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又出好劇了!沒咋宣傳就空降黃金檔的《陣地》,一開播就讓人上頭。馮紹峰、李晨、王勁松這些實力派湊一塊兒,講的不是常見的戰(zhàn)場廝殺,而是一群文人拿筆當槍的文化抗戰(zhàn),看得人心里又熱又酸。
這劇背景是1938到1944年的桂林,郭沫若、夏衍這些文化大佬都在這兒,跟著黨搞文化抗戰(zhàn)。沒有炮火連天的大場面,可每一幕都讓人捏把汗——印刷廠被炸了,夏衍還說“白紙在路上了”;報社要被特務封,李克農(nóng)硬頂著周旋保稿件。周恩來同志一句“把筆當槍”,直接點透這群文人的戰(zhàn)場:筆墨就是刀槍,文章就是子彈。
演員們演得是真貼臉。馮紹峰演的夏衍,在油燈下改劇本時聽見搜查聲,不慌不忙遞茶,手悄悄把稿紙往身后藏,那股穩(wěn)勁兒絕了;王勁松更不用說,演郭沫若一句“回自己家怕什么”,文人風骨一下就出來了。連總在綜藝里露面的李晨,這次演李克農(nóng)也超靠譜,又智又勇,完全沒讓人出戲。
最戳人的是劇里的真實細節(jié):夏衍的話劇《一年間》演得國人振奮,陶行知在山洞里堅持辦學,敵人打過來時,文人們把印刷廠搬山洞,油燈下寫文章、搞演出,臺上喊“保衛(wèi)家國”,臺下舉著油燈應和。那一刻才懂,啥叫“文化在,民族就在”。
現(xiàn)在看《陣地》特別有意義,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它讓我們想起那些被忽略的文化戰(zhàn)士。和平年代不用拿筆打仗,但每個人的崗位都是“陣地”,這份堅守和擔當,到現(xiàn)在都值錢。還沒看的真該補補,這才是該追的好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