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6年“青島老十景”誕生以來,許多年以來,她們一直被賦予著青島景色代表的角色,然而老十景中除了幾個經(jīng)典景點長盛不衰之外,有的早已消失,有的則已被時光掩埋失去了往昔的光輝,有的甚至很多人都未曾所聞。為此,青島市相關部門在新世紀初,依據(jù)青島城市規(guī)模的擴展和城市文化的定位,重新篩選出青島新十景。
2001年,新世紀初,市旅游局、青島晚報社共同開展了市民喜愛的旅游景點評選活動,產(chǎn)生了市民喜愛的20個景點,它們分別是:
棧橋、小青島、小魚山、海軍博物館、魯迅公園、水族館、中山公園、德式官邸舊址、電視觀光塔、湛山寺、五四廣場、海濱雕塑園、海豚表演館、海洋游樂城、海爾科技館、嶗山太清宮、嶗山潮音瀑、薛家島金沙灘、膠南瑯琊臺、即墨田橫島。
這一年,在青島市政府的主持下開展了“青島新十景”評選活動。8月,青島市旅游局、史志辦、文化局、社科院、青島大學、青島日報社等單位的十幾位專家、學者,根據(jù)市民投票結果評選出了新時期代表青島風貌特色的“新十景”?!靶率啊奔骖櫫宋鞑坷铣菂^(qū)“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歷史風貌和東部新市區(qū)的現(xiàn)代建筑設施風貌,新老青島交相輝映,形成了“海上都市、亞歐風情”的新城市形象。
浮翠流丹
以“五月的風”大型雕塑為主景,包含坐落于浮山灣的五四廣場。這里的“浮翠”還有“浮山聳翠”的意思,與五四廣場互為借景。
2019年的五四廣場(張巖攝影)
1997年,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的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意在弘揚五四愛國精神,激勵人們奮發(fā)圖強,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五四廣場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東海西路,北依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占地面積10公頃。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造型是火紅色,體現(xiàn)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diào)和民族力量。
秀掩重關
青島八大關俯瞰
八大關風景區(qū),以各關隘命名的道路,其行道樹四季蓊郁,特色各異。樹木掩映下,異國風格的各式建筑凸顯歐陸文化風情。
八大關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太平山南麓太平角、匯泉角之間,建于20世紀30年代,占地面積66.6萬平方米,因修筑八條以中國古代著名關隘命名的街道,故稱八大關。八大關匯聚了德、俄、美、英、法、丹麥、希臘、西班牙、瑞士、日本等幾十個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筑300余座,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2001年,八大關近現(xiàn)代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八大關風景區(qū)獲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主辦、全國媒體聯(lián)合評選的“中國最美的城區(qū)”稱號。
琴嶼飄燈
以小青島及其燈塔夜景為主景。夜色下小青島燈塔及周邊燈光倒映在青島灣海面,波光粼粼,燈影起伏,意境優(yōu)美。
小青島燈塔,位于前海青島灣內(nèi)的小青島上,是船舶進出膠州灣,青島灣的重要助航標志,是青島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小青島位于膠州灣入??诘那鄭u灣內(nèi),占地面積2.47平方千米。因島上林木長青,遂稱青島;島形如琴,水如弦,風吹波濤如琴聲,又稱琴島。1987年,重建小青島公園并于次年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建“琴女雕塑”。2006年,小青島燈塔作為青島德國建筑群之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閣回瀾
棧橋回瀾閣(王華攝影)
以棧橋回瀾閣為主景,登閣遠眺,萬頃碧波涌來眼底,恍若迎浪前行,飛閣回瀾由此得名。1936年評出的“青島十景”中,同樣名為飛閣回瀾,位列榜首。
長虹遠引、飛閣回瀾。(袁賓久攝影)
棧橋位于青島灣中,與市內(nèi)最繁華的中山路連成一條直線,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長虹遠引”之美譽。棧橋最南端半圓形防波堤內(nèi),是金瓦朱壁,盔頂飛檐的“回瀾閣”,猶如一座璀璨的海上明珠,鑲嵌點綴于海面。一個多世紀里,成為青島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標之一。
匯泉踏浪
以第一海水浴場及魯迅公園海濱為主景。每逢盛夏,第一海水浴場萬人競浴的場面蔚為壯觀,沿岸的魯迅公園風景如畫。
每到盛夏,第一海水浴場每日里“下餃子”的壯觀,成為島城夏日里的一大特色。
作為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yōu)勢。歷經(jīng)一百余年歷史的第一海水浴場,更是具有灘平坡緩、水清波小、沙質(zhì)細軟等極為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四面景色秀麗、歐韻風味十足。
東海藝影
青島為“東海之濱”,海濱雕塑園內(nèi)綠樹蔥郁,景樹造型各異,雕塑神工天成,可謂大自然造化與人類文化的完美結合。
海濱雕塑園位于青島市嶗山區(qū)東海東路66號,建于2000年,由室內(nèi)雕塑藝術館和室外雕塑公園兩部分組成,室外園區(qū)的設計結合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豐富的濱海景觀,充分調(diào)動雕塑、道路、水體、植物等因素,突出雕塑公園的特色,主要展示20世紀中國近現(xiàn)代雕塑家的代表作和成名作。
太平天音
以太平山巔的電視觀光塔為主景?!疤健笔侵刚麄€太平山景區(qū)(包括中山公園等),此外還寓意太平盛世的意思。
電視觀光塔位于青島櫸林公園山頂,建于1995年,塔高232米,為全鋼結構建筑,總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塔身由球冠型底座、塔體鋼架、碟型塔樓、球型塔樓和天線桅桿五部分組成,除地下一層為技術區(qū)外,其他部分均用于旅游觀光。1997年,被國務院發(fā)展中心評定為“中國第一鋼塔”。
魚山海月
以小魚山為主景,在小魚山覽潮閣上觀海賞月,別有一番情趣。
小魚山公園(宋新華攝影)
小魚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魚山路東側,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海拔61米,是青島市首座民族古典風格的園林公園。1985年,市政府建成公園并對外開放。山頂部建有覽潮閣、碧波亭等風景建筑。登山俯瞰,魯迅公園、第一海水浴場、匯泉廣場等景觀盡收眼底。
金嶺綴珠
以世紀廣場為主景,金嶺意指地名,這里嶗山區(qū)行政中心廣場、文化博覽廣場、國際會展中心、青島大劇院、國際啤酒城、旅游購物廣場、娛樂廣場一個接一個,場面宏大,景色壯觀。從空中俯瞰,這些風格各異的廣場如一串明珠散落人間,故言“綴珠”。
建成初期的世紀廣場
2000年,世紀廣場竣工,成為嶗山新城區(qū)的中軸線。世紀廣場北臨銀川路,南端跨越東海路,直面大海,總占地77.34萬平方米。世紀大道全長1659米,寬90米,占地149310平方米,由北向南依次為行政中心廣場、國際會議廣場、文化廣場、商業(yè)廣場、休閑娛樂廣場,其中包括2座立交橋、1個地下通道,周邊配有相關配套設施。
紅樓暮霞
以信號山為主景。信號山為前海最佳觀景點之一,山頂三個火炬式紅樓及山腰的迎賓館別具特色,在信號山上看晚霞可謂一絕。
信號山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龍山路17號,占地面積6.3萬平方米,海拔98米。舊時俗稱大石頭山,德國侵占青島期間,稱齊格納山,意即“信號山”。因山上建有為船舶進出港口導航的信號導向旗臺和無線電臺,每天懸掛氣象、風力標志,又稱掛旗山或旗臺山。1923年,改名為信號山。1984年,建信號山公園,有旋轉(zhuǎn)觀景樓、蘑菇樓、玉蘭亭等景點。
以上就是本世紀初評出的“青島新十景”,這十處景點也是各具特色,互有千秋。有老十景的精美延續(xù),有本世紀初前后的新生景觀。雖然其影響力與青島老十景相比略顯不足,但依然是這個時期青島最美精致的一個代表。
本組圖文編輯參考自時尚青島、青島新聞網(wǎng)、青島文旅局、青島半島網(wǎng)等;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