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陽光正好,我沿著青城山路慢慢走著,忽然一縷熟悉的煙火香氣飄過來——那是柏樹枝混著肉脂香的味道,讓我駐步在這家“味見青城”的門店前。
推開木門的剎那,時光仿佛慢了下來,店里掛著一排排宛如經(jīng)歷了歲月滄桑的臘肉,散發(fā)出濃郁的香味?!斑@是非遺工藝制作的傳統(tǒng)臘肉”老板說“青城山的濕度、溫度,還有這山里的柏樹枝,少了哪一樣,都做不出這個味道?!?/p>
這話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也是這樣在院子里熏制臘肉,她說臘肉是時間的藝術,急不得。如今在工業(yè)化的時代,還能找到這樣遵循古法的地方,實在難得。
我在院子里坐下,點了一盤古法蒸臘肉,當那碟臘肉端上桌時,我竟有些舍不得下筷——肥肉如琥珀般晶瑩,瘦肉透著玫瑰色的紋理,像是把青城山的秋色都收進了這一盤之中。
夾起一片對著光細看,那紋理竟似青城山層林盡染的風景,入口的瞬間,先是柏樹的清香在齒間綻放,接著是恰到好處的咸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這味道讓人想起山居的冬日,圍爐夜話的溫暖,想起青城山道觀里的晨鐘暮鼓,那是千年不變的守候。
“很多客人說,在這里吃到的不僅是臘肉,是鄉(xiāng)愁。”老板到了杯酒,在我對面坐下,“酒店有個上海來的老人,說這和他童年生活在四川的時候,母親做的味道一模一樣。”
窗外,暮色漸起,店里陸續(xù)來了幾桌客人,都是循著這臘香而來的,有一家老小,有結伴而行的年輕人,還有專程從外地趕來的食客,他們圍坐在一起,等待著這一口非遺的味道。
離店時,我買了一塊臘肉,老板細心包好,輕聲說:“想吃的時候,蒸一片,青城山的味道就都在這里了?!?/p>
踏著月色離開,回頭望去,“味見青城”的燈籠在夜色中溫暖地亮著,像青城山不眠的眼睛,守護著這一縷穿越千年的煙火氣。
這個黃金周,若你來青城山,不妨循著這一縷臘香,到山下的“味見青城”坐坐,在這里,你嘗到的不只是一道非遺美食,更是一段可以帶走的、關于青城山的記憶。
文/思想行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