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大幕徐徐拉開,舞臺上的燈光如同百年前那群先行者追尋的星火,漸次亮起,我仿佛能聽見觀眾席里傳來年輕而壓抑的呼吸聲,尤其是在那些靜默的時刻——當陳獨秀和李大釗在黑暗中發(fā)出詰問,當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求學時振臂高呼,當陳延年和陳喬年年輕的身影毅然走向刑場——劇場里凝聚的那種沉重而熾熱的情感幾乎觸手可及。話劇《覺醒年代》自2022年9月公演以來,三年來在全國15個城市演出了110場,近15萬觀眾走進劇場觀看了演出,一出戲竟能如此連接起相隔百年青年們的心,這是我在創(chuàng)作之初未曾料到的。每當演出結(jié)束,掌聲如潮,這份跨越時空的共鳴,讓這部作品始終燃燒著火焰。它是一場持續(xù)進行的精神對話,一次次地與青春、與理想、與覺醒重逢、碰撞。
將一部43集電視劇濃縮成兩個多小時的戲劇,對我而言,絕非簡單的刪減或提煉,這是一個全新的創(chuàng)作過程。雖然電視劇和話劇都是講故事,但是講故事的方式不同。同樣的故事,創(chuàng)作者采用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既然是話劇,就一定要符合話劇本體的特征。我必須先沉浸于原作,理解人物的肌理與時代的呼吸,然后,再決絕地“打碎”它,勇敢地“忘記”它,再重新建立起屬于話劇藝術(shù)的新建筑。電視劇的優(yōu)勢在于其史詩般的敘述與細膩的描摹,它讓教科書里的名字變得有血有肉;而話劇的魅力則在于現(xiàn)場的直接感受與濃縮的戲劇張力。因此,我的任務不是讓觀眾在劇場里“回顧”電視劇,而是讓他們“親歷”一場覺醒。這個過程就如同在深井中挖掘,越是受歡迎的原著,這口井就越深,我時刻需要一條能夠自如上下的“繩索”,而這條繩索便是話劇的本體語言——沖突、對白、場面、結(jié)構(gòu),以及最為重要的情感凝聚與爆發(fā)。演出時,當我看到那些年輕的面龐被舞臺上的光芒點亮,我知道找到了那條連接歷史與當下的路了,就是那條通往觀眾內(nèi)心的路。
為何一個世紀前的那些人和事,能在今天的年輕人心中掀起如此的波瀾?答案就在于“青春”與“覺醒”所蘊含的永恒力量。那個時代的青年,面對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山河破碎,前途茫茫;今天的青年,身處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卻也要面臨著關(guān)于人生意義、社會價值的深刻追問。當他們看到陳獨秀、李大釗在無盡的黑暗中,憑著一點思想的微光跌跌撞撞、摸索前行;當他們看到毛澤東、周恩來在紛繁的思潮中,以青春的銳氣辨別方向、堅定選擇;當他們看到陳延年、陳喬年以最美好的年華祭奠崇高的理想……他們看到的不只是那些歷史人物,更是另一種青春可能性的極致展現(xiàn),那種為了信仰傾盡所有的純粹,那種“背黑暗而向光明”的決絕勇氣。這種跨越百年的對照,產(chǎn)生了驚人的化學反應,從百年之前直達當代青年們的心底。
在排練場里,演員們常常與角色一同落淚,一同激昂。我從電視劇的情節(jié)里走出來,將筆觸伸向他們更為私密的情感世界。陳獨秀與高君曼、李大釗與趙紉蘭、魯迅與朱安、胡適與江冬秀……這些大先生們的婚姻與情感,同樣是那個時代轉(zhuǎn)型的縮影。尤其是那些大多目不識丁的舊式女性,她們在時代巨變下的命運沉浮與自我覺醒,與男人們的思想革命形成了耐人尋味的對位。當這些情感的真實細節(jié)在舞臺上被放大時,歷史人物便徹底地褪去了神秘的光環(huán),變得可感、可親、可知,他們的痛苦與抉擇,他們困境與反思,同樣能刺痛今天的我們。
覺醒的過程是痛苦的,有著各種各樣的阻礙,但是新生的力量是無窮的,它也是歷史的必然的趨勢和選擇。《新青年》的吶喊,五四運動的怒潮,在舞臺上不再是遙遠的歷史名詞,而是一場青春能量的總爆發(fā)。陳獨秀將青年喻為“如初春,如朝日,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李大釗號召“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這些話語,在今天聽來,依然字字千鈞,滾燙如初。這或許就是秘密所在:真正的青春,從不被時代所束縛,它內(nèi)核中關(guān)于理想、關(guān)于反抗、關(guān)于創(chuàng)造的沖動是相通的。因此,演出時觀眾是在回應一種穿越百年的召喚,是在進行一場關(guān)于自身命運的思考。
回首這段創(chuàng)作歷程,我的心中充滿感恩。感謝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留下了如此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感謝那些覺醒的先驅(qū)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劃破了黑暗。更要感謝走進劇場的每一位觀眾,尤其是年輕的朋友們,是你們眼中不滅的光,你們心中澎湃的情,讓《覺醒年代》超越了舞臺的物理時空,真正地“活”了下去。戲,終有落幕的一刻;但覺醒的聲音,一旦被聽見,便會在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永不消散。(作者為話劇《覺醒年代》編劇、上海話劇藝術(shù)中心藝術(shù)總監(jiān))
原標題:《上話《覺醒年代》編劇手記|與青春共振,與覺醒同行》
欄目主編:邢曉芳 文字編輯:王筱麗
來源:作者:喻榮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