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為遇害活動家柯克舉行追悼會前數(shù)小時,俄羅斯大主教蒂洪在俄官方背景平臺發(fā)表文章,對其予以高度贊揚。
這一精心選擇的時間點,折射出宗教信仰在當代地緣政治中被重構和利用的現(xiàn)實。
蒂洪絕非普通神職人員,他曾任莫斯科斯列堅斯基修道院院長,著有暢銷書《每日圣徒》,長期被視為普京總統(tǒng)的精神顧問,與克里姆林宮關系密切。
2018年他被任命為克里米亞地區(qū)大主教,進一步鞏固了其政治地位。
作為將東正教視為國家精神基石的代表人物,他突然對一位美國新教活動家表現(xiàn)出熱情,這一轉變值得深思。
文章的推廣者同樣引人注目——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首席執(zhí)行官德米特里耶夫。
這位曾在特朗普執(zhí)政期間充當美俄非正式溝通渠道的金融家,對此文的推廣表明這并非單純的神學思考,而是針對華盛頓的戰(zhàn)略舉措。
這一現(xiàn)象充滿矛盾:長期譴責西方“頹廢”的俄羅斯保守派,如今卻在美活動家身上尋找“志同道合者”。
蒂洪在文章中驚嘆道:“其他人卻在他身上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志同道合的人。”
支持者視此為普世教會合一的體現(xiàn),批評者則尖銳指出其中的諷刺:俄教會高層如今推崇的,正是他們過去批判的“受媒體驅動”的福音派基督教。
這一轉變標志著俄東正教敘事的重大調(diào)整,多年來,俄一直自詡為對抗自由主義西方的堡壘。
大主教急切地將柯克視為盟友,暗示著新策略:通過與西方保守派建立共同話語,使俄政治立場在全球獲得合法性。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柯克所代表的個人主義福音派基督教,正是俄傳統(tǒng)神學批評為“神學淺薄、具有文化腐蝕性”的類型。
這位首席主教卻將其推崇為東正教青年的榜樣。
分析蒂洪的文章可見,盡管充斥“福音真理”“殉道犧牲”等宗教詞匯,卻通篇未提耶穌基督之名。
相反,柯克被引用的言論中明確提到基督。
蒂洪似乎將基督教簡化為文化政治價值觀,而非與基督的鮮活關系。信仰被壓縮為政治綱領,而基督本人因可能擾亂政治議程而被隱去。
蒂洪在開篇坦言:“一周前,柯克在俄羅斯幾乎無人知曉?!蹦敲矗瑸楹渭鼻械貙⑦@位陌生活動家奉為圣人?
答案在于柯克的象征意義:作為特朗普的朋友,他為俄保守派提供了便利的文化符號。
他年輕、精通媒體、立場堅定,這些特質為俄東正教活動家提供了可效仿的模板。
這篇文章折射出“保守國際”的建構——一種跨國公民宗教,將不同運動團結在“傳統(tǒng)價值觀”旗下。民族與神學差異被淡化,以服務于對抗自由主義的戰(zhàn)略團結。
其結果不是真誠的信仰,而是被工具化的宗教。
當前,面臨國際孤立的俄羅斯教會,正試圖將自己塑造為與美保守派溝通的橋梁。
通過接納對方的語言與英雄,莫斯科表明其已準備好以自身方式融入全球保守主義運動。
同時,通過將美保守派描繪為盟友,俄羅斯可以在保持反西方論調(diào)的同時,接受美國文化的某些元素,將西方劃分為“好的保守派”與“壞的自由派”。
矛盾顯而易見:同一家祝福俄烏戰(zhàn)爭的教會,如今卻將體現(xiàn)個人主義基督教精神的美國活動家樹為俄青年榜樣。
這些矛盾揭示,真正的組織原則并非神學一致性,而是政治實用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