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忻州的廣袤土地上,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歷史的低語。從南禪寺、佛光寺榫卯間留存的唐代木構風華,到洪福寺宋代雕塑中凝固的千年佛韻,再到邊靖樓“威鎮(zhèn)三關”的明代雄姿……這些古建似時空的切片,或見證著佛教文化的傳承,或以精美雕塑詮釋藝術,是感受千百年歷史厚重的絕佳之選。國慶假期將至,不妨走進忻州,在凝眸間與過往歲月隔空對話,收獲一段難忘的“古建游”。
邊靖樓
邊靖樓,位于代縣縣城中央,俗稱鼓樓,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取靖邊安民之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上高懸“聲聞四達”“威鎮(zhèn)三關”“雁門第一樓”三塊匾額。與應縣木塔齊名,民間素有“代州鼓樓應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之稱。
邊靖樓作為代州古城的象征,氣勢非凡,結構堅實,歷500余年巍然挺立。在萬里長城關隘塞樓中,邊靖樓比山海關靖邊樓高15米,比嘉峪關城樓高17米,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木質(zhì)鼓樓。
邊靖樓。攝影馮曉磊
阿育王塔
阿育王塔位于代縣上館鎮(zhèn)縣政府后院。始建于隋仁壽元年(601),初為木結構,唐會昌五年(845)被毀,唐大中元年(847)、宋元豐三年(1080)、崇寧元年(1102)重建,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建為磚塔。
阿育王塔為喇嘛式磚塔,通高40米,占地面積1876平方米。塔平面呈圓形,磚石砌臺基,底徑20米,高1.5米。臺基上設束腰基座,刻有仰覆蓮瓣及纏枝花紋。塔身為圓形覆缽,塔剎分為剎座、相輪、傘蓋和寶珠,剎座須彌式,座中心矗立1鐵質(zhì)剎桿,砌相輪十三層,上置圓形露盤,狀為傘蓋,極頂置寶珠,上下疊置。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育王塔。攝影王文君
洪福寺塑像
洪福寺位于定襄縣宏道鎮(zhèn)北社東村中,坐北向南。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歷經(jīng)千余年,惟正殿、東殿至今保存完好。
該寺建于高7米的土臺之上,四周筑高堡圍墻,“踞高而臨深”。大殿內(nèi)有磚砌佛壇。該寺塑像較建筑更有價值,是我國宋代雕塑中的精品。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福寺彩塑。攝影張晉蘭
南禪寺大殿
南禪寺坐落于五臺縣西南的陽白鄉(xiāng)李家莊。創(chuàng)建年代缺乏文獻記載,寺內(nèi)幾塊明清記事碑文,都記載為創(chuàng)建于唐。
寺內(nèi)主要建筑有山門、東西配殿和正殿,組成一個四合院形式的院落,其唐代大殿為我國已知現(xiàn)存最早的木構建筑,比佛光寺東大殿還要早75年,其他殿宇皆為明清重建。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南禪寺大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禪寺大佛殿集中保存了完整良好的唐代木結構,殿內(nèi)泥塑十七尊,與建筑同期塑造,堪稱唐代雕塑藝術的臻品,是國內(nèi)除敦煌以外稀有的唐代彩塑。
南禪寺大殿。攝影楊國軍
龍泉寺石牌坊
龍泉寺位于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中臺頂腳下,九道嶺拱抱,從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龍齊頭并身會飲于寺東的一眼泉水。這里曾回蕩著石雕匠人刀刻斧鑿的金石之音,也孕育了一座鐘靈毓秀的“石雕藝術殿堂”。
該寺建于宋代。全寺占地1.59萬平方米,共有各種殿堂僧舍160余間。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大藝術瑰寶。影壁和牌坊與東院處在一條中軸線上,由108級石板臺階相連。臺階底部的照壁正中所嵌一組漢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主要寺廟的微縮示意圖。
龍泉寺石牌坊。攝影宮愛文
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位于五臺山風景名勝區(qū)臺懷鎮(zhèn)中心區(qū)靈鷲峰腳下,是景區(qū)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大的寺廟,與河南洛陽白馬寺同為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被稱作“釋源宗祖”,也是五臺山佛教協(xié)會駐地。
據(jù)《清涼山志》載,顯通寺建于東漢永平年間,稱大孚靈鷲寺。寺內(nèi)存明清塑像411尊,現(xiàn)代佛像200尊,明清碑17通,銅塔5座,木塔1座,明版大藏經(jīng)3210冊。有明清、民國時期古樹26株。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通寺銅塔。攝影楊國軍
廣濟寺大雄寶殿
廣濟寺位于五臺縣城內(nèi)西大街北側,俗稱西寺。始建于元至正(1341—1368)年間,明清兩代局部予以修葺。現(xiàn)存建筑大雄寶殿為元代原構,已有近700年的歷史,為廣濟寺正殿,是研究我國元代建筑和泥塑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2001年6月25日,廣濟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290平方米。整體建筑舉折平緩,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為我國元代木結構精巧方法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獨特范例。
廣濟寺大雄寶殿。攝影王光宏
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坐落于五臺縣豆村,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471—499)時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五臺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坐東朝西,依山而造,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具有極其特殊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價值。
寺內(nèi)有三進院落,層層遞升,最頂端是主殿東大殿。東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最古老的唐代殿堂式木構建筑。
佛光寺東大殿。攝影楊國軍
來源:忻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