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初,歐盟悄然向烏克蘭轉移了40億歐元援助,這筆資金的特殊之處在于其來源——俄羅斯被凍結資產產生的利息收益。
此舉立即引發(fā)莫斯科強烈反應,俄方指責此舉為“國際盜竊”,并揚言將追究相關責任方“直至本世紀末”。這場圍繞凍結資產的博弈,已從單純的財政援助演變?yōu)閷H金融秩序和法律邊界的深層沖擊 。
俄烏一打起來,西方就看上了俄羅斯的家底,那三千億歐元的主權資產,大部分就放在歐盟國家,比利時那家歐洲清算銀行里最多,本金他們沒敢動,可產生的利息收益直接給截胡了,劃了九十億歐元給烏克蘭,最近一筆四十億里面,二十億是專門買無人機的,烏克蘭這下打得更有勁了,這么一搞,本金沒碰著,法律上的麻煩好像就繞過去了,歐盟那邊還弄了個“賠償貸款”的名頭,拿未來的資產收益當擔保,先把錢給烏克蘭花,回頭讓俄羅斯用戰(zhàn)爭賠款來還,這條款寫得是真漂亮,說白了跟白送差不多,法律上的口水仗反而越搞越大,俄羅斯那邊反擊的空間一下就有了。
莫斯科的反應有虛有實,嘴上罵著這是“搶劫”,是“經濟侵略”,國內的立法和行政手段也跟著上了,最狠的一招就是那個“C賬戶”,所有不友好國家的投資收益全得進這個指定賬戶,想取錢得層層審批,西方資本在俄羅斯的流動性算是被掐死了,警告也是一個接一個,國內法院隨便你起訴歐盟國家和個人,還不停暗示可能要對西方的資產動手,梅德韋杰夫放話說這事能追究到本世紀末,意思就是擺在那兒,就是要動搖歐盟的信心。
這事怎么都繞不開國際法,法學專家吵了半天,收益是收益,本金是本金,可你沒經過資產所有人的同意,這收益到底歸誰,法律上根本說不通,俄羅斯也準備好了去打國際官司,官司打久了,也能把歐盟那個“規(guī)則秩序”的金字招牌給耗掉,更大的背景是金融信任,歐洲清算銀行以前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現在這么一折騰,全世界的投資人都得掂量一下,去年歐元區(qū)非居民的債券投資就少了三千億歐元,這資本要是繼續(xù)往外跑,歐元的地位都懸了。
歐盟內部自己也吵得厲害,法國德國擔心歐元的信譽,還想著以后怎么跟俄羅斯修復關系,波蘭和波羅的海那幾個國家就主張硬剛到底,比利時被夾在中間最難受,俄羅斯的資產全在他家,首相都出來喊話,“拿走普京的錢,風險我們比利時來扛”,小國在大國博弈里的無奈全寫在臉上了,歐盟現在就是走鋼絲,短期要滿足軍事需要,長期要付出制度代價,拿這些資產頂一下財政壓力,可法治的聲譽可能就這么跌下去了,美國那邊特朗普要是回來,援助說停就停,歐洲只能自己扛起更多支持烏克蘭的擔子。
這事影響的不只是俄歐,全世界的發(fā)展中國家都睜大眼睛看著,生怕自己家的資產以后也這么被凍結被挪用,成了別人的籌碼,俄羅斯正好借這個機會到處宣傳西方靠不住,爭取“全球南方”的同情,分化西方的陣營,歐盟這么干,等于親手推了一把國際金融體系的多元化,俄羅斯現在大力推動去美元、去歐元結算,鼓勵貿易伙伴都用本幣,短期內整個體系變不了,可西方主導的金融秩序遲早要被一點點蠶食。
歐盟的官員們嘴上說著為了正義劃撥資金,俄羅斯那邊的法庭材料早就堆成了山,金融反制的按鈕也已經按了下去,這場仗的勝負,不光是看戰(zhàn)場上死了多少人,還得看國際法院的判決書怎么寫,看資本流動的數據往哪邊跑,大家爭的,其實是誰有資格解釋規(guī)則,這規(guī)則的裂縫一旦打開,比任何武器都好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