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曲藝界縱橫數(shù)十年、留下無數(shù)經(jīng)典作品的前輩姜昆,在舞臺上從不怕面對觀眾,卻在晚年常因孩子的事暗自牽掛。
牽掛的一個是兒子,雖不是親兒子,卻成了他的驕傲。
另一個是女兒,雖是親女兒,卻讓他遺憾。
46 歲的姜珊,是姜昆的牽掛
姜昆的女兒名為姜珊,年輕時曾是小有名氣的“音樂才女”。
1979 年姜珊出生時,姜昆剛在曲藝界嶄露頭角,盡管忙著跑演出、寫相聲,卻是個好爸爸,從不錯過女兒的成長細節(jié)。
四歲那年,姜昆偶然發(fā)現(xiàn)姜珊能跟著收音機彈出完整的鋼琴曲,當即請了圈里知名的鋼琴老師上門授課,后來又托人脈邀請聲樂名家指導,一心想把女兒的天賦好好培養(yǎng)。
11 歲時,姜珊瞞著父母報名參加了北京市中學生藝術(shù)節(jié)。站在舞臺上,她穿著簡單的白襯衫,一首《春天頌歌》唱完,臺下掌聲雷動,最終拿下通俗歌曲組第一名。
那次獲獎后,姜珊成了圈內(nèi)小有名氣的“星二代”,演出邀約、采訪請求接連不斷,連學校里的同學都圍著她要簽名。
看著女兒越來越“紅”,姜昆卻漸漸“慌”了,他發(fā)現(xiàn)姜珊的心思全放在了演出上,上課經(jīng)常走神,成績一路下滑,有次甚至跟他說“唱歌比讀書有意思,反正以后要當歌手”。
深知娛樂圈浮躁的姜昆,怕女兒在名利場里迷失方向,更怕她耽誤了學業(yè)、丟了扎實的文化底子,思前想后,他做了個“狠心” 的決定:讓姜珊退出所有演出,送她去澳大利亞留學。
這個決定,也讓父女倆的關(guān)系降到了冰點。
當時姜珊哭著問父親,“為什么要斷我的夢想”?
姜昆耐著性子跟她說,“先把書讀好,以后想唱歌、想做別的,都有更多底氣”。
最終,姜珊聽從了父親的安排,帶著委屈和不甘去了國外。
沒想到的是,這段留學經(jīng)歷,讓她找到了真正的興趣——影視幕后。
在澳大利亞的幾年,她不僅補好了文化課,還系統(tǒng)學習了影視制作、劇本策劃,回國后,她沒再回到臺前,而是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影視公司。
如今的姜珊,在業(yè)內(nèi)已是小有名氣的“幕后推手”,她參與制作的幾部影視劇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可事業(yè)上的成功,卻沒能讓她的感情生活順利。
轉(zhuǎn)眼 46 歲,姜珊依舊單身,沒結(jié)婚也沒孩子。
外界對此有不少猜測,有人說當年姜昆與郭德綱因曲藝理念產(chǎn)生分歧,郭德綱在相聲中提及姜珊,讓她受到了網(wǎng)絡攻擊,從此對感情變得謹慎。
也有人認為是姜珊習慣了獨立生活,不想再讓人生多一個人打擾自己。
姜昆也曾私下問過女兒對感情的想法,但姜珊覺得一個人挺好的,能專注搞事業(yè),也能隨時陪父母。
作為父親,姜昆嘴上說著“尊重你的選擇”,心里卻總?cè)滩蛔繏?,每次看到女兒加班到深夜,每次家里聚會女兒獨自一人的身影,他都會悄悄念叨?/p>
這份牽掛,是 75 歲姜昆心里仍放心不下的事。
孤兒院出身的養(yǎng)子是姜家的“驕傲”
和姜昆為女兒的感情暗自牽掛不同,養(yǎng)子姜河的存在,是姜昆晚年生活的驕傲。
但是,姜河并非姜昆與妻子李靜民的親生兒子。
那年冬天,時任廣播說唱團團長的姜昆,帶著團員們?nèi)ケ本┮患夜聝涸鹤鑫繂栄莩觥?/p>
演出結(jié)束后,孤兒院的老師提議“能不能每位老師帶一個孩子回家住七天,讓孩子們感受一下家的溫暖”的時候,姜昆一口答應。
姜昆帶回去的孩子,就是養(yǎng)子姜河。
在喧鬧的活動室里,姜昆一眼就注意到了角落里的小男孩謝潭,孩子瘦小的身子裹著不合身的棉衣,抱著膝蓋坐在地上,不跟其他孩子打鬧,眼神里滿是怯懦和不安。
姜昆走過去,輕輕蹲下來問“小朋友,愿意跟我回家嗎?”
謝潭抬頭看了他很久,小聲點了點頭。
帶回家的那七天里,姜昆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格外懂事:知道他熬夜改相聲劇本,會悄悄從廚房端來一杯溫水放在桌角,看到他接工作電話時眉頭緊鎖,會安靜地坐在旁邊玩積木,不吵不鬧,吃飯時還會把碗里的肉夾給他,說,“叔叔工作累,你吃”。
姜河的懂事,讓姜昆軟了心腸。
七天生活體驗終究會結(jié)束,離別的那天,姜昆送謝潭回孤兒院。
剛走到門口,謝潭突然轉(zhuǎn)身抱住他的腿,怯生生地喊了一聲,“爸爸”。
就是這聲突如其來的呼喚,讓姜昆的心里猛地一軟,他想起自己常年忙著工作,陪女兒的時間本就不多,不如收養(yǎng)一個孩子,多陪陪妻子和女兒。
看著眼前這個孩子眼里的渴望,他下了決心:“這孩子,我收養(yǎng)了?!?/p>
剛開始,姜昆沒敢立刻告訴遠在澳大利亞陪姜珊讀書的李靜民,他怕妻子一時難以接受。所以直接辦好收養(yǎng)手續(xù),把孩子改名“姜河” 帶回家。
李靜民回國看到家里多了個四歲的男孩時,果然又氣又急:“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跟我商量就做決定?”
李靜民不是不心疼孩子,只是氣姜昆的“先斬后奏”。
姜昆耐心解釋,“我看這孩子太可憐了,實在不忍心送回去”,又拉著姜河的手說,“快叫媽媽”,李靜民也就接受了他。
姜河似乎天生懂得察言觀色,每天早上主動幫李靜民掃地、擦桌子,吃飯時把好吃的往她碗里夾,晚上還會給她捶背。
慢慢的,李靜民徹底接納了這個“兒子”。
不過外界這時候有了傳聞,說姜河是姜昆的“私生子”,甚至有人跑到廣播說唱團門口圍堵采訪。
面對這些質(zhì)疑,李靜民很生氣,姜昆沒有回避,在一次公開采訪中坦然說“姜河是我收養(yǎng)的孩子,我會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對待,也希望大家能多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少些無根據(jù)的猜測”。
慢慢的,又有了新事件,大家漸漸也不關(guān)注他們了。
上學后,姜河對文化課興趣不大,成績總在中游徘徊,卻對學校的雜技興趣班格外著迷。
而姜昆也關(guān)注到了這一點,每次看到孩子翻跟頭、耍空竹時眼里的光,姜昆沒有強求他“必須考高分”,反而四處打聽,把姜河送進了沈陽民族藝術(shù)學校專攻雜技。
姜河沒辜負這份用心,在學校里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練功,手上磨出厚厚的繭子也不喊疼,甚至為了練好一個高難度動作,反復練習到胳膊酸痛。
畢業(yè)后,姜河順利進入某軍區(qū)雜技團,憑借扎實的功底,很快成了團里的骨干演員,多次在全國性雜技比賽中獲獎,還跟著團里去國外演出。
如今的姜河,已成家立業(yè),娶了同為雜技演員的妻子,還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
只要不外出演出,他就會帶著妻兒回來看望姜昆夫婦:兒子會撲進姜昆懷里喊“爺爺”,把在幼兒園畫的畫送給爺爺。
兒媳會提前打聽李靜民的口味,帶來剛燉好的排骨湯,姜河則會陪姜昆聊曲藝,幫他整理書房里的老照片和手稿。
每當看著姜河一家熱熱鬧鬧的身影,每當聽到孫子清脆的“爺爺” 聲,姜昆都會覺得心里格外踏實。
這份跨越血緣的親情,不僅填補了他對“兒女繞膝” 的期待,更成了他晚年最值得驕傲的事。
其實,無論是女兒獨立清醒的選擇,還是養(yǎng)子帶來的溫暖陪伴,都是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書寫人生。
對姜昆來說,遺憾也好,驕傲也罷,只要孩子們過得開心、踏實,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參考資料:
13歲成名為讓她退出娛樂圈15歲就被父親送出國,如今活成這樣
2018-06-19 07:27 環(huán)球精選
姜昆與愛女姜珊
2007-12-20 來源:光明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