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賽艇公開賽(以下簡稱“上艇”)今天迎來首個正賽日。蘇州河兩岸人聲鼎沸,最搶眼的是來自中學與高校的“青春之艇”。同濟大學拿下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高校組)冠軍,華東師范大學獲得高?;旌习巳藛螛卸媸止谲姡辉?00米城市沖刺賽中,上海浦東新區(qū)民辦萬科學校分獲男女四人雙槳第一,民辦平和學校也均在該項目登上領獎臺,加拿大瑞德利學院女隊取得女子四人雙槳亞軍。世界超級精英組方面,波蘭隊奪得男子八人單槳桂冠、美國隊贏得女子八人單槳冠軍。
在“賽艇世錦賽余熱”尚在的金秋水面,校園槳聲正成為這項上海自主品牌賽事最動人的注腳。
青少年組越劃越寬,城市賽事把“種子”撒在校園
“上艇”自2021年首辦即確立了“4.2公里追逐賽+500米城市沖刺賽”的城市水道特色,賽事落地蘇州河、融入城市風貌,逐步成長為申城“水上名片”。
青少年參與度的持續(xù)提升,是這張名片最鮮活的色彩。2023年賽事首次設置青少年表演賽,為中學賽艇隊打開賽場;2024年起青少年組轉入正式競賽序列,參賽學校擴容并形成穩(wěn)定賽程。
今年在蘇州河的“城市賽道”上,青少年500米沖刺賽競爭最為熱烈。女子四人雙槳,萬科學校以3分38秒04沖線,瑞德利學院與民辦平和分列二、三位;男子四人雙槳,萬科學校以3分14秒67奪冠,民辦平和以3分15秒98緊隨其后。成績背后,是校園賽艇在申城的梯隊化培育與長期耕耘正在開花結果。
平和學校賽艇隊教練劉健告訴記者,隊伍從2017年起在校內(nèi)開展常態(tài)化訓練,“學校有固定的陸上課程,也安排水上課,孩子們能在學習之余科學訓練”“家長非常支持,從飲食到服裝都會主動來幫忙”。他尤其提到梯隊建設的意義——“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一代接一代疊加,才能穩(wěn)定成長”。在他的隊伍里,高二學生張芷翎從七年級起劃艇,曾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中途因腰傷暫停兩年,高中復出后重回賽場,她說自己“靠的就是熱愛”。這些細微處,正是校園體育浸潤人格、塑造自律與團隊精神的生動樣本。
平和學校賽艇隊,前排右三為張芷翎。
高校槳聲最響:“國際面孔”首次登場
今年,高校組迎來首支境外高校隊伍——馬來西亞敦胡先翁大學。這支隊伍在高?;旌习巳藛螛斋@亞軍。隊員燕欣告訴記者:“馬來西亞水上比賽機會不多,這次在城市中心上水,是難得的學習。賽艇吸引我,是因為能從數(shù)據(jù)里看到自己一點點變好?!彼€直言,隊友都是“自費來上海,為了熱愛!”
燕欣(前排右一)和她的隊友們。
燕欣和隊員們之所以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是因為馬來西亞賽艇的成長并不容易——馬來西亞并非世界舞臺的“??汀?,國內(nèi)適合賽艇運動開展的水面資源有限,主要訓練水域集中在校內(nèi)湖、布城及雪蘭莪州的訓練運河,氣候炎熱潮濕也是客觀約束。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也曾報道,國家隊在亞運周期面臨經(jīng)費與器材等“資源不足”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
正因國內(nèi)高水平對抗機會有限,“上艇”這樣的國際化城市賽為他們提供了直面強隊、交流互鑒的窗口。該校隊員在蘇州河與申城高校并肩競速、賽后互加社交賬號的場景,說明這條城市賽道已不僅是競技舞臺,更是學生層面的國際交流場。
跨海而來的“第一次”:瑞德利女生的上海首秀
第一次在城市核心區(qū)劃500米沖刺,對瑞德利學院女隊來說“很新鮮”。隊員們告訴記者,在家鄉(xiāng)的比賽多在草地環(huán)繞的開闊水面,“這里離馬路和觀眾都很近,很酷”。她們這幾天登上了東方明珠,打卡城市地標,“湯包和火鍋太好吃了”;更重要的是,“認識了很多中國同齡隊伍,感覺賽艇的世界很大”。在今天的女子四人雙槳項目上,這支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凱瑟琳斯市的校隊獲得亞軍。對這群第一次來到上海的高中生而言,除了比賽,友誼與見聞同樣寫進了她們的“成績單”。
這支隊伍背后是一所賽艇底蘊深厚的學校。瑞德利學院自東京奧運周期起已培養(yǎng)出16位奧運賽艇選手,其中包括在國家隊擔任舵手的校友勞拉·科特。賽艇名帥尼爾·坎貝爾曾在瑞德利執(zhí)教多年,帶隊在加拿大全中學賽艇賽和英國亨利皇家賽上屢有斬獲,這些傳統(tǒng)至今仍在延續(xù)。
教練團隊同樣“來頭不小”。瑞德利男隊主教練德雷克·施萬特自2015年起執(zhí)教該校,此前長期承擔青少年國家隊管理與執(zhí)教任務,兼具省級隊、國家隊體系的經(jīng)驗。也正因這樣的師資,瑞德利形成了“校園—省隊—國家隊”的清晰培養(yǎng)通道。
此行來到上海前,女孩們還現(xiàn)場觀看了賽艇世錦賽的決賽,并與學姐科特交流——這位瑞德利校友如今是加拿大男子八人艇的舵手,近年在世錦賽、奧運資格賽等國際舞臺執(zhí)掌舵位。
從訓練傳統(tǒng)到教練梯隊,從校友傳承到國際賽場的連接,瑞德利女生的“上海首秀”讓人看到“上艇”的另一面:以賽為媒,學生隊伍的跨國交流水到渠成。她們與申城同齡人同水競速、賽后合影,彼此加上社交賬號——這正是上海賽艇公開賽在“學生層面國際化”上的亮點與價值。
把世錦賽的熱度留在蘇州河
今年的“上艇”與剛剛在上海收官的世賽世錦賽實現(xiàn)“無縫銜接”,依托“雙賽聯(lián)動”,匯聚了多位世界級選手和教練,賽事總規(guī)模約650人。城市賽道因賽而興、以賽聚人,水上運動與城市景觀相得益彰。
首個正賽日的超級精英組同樣星光熠熠:男子八人單槳有舵手,波蘭隊以13分02秒28奪冠;女子八人單槳有舵手,美國隊以14分24秒51稱雄。除了爭金奪銀的傳統(tǒng)敘事,這場賽事留在蘇州河的,是城市與運動彼此成就的故事——從治理一河,到點亮一賽,再到讓更多青年人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舞臺和成長的“賽道”。只要這條賽道持續(xù)向學校、向年輕人敞開,蘇州河上的“青春之艇”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穩(wěn)。
原標題:《看青春劃過蘇州河!上海賽艇公開賽首個正賽日,校園力量最亮》
欄目主編:陳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姚勤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