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蘋果逆境生物學與簡約技術栽培體系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上發(fā)表了題為“Transmission of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Capillovirus mali) to apple from the soil-borne fungusFusarium solani”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土傳真菌——腐皮鐮刀菌 (Fusarium solani) 可作為蘋果莖溝病毒 (ASGV) 的傳播載體,將病毒從土壤傳播至蘋果植株。這一創(chuàng)新性發(fā)現(xiàn)為蘋果病毒病的田間流行規(guī)律和綜合治理提供了全新的科學依據,對保障我國蘋果產業(yè)健康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蘋果莖溝病毒是危害全球蘋果生產的主要病毒之一,可導致蘋果樹勢衰退、產量下降和果實品質變劣。長期以來,該病毒被認為主要通過嫁接和苗木調運進行傳播,其在田間土壤中的傳播途徑一直未被明確。這一認知空白嚴重制約了對該病毒病的有效防控。
面對這一產業(yè)難題,團隊另辟蹊徑,將研究視角從地上轉向地下,深入探究土壤微生物與病毒傳播的潛在聯(lián)系。通過高通量測序、真菌分離純化、傳毒生物學測定等一系列現(xiàn)代生物技術手段,成功從患病蘋果樹根際土壤中分離到攜帶ASGV的腐皮鐮刀菌,并通過溫室接種試驗,證實了該真菌能夠將病毒成功傳播到健康的蘋果實生苗上,引起典型癥狀。
該研究首次將ASGV的傳播媒介與一種廣泛存在的土傳病原真菌腐皮鐮刀菌聯(lián)系起來,打破了人們對蘋果病毒傳播途徑的傳統(tǒng)認知。該發(fā)現(xiàn)不僅解釋了ASGV在果園中難以根治、持續(xù)發(fā)生的部分原因,也揭示了土壤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植物病毒病循環(huán)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河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夏炎為該研究第一作者,鄭先波教授和焦健教授為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研究得到了河南省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 (HARS-22-09-Z2)、河南省重點科技研發(fā)與推廣項目 (242102111114)、河南省科學技術研究項目 (242102110284) 和河南省高校重點科學研究項目 (25B210005) 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186/s12870-025-07188-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