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戲劇家協(xié)會、喜年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2025第八屆北京影偶藝術周,9月29日在北京市文聯老舍劇場拉開帷幕。
自2018年首屆創(chuàng)辦以來,北京影偶藝術周七載耕耘,累計邀請來自英、法、德、日、韓、美、巴西、荷蘭、意大利、俄羅斯、秘魯、波蘭、伊朗、西班牙、保加利亞等29個國家、173個團隊的281部優(yōu)秀影偶作品交流演出,已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影偶藝術節(jié)。今年,2025第八屆北京影偶藝術周以“生”為題,既象征中國影偶藝術“生生不息”的傳承活力,又體現世界影偶文化“和合相生”的融合之美。藝術周活動將一直持續(xù)至10月22日。
北京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董昕表示,北京影偶藝術周始終以開放的姿態(tài)和國際的視野,搭建起世界影偶藝術互聯互通的橋梁,不斷推動全球影偶藝術的交流互鑒、當代探索和多元表達,持續(xù)賦能傳統(tǒng)影偶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強調影偶藝術是“掌中乾坤、幕后宇宙”的東方瑰寶,也是“光影造夢、萬物有靈”的世界語言。影偶雖小,承載的卻是文明互鑒的大使命;帷幕之后,跳動的是人類共通的藝術初心。愿中外影偶藝術“生生不息”,愿人類文化“和合相生”。
2025第八屆北京影偶藝術周以“生”為題,寄寓古老藝術的迭代新生,向世界發(fā)出“和合共生”的邀約。在為期23天的活動日程里,“我有拿手戲”中外影偶劇場交流展、線上展映、影偶工作坊、“有戲好好說”交流對談、“影偶大家談”北京國際影偶論壇等品牌板塊將輪番登場。屆時,將有來自12個國家的25個團體攜46部影偶佳作分別在老舍劇場、人藝實驗劇場、鼓樓西劇場交流展演,以及來自中國、法國、德國、伊朗、蒙古國等7個國家的13部精選影偶佳作在藝術周官方視頻號和B站平臺開啟為期20天的線上展映,另有13場不同主題的影偶工作坊在美后肆拾·美影館、北京人藝菊隱劇場、鼓樓西劇場等同步展開。藝術周活動線上線下雙線并行,讓創(chuàng)意在舞臺與云端雙生。
此外,暌違兩年的“戶外嘉年華”也將重磅回歸,通州萬象匯三頂帳篷劇場三天連演十六場“小而美”影偶經典,把非遺笑聲送進城市客廳。更逢“中日韓文化交流年”,藝術周特設“中日韓單元”,三國代表作將同臺互鑒,以影偶為橋,共繪東亞民心相通新長卷。
本屆藝術周的開幕大戲是由北京市文聯傾力打造、集結中法意瑞四國藝術家共創(chuàng)的偶劇《我的名字叫啊噸》,該劇曾于今年七月在第79屆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jié)首演亮相,后受俄羅斯莫斯科“劇院大道”2025國際藝術節(jié)邀約赴俄演出兩場。此次,北京影偶藝術周選其作為開幕大戲,將因它的回歸而擁有“世界——北京”雙向奔赴的象征意義,讓影偶創(chuàng)作的能量在此聚散、重啟。
10月1日至3日,暌違兩年的戶外“影偶嘉年華”將正式回歸,并首次落地城市副中心商業(yè)新地標通州萬象匯。屆時,將搭建A、B、C三頂帳篷劇場,每日4個時段滾動開演。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演出的《小熊請客》、江西省木偶劇團演出的《豬八戒背媳婦》、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演出的《曹沖稱象》、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演出的《小沙彌下山》、惠安縣掌中木偶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演出的《武松打虎》等16場經典折子戲將輪番登場。涵蓋提線、掌中、杖頭、鐵枝等多元影偶形態(tài),平均30分鐘一場,所有場次免費、免預約。
2025年適逢中日韓文化年,北京影偶藝術周特別增設“中日韓單元”。10月17日至19日,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大鬧天宮》、韓國白霜劇團《藩籬》、日本蓑蟲劇團《巖見重太郎之消滅猿神》將同臺獻演,以影偶為媒,喚醒三國共享的神話記憶與民間想象。
本屆“影偶大家談”國際論壇品牌活動,也將借“中日韓文化年”契機,以“影偶為橋:東亞互鑒與全球共生”為主題,構建東亞影偶藝術高端對話平臺,推動中日韓三國在劇目創(chuàng)作、人才培養(yǎng)、巡演機制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同時將論壇成果向保加利亞、印度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延伸,推動東亞影偶從文化近鄰邁向命運共同體。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柴程
編輯/周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