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lián)一解體,不光地盤散了,核彈也跟著“拆家分鍋”。問題來了,這一鍋燙手的“核粥”,到底是怎么分的?誰是捧著核彈過日子的冤大頭?
按理說,家產(chǎn)大,份子多,咋也得吵上一陣,可哈薩克斯坦分走了2050枚,烏克蘭拿了4355枚,俄羅斯卻一聲不吭地成了接盤大戶。
核彈四分五裂,家底難分清
1991年底,蘇聯(lián)轟然倒下,15個共和國一夜各奔前程??闪粝碌暮宋淦鲄s不是誰想拿就能拿的。
這不是大米白面,這是能炸掉世界的玩意兒,一共超26000枚核彈頭,誰手里多,誰就像抱著雷管過年。
核彈不止大,還分得亂。戰(zhàn)略導彈、轟炸機、潛艇、移動發(fā)射車……全國范圍鋪得跟地鐵線似的。
其中最關鍵的,是16個固定式戰(zhàn)略導彈發(fā)射場。俄羅斯本土有12個,烏克蘭2個,哈薩克斯坦2個。這就是“家底”藏得最深的地方。
哈薩克斯坦的兩座發(fā)射場,專供SS-18導彈。每個場地配50枚導彈,每導彈帶10個核彈頭,總共就是1000枚核彈頭。
再加上戰(zhàn)略轟炸機配備的武器和少量戰(zhàn)術核彈頭,哈薩克斯坦共分得2050枚核彈頭,直接沖上全球第四。
烏克蘭的庫存也不小。SS-19導彈60枚,每枚帶6彈頭,一共360枚;SS-24導彈56枚,每枚10彈頭,合計560枚。
光陸基戰(zhàn)略核彈頭就有920枚。再加上轟炸機和戰(zhàn)術核武,總數(shù)高達4355枚核彈頭,坐穩(wěn)世界第三。
白俄羅斯則相對低調,主要配SS-25單彈頭導彈,共60枚,加上戰(zhàn)術核武,總量1220枚。但別看彈頭少,這國動作卻一點不慢,撤核時跑得比誰都快。
真正的主家是誰?還是俄羅斯。蘇聯(lián)80%的戰(zhàn)略核武都在俄羅斯本土,包括1035枚洲際導彈、59艘彈道導彈核潛艇、70架戰(zhàn)略轟炸機。
按1992年核查數(shù)據(jù),俄羅斯共持有8750枚戰(zhàn)略核彈頭和8525枚戰(zhàn)術核彈頭,總量17275枚,占全體65.6%。
這下明白了吧?核彈不是平分的,是按“誰能控制,誰能壓住”的邏輯分的。當然,這種“分鍋”可不是鄰里和睦式,你拿一勺我撈一瓢。
核武器從來就不是“你家?guī)酌丁⑽壹規(guī)装l(fā)”的問題,而是“誰有發(fā)射權,誰控制發(fā)射碼”的問題。換句話說,有貨不等于能用,能用才算數(shù)。
而唯一能“發(fā)號施令”的,只有俄羅斯一國。繼承蘇聯(lián)國際法地位,控制核按鈕,調動技術團隊,全都歸它。烏克蘭、哈薩克斯坦雖然庫存不小,但根本開不了這輛“核坦克”。
捧著核彈過日子,結果連鍋都端走了
1991年蘇聯(lián)一解體,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立馬變成“新核國家”。其中烏克蘭最激進,一度擁有全球第三大核武庫。
可核彈從生產(chǎn)、發(fā)射到維護,全靠莫斯科技術人員打理,彈頭編碼、遙控系統(tǒng)、加密命令,全都鎖在俄羅斯那邊的保險箱里。
又不自主又不安全,怎么辦?1991年底到1993年,這幾國一邊盤點家底,一邊琢磨能不能靠這點“寶貝”敲敲國際竹杠。
可美國和俄羅斯坐不住了,這種“多核國家”局面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設想。于是1994年12月,《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橫空出世。
美、英、俄三國承諾,只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肯棄核,就保障他們主權不受侵犯。代價嘛,核彈頭全得交出去。
烏克蘭當時還想再犟一犟,但現(xiàn)實壓得它喘不過氣。經(jīng)濟崩潰、社會動蕩、軍工停滯,光養(yǎng)這些核彈就像養(yǎng)千頭大象,每天都在燒錢。結果,烏克蘭終于松口:“不玩了,給你們?!?/p>
從1994年開始,烏克蘭陸續(xù)將核彈頭交給俄羅斯拆解。SS-19、SS-24導彈逐批移交,核彈頭拆分、運出、封存,全套流程走得板板正正。、
1995年起,美國正式啟動“回收原子”計劃,讓俄羅斯把廢舊核彈賣給美國發(fā)電廠用作燃料。既幫俄國解了財政危機,又讓美國電廠省了材料費。
1995年12月起,第一批俄制核彈頭抵達美國,此后250批次,在18年內源源不斷運抵美國。
而烏克蘭呢?曾經(jīng)手握4355枚核彈頭,最后一枚也沒留下,不僅核國家夢碎,還成了“無核保障”的代表案例。
更尷尬的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烏克蘭回頭看《布達佩斯備忘錄》,才發(fā)現(xiàn)保障全是口頭上的“君子協(xié)定”,不具強制力。
核彈當柴燒,誰說廢物不能變寶
蘇聯(lián)解體那年,俄羅斯撿到的不是便宜,是一鍋熱山芋。8750枚戰(zhàn)略核彈頭、8525枚戰(zhàn)術核彈頭,全在賬上,但不是全能用,也不是全敢用。
原因很簡單:錢不夠。1991年后,俄羅斯財政崩潰,軍隊嘩變,不少核彈儲存在“破碉堡”“老庫房”里,警衛(wèi)靠“信仰”維持。
這些場地不適合存核武,可能出事,據(jù)統(tǒng)計1000噸高濃縮鈾、160噸武器級钚,還有30噸民用钚,部分貯存在“極不安全的條件下”。但沒人出得起錢修。
僅僅1992年一年,俄羅斯軍隊內部就有4萬起腐敗案件,其中4000起涉及偷盜武器。這才是大國的隱患。
更夸張的是,當年軍紀敗壞到連核基地也成“黑市源頭”。有人偷核材料出手,有人偽造轉運單據(jù)。國際社會一度擔心:“如果哪天有組織買走了核原料,誰來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它接受了美國的銷毀和買賣提議。當然,俄羅斯也不是傻子:面對內憂外患,它開始重構核力量管理機制。把核材料交美國,是不得已;把發(fā)射權掌握手中,是底線死守。
所以說,這一波“核彈當柴燒”,表面上是處理廢料,實際上是俄羅斯重構核主權的一場“技術脫險”。核彈不再只是戰(zhàn)爭工具,也是戰(zhàn)略籌碼、談判王牌、財政命脈。
最后一枚交付那天,是2013年12月。那年冬天,一艘船開向巴爾的摩,美國人下貨如收快遞,標著“核燃料”那箱東西,就是前蘇聯(lián)的幽靈。
至此,這項持續(xù)18年的核彈“去武裝化”工程完結。這批材料提供了全美核電約10%的燃料,也間接避免了核擴散風險。
參考資料:
哈薩克斯坦棄核的理性分析.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
蘇聯(lián)解體后核彈頭去向之謎.鳳凰資訊報.2014
論蘇聯(lián)解體后的“核遺產(chǎn)”及核擴散危機.東北亞論壇.200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