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華人圈炸了鍋。
不是因為墨爾本又下雪,也不是悉尼房價崩了,而是一個墨爾本華男回國探親后,準備返澳時,在杭州機場被邊檢“溫柔攔截”——系統(tǒng)彈窗:“檢測到雙重國籍,請先注銷戶口,再出境?!?/p>
這位老兄名叫Sam,人在澳洲生活十多年,早就拿了澳洲國籍,身份證嘛……也一直沒主動注銷。
他原本以為,只要不聲張,回國刷個碼、買個票、走個親戚,神不知鬼不覺,誰還能查到我?
結果,國慶假期第一天,他站在邊檢通道,看著前面的人,一個個順利通關,輪到自己,卻被請進小黑屋。
工作人員一句:“系統(tǒng)過不去,您得先回老家銷戶?!?/p>
他當場愣住,心里一萬只羊駝奔騰而過:我以為的“隱形操作”,原來早就被大數(shù)據(jù)記在小本本上了。
先說清楚,咱中國《國籍法》白紙黑字寫著:不承認雙重國籍。你一旦自愿加入外國籍,中國國籍就自動失效。聽起來很干脆,對吧?
但現(xiàn)實是,很多人卡在了“自動”這兩個字上。
國籍是“自動喪失”了,可戶口、身份證這些“實體憑證”,沒人幫你自動注銷。你得自己跑回老家派出所,交材料、錄指紋、寫保證書,才算真正“退群”。
于是,不少人就玩起了“擦邊球”:人在澳洲,身份在澳洲,但身份證揣兜里,回國還能掃碼坐高鐵、掛號看病、甚至開公司。
方便是真方便,可風險也是真風險——就像Sam,以為自己是“靈活身份玩家”,結果系統(tǒng)一升級,直接被“當場抓獲”。
這就好比你偷偷辦了兩張會員卡,以為能白嫖兩家健身房,結果人家系統(tǒng)聯(lián)網了,一刷臉:“您已欠費,禁止入內。”
過去,很多人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但大多只是口頭提醒:“您這個身份有點問題,建議回去注銷?!闭f完就放行,大家心照不宣,各回各家。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
隨著全國戶籍系統(tǒng)、出入境系統(tǒng)、人臉識別技術全面升級,那些“歷史遺留問題”正被一點點翻出來。你曾經以為的“灰色地帶”,如今成了“紅色警報”。
Sam在機場親眼看到,不止他一個人被攔。前后腳,另一位華裔也被系統(tǒng)“精準識別”,同樣被要求先銷戶再離境。
更慘的是,當時正值國慶假期,派出所不上班,他只能干等著,機票改簽、酒店續(xù)住、行程全亂,還可能面臨逾期滯留罰款。
你說冤不冤?其實并不冤。
法律一直在這兒,只是以前“抓得松”,現(xiàn)在“查得嚴”了。你不能一邊享受外國福利,一邊還想保留中國的“免死金牌”。
很多人不注銷,不是不懂法,而是過于聰明。
一張身份證,能辦事、能開戶、能買房、能繼承家產……尤其對還在國內有資產、有老人、有生意的人來說,這張卡就像“回家的鑰匙”。銷了,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還有人是情感作祟:“身份證在,根就在。”
哪怕人已在海外安家落戶,心里還是覺得,只要戶口沒銷,就還能“回去”??蓡栴}是,身份不是紀念品,不能當“收藏”。你保留的不是“鄉(xiāng)愁”,而是一顆不定時炸彈。哪天系統(tǒng)一掃,炸的就是你。
Sam的經歷,給所有還在“雙重身份”邊緣試探的海外華人提了個醒。
別再僥幸了,你以為沒人管,其實是時候未到。銷戶雖麻煩,但可控。提前規(guī)劃,帶齊材料,一次性搞定,總比在機場被攔強。身份要“斷舍離”,你在哪生活,就該用哪個身份。腳踩兩條船,遲早翻。
注銷戶口,不是背叛故鄉(xiāng),而是尊重規(guī)則。家鄉(xiāng)的情懷,裝在心里比印在身份證上更長久。
最后送一句大實話:你可以愛中國,但中國只認“單一身份”。想自由進出?先把“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干凈。
否則,下次被攔的,可能就是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