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被譽為草書的“集大成者”,他與“草圣”張旭齊名,繼承了魏晉以來諸多名家的筆法,不論是在用筆的精到豐富還是氣韻的超凡脫俗上,都令后人無法超越。但可惜的是,懷素傳世書法極少且真?zhèn)坞y辨。
不論是《自敘帖》《小草千字文》還是《論書帖》都備受爭議,有偽作之嫌。目前學界公認的出自懷素的墨跡真品只有兩件,一是《苦筍帖》,另一件是《食魚帖》。前者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院,是一件一級文物;后者則流落日本,現(xiàn)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
學界認為,《食魚帖》相比于《苦筍帖》更耐學,其一是它的字數(shù)更多、篇幅更長,更適合作為“日課”臨??;其二此帖是雙鉤填墨版本,相比于《苦筍帖》原作,這件雙鉤本反而保存得更好,細節(jié)更為細膩。
此作為水墨白麻紙本手卷,縱34.5厘米、橫52.4厘米,共8行、56字,釋文為: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書,實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shù)梅鲑?。九日懷素藏真白?/p>
此作遞藏有序,經(jīng)吳喆、趙孟頫、喬簣成、張晏、張雨,項元汴、項篤泰、華幼武和何元英之手,卷上有收藏、鑒賞家印88方?!妒臭~帖》原本藏于清內(nèi)府,后來被溥儀賞賜大臣,流出宮廷。20世紀初日本古董商山中定次郎通過民間渠道購得并攜往日本,1937年由日本財團捐贈予東京國立博物館。
有專業(yè)拍賣行對此作進行過估值,認為如果拍賣,成交價將在2億元以上。清人余集點評此作:“懷素魚肉帖,草率數(shù)行,不甚奇詭而古淡有味,可與律公諸帖并行……乙卯春日書,秋室余集?!?/p>
《食魚帖》起筆多露鋒側切,中鋒圓裹,顯篆籀之渾。通過筆尖壓力的精準控制,實現(xiàn)“重若崩云,輕如蟬翼”的對比效果。結字欹側,險中復正,結構間疏密對比明顯。左窄右寬,在不平衡中創(chuàng)造視覺焦點。
全帖單字高度從2 厘米到7厘米不等,字勢時而舒展如長槍,時而收縮如短刀,有的筆畫纏繞如藤蔓,通過字形的大小錯落模擬自然景物和變化和情緒的高低起伏。全帖墨色以濃潤為主,出現(xiàn)枯筆、飛白則因余墨自然消耗所致,非刻意營造墨韻,而是“以墨隨情”的流露。
懷素的“狂”建立在“每筆有出處”的基礎上,《食魚帖》也是如此,筆筆不離魏晉風度,以中鋒穩(wěn)定性、二王的筆法規(guī)范性、張旭的節(jié)奏突破性,構建了狂草的“終極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