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2日,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一拍桌子:
“再放任那幫人罵中國,就是自殘!百害而無一利!”
一句話,把明洞的反華大叔們罵成了“國格降級器”。
為什么說“自殘”?因為中國游客正拎著行李箱殺回韓國,隔壁免稅店已經聞到錢味,結果自家門口先掛出“不歡迎”橫幅——這畫面,像開燒烤店的人在門口貼“禁止煙火”,生意還做不做了?
二
事情的源頭,得從7月說起。
韓國剛選完總統(tǒng),李在明以1.7%的微弱優(yōu)勢上岸。敗選的一方心里窩火,急需一個“外部敵人”給支持者交代。于是,“中國干涉大選”成了最順手的劇本。
劇本有了,演員在哪?首爾明洞。
明洞是什么地方?中國游客的“韓國耶路撒冷”。一到假期,滿街都是講中文的買買買。于是保守團體挑了這塊風水寶地,每周開罵:罵中國、罵游客、罵“紅色資本”。
擴音器一開,中文臟話此起彼伏,連路過買奶茶的小姐姐都被嚇一跳:我是來花錢的,不是來挨罵的呀!
更離譜的是,韓國警方居然袖手旁觀,理由很高級: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沒錯,但自由到讓外國游客人身安全都懸了,那就不是自由,是自由過頭——簡稱“自油”。
三
李在明為什么急?
一句話:錢沒了。
中國游客多猛?2019年,600萬人赴韓,人均刷卡250萬韓元(約1.3萬人民幣),直接把明洞租金推到全球前10。后來疫情+“薩德”雙殺,中國游客腰斬,明洞店鋪空得能踢足球。
今年好不容易盼到免簽重啟,中國團體客剛探頭,反華集會就熱搜第一。短視頻傳回國內,彈幕一片“韓國拜拜”。韓國觀光公社數(shù)據:8月中國團客環(huán)比掉37%,明洞空置率飆到21%。
李在明算盤一打:
一個人250萬韓元,1000萬人就是250兆韓元(約1.3萬億人民幣)。這哪是旅游,這是“人肉芯片出口”!
可哪個冤種愿意花錢飛去挨罵?于是總統(tǒng)發(fā)話:
“心懷感激都不足,還辱罵鬧事?這怎么能行!”
翻譯一下:大哥,你們是砸自家鍋啊!
四
其實,李在明9月已經罵過一回了。
當時他說:“這已經不是言論自由,是鬧事!”
但效果甚微——警察還是佛系,集會照舊??偨y(tǒng)面子掛不住,于是國慶長假再開一局,直接點名“仇恨言論”,讓國務總理、警察廳長、文化部長一起想辦法。
最高層放話,下面立刻行動:
19日,國務總理金民錫給警方下“緊急指示”:必要時“強力措施”伺候。
翻譯:再罵中國游客,就按《集會法》第10條辦你。
五
有人可能會問:韓國不是民主國家嗎?怎么管個集會這么難?
這事要分兩頭說。
一頭是法律漏洞。韓國現(xiàn)行《集會法》對“種族歧視、仇恨外籍”沒有明確罰則,警察只能勸離,不能拖走。于是大叔們鉆空子:罵人帶國旗,吵架不動手,你奈我何?
另一頭是政治算計。保守派要的就是“對華強硬”標簽,越被抓拍越像“烈士”,回頭選票嘩嘩的。李在明如果硬壓,會被扣“親中”帽子;不壓,店鋪關門、工人失業(yè)、稅收蒸發(fā)。
左右為難,他只能選擇“經濟語言”:把仇恨言論定義為“自殘”,用賬本說服選民——
“你們罵爽了,免稅店員工失業(yè)了;你們罵爽了,國家稅收蒸發(fā)了;你們罵爽了,隔壁日本沖繩笑瘋了?!?/p>
六
說到日本,順便補一刀。
今年日元貶值,中國游客大批轉場大阪、東京。韓國本來指望靠免簽搶回份額,結果明洞一鬧,熱搜變成“日本 polite 、Korea rude”,沖繩免稅店銷售額直接漲40%。
李在明估計想吐血:我這邊剛開門,你那邊把客人全送到對手家?
七
那中國這邊啥反應?
中國駐韓使館7月已提出“嚴正交涉”,要求韓方“切實保障中國公民人身安全”。
用詞很外交,翻譯很直白:管不管?不管,我們發(fā)旅游警告了。
真要到那一步,韓國就不僅是明洞涼,濟州島、釜山、弘大一起吹冷風。2017“薩德”風波的“寒冬”還歷歷在目:免稅店業(yè)績腰斬,航空公司裁員,演藝人集體在家摳腳。
李在明顯然不想再來一次,所以干脆把話說滿:
“必須徹底清除!”
注意,是“清除”,不是“遏制”,也不是“引導”??偨y(tǒng)罕見用動詞“清除”,等于告訴警察:別再“勸離”了,直接“清場”!
八
當然,也有人擔心:打壓集會會不會傷害韓國自身的民主形象?
民主和排外是兩碼事。民主保護言論,但不保護辱罵、歧視和暴力。就像法國可以罰“仇恨言論”款,德國可以禁納粹手勢,韓國完全可以把“歧視外籍”寫進法條。
事實上,李在明已經放話:要制定“專項對策”。
怎么個專法?
1. 執(zhí)法升級:警方現(xiàn)場取證,辱罵游客即罰;
2. 立法補洞:在《觀光基本法》里加“歧視游客罪”,讓罰款有憑據;
3. 輿論對沖:請中國網紅來韓拍“明洞24小時”,用流量對沖黑流量。
一句話:把“歡迎”做成硬指標,把“排外”變成高成本。
九
寫到這兒,可能有人還會嘀咕: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我們能管得著嗎?
還真能管,而且已經管了——用錢包。
2017年“薩德”事件,中國團客驟降70%,韓國GDP掉0.4個百分點。那次讓韓國經濟界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中國游客不是“散財童子”,是“移動的支柱產業(yè)”。
所以李在明才這么急:選票可以慢慢爭,錢包必須馬上捂。
十
最后,講個小段子收尾。
明洞有家店,門口貼著中英韓三語:
“歡迎光臨,排外滾開。”
老板是韓國人,在中國呆過十年。他說:
“我不管政治,我只知道客人被罵跑了,我房租誰交?”
這句話,比總統(tǒng)講話更直白——
仇恨是免費的,但代價昂貴。
再罵下去,明洞真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