美,了解她的缺點,卻依然愿意與她同行,這樣的情分,比起初識時的那份悸動,或許更為珍貴。
現(xiàn)實的婚姻中,多少夫妻窮盡一生也未能真正懂得彼此。有的只是在日復(fù)一日的相處中,磨合成了一種習(xí)慣性的共存。
而真正的懂得,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智慧去理解對方的獨特,勇氣去接納那些與自己期待不符的部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修為。
有人說,愛情最好的狀態(tài)是“相敬如賓”。我倒覺得,真正難得的,是相知如鏡。彼此照見,不掩飾,不逃避,在懂得的基礎(chǔ)上依然選擇相愛。
這樣的感情,或許不再有初識時的轟轟烈烈,卻有著細(xì)水長流的溫潤力量。
人生在世,誰都渴望被懂得,又害怕被徹底懂得。這矛盾的心情,恰是人性最真實的寫照。
我們既希望有人在看透我們的所有后依然不離不棄,又擔(dān)心那份看透會奪去愛情的神秘與美好。
其實,真正深厚的感情,正是在不斷懂得又不斷重新愛上的過程中得以延續(xù)的。人不是一成不變的,今日懂得,明日又可能有新的變化。
那真正有心的人,會隨著時光的推移,一次次重新認(rèn)識對方,也一次次重新愛上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人。
張愛玲的話,不妨看作是對愛情的一種警醒:既不要奢求對方完全懂得自己,也不要妄想自己能完全懂得對方。
留一分朦朧,存一點神秘,給彼此生長的空間,讓愛情有呼吸的余地。
同時,也要有勇氣在逐漸懂得的過程中,依然選擇去愛。不是愛那個想象中的完美形象,而是愛這個真實存在的、有著各種缺點的活生生的人。
這樣的愛,或許才是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
人這一生,遇到愛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懂得。更稀罕的是,在深深懂得之后,依然有愛意在眼中流轉(zhuǎn)。
但愿你我,都能有幸經(jīng)歷這樣的感情:在時光的沉淀中,既成為懂得對方的人,也成為那個被懂得后依然被深愛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