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房、股、古董包括其他投資,都得靠邊站,因為逛個菜市場都有阿姨們在討論黃金。
都知道金子是好東西,但真要說起“投資熱潮”,每隔幾年都會炒一把,然后迅速沉寂。
就像10年前,如果你說趕快買黃金,那別人會用“嫌棄”的眼神看著你。畢竟那時候才200多塊錢,還是暴跌之后的,低位誰敢上車?
歷年平均金價 只能算“抗通脹”
現(xiàn)在還有沒有潛力再往上沖一沖?這點不能瞎猜。就像網(wǎng)友說的那句話:連菜場大媽都知道要買黃金的時候,那可不算什么利好。
黃金最重要的功能是保值,抵抗通脹,最好別當“掙錢工具”。
暴跌就代表“經(jīng)濟回暖”,是好事!相反暴漲就代表“不穩(wěn)”,人們緊急避險。
它確實是歷史上最穩(wěn)定的金融錨定物,幾千年來,一路打敗了貝殼、青銅、鑄鐵、黃銅、白銀、玉石、水晶、寶石、鉆石。
獨一無二的穩(wěn)定特性和稀缺性,什么時候都非常受歡迎。但你要是認為能靠此掙大錢,趁著高位上車,那還是要掂量著點。
民國湖南李同華四兩金條 西泠2025拍賣:18.4萬
所謂“保值”的核心是什么?說白了,就是基礎(chǔ)購買力!
舉個例子,2000多年前,古羅馬一個士兵的月薪是50第納爾金幣,光基礎(chǔ)食物就要20第納爾,剩下的扣掉其他支出,只夠他去酒館瀟灑2次,然后剛好養(yǎng)活自己。
2000多年后,你把那個金幣拿到今天(當然不算古董價值),換成人民幣,可能也就下幾頓館子加上生活支出,購買力大差不差。
很多人買黃金,只是受到“恐慌情緒”的支配,甚至某些機構(gòu)隨便炒一炒,人們就甘心上車了。
民國上海壹兩金條 西泠2025拍賣:51750元
但你想想,如果真的到了要用黃金換饅頭的時候,你不會以為手里的黃金安全吧?
但人們的觀念還是“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那一套。2011年黃金還短暫創(chuàng)下紀錄,但也只是300多元。袁大頭剛好在最高峰,一枚能換3~4克黃金,而現(xiàn)在一枚袁大頭只能換1克多一點。
那時候沒人把黃金放在投資第一要素,民間的大宗消費無非是婚禮用品。而古玩、房子等,升值速度要遠超黃金。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了,過去最硬核的幾種投資品,都變得比較乏力,錢沒地方去又怕貶值,就只能靠黃金對沖。
當年熱鬧非凡的古玩市場
認識的收藏界朋友,最近也在朋友圈炫黃金,他開玩笑地說:“沒有任何技巧,全靠買得早!”
是啊,誰都知道越早越好,但又有幾個人在低位的時候,敢抄底呢?
投資界都說“聰明人從不賺最后1塊錢”,但很多普通人,恰恰只能盯著最后那一點肉,心甘情愿去冒風(fēng)險。
古玩市場如今也是很多都在跌,肉眼可見的蕭條,拍賣行大量放貨、民間商人虧本甩賣,但敢接手的人越來越少。
“非剛需”消費就先放一放,其實沒錯。但有些許實力的玩家,通常都會在“最低谷”的時候選擇建倉!
圖源年初武漢交流會
因為多數(shù)人都只敢跟風(fēng)追熱門,這是面對不確定性時,一種尋求安全和認同的本能。人們會覺得,跟著“大流”準沒錯,就算翻車了也不是我一個人錯。
但真正的古玩行家,往往在這個時候反其道而行。跌入低谷的某些精品,正是悄然入場“抄底”的好時候。
過去古玩風(fēng)光,黃金蕭條,如今只是反過來而已。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市場總會輪轉(zhuǎn),生活依然風(fēng)平浪靜,何必杞人憂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