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的連鎖超市里,導購員正忙著更換促銷牌:53 度飛天茅臺價簽從 2999 元劃掉,鮮紅的 “2599 元 + 贈酒盅” 格外刺眼;隔壁煙柜前,“中華煙直降 300 元 / 條” 的海報下,十條裝的禮盒堆成小山,老板刷著手機嘆氣:“往年這時候早搶空了”。
這場橫跨酒水、汽車、生鮮等領域的 “價格大撤退”,比國慶假期來得更猛烈。那些曾被視作 “硬通貨”“面子貨” 的商品,如今集體放下身段,背后藏著普通人最該看懂的消費真相。
一、高端白酒:“面子酒” 跌成 “促銷酒”,降價 400 元仍遇冷
往年中秋國慶 “一瓶難求” 的高端白酒,今年成了促銷主力:
- 價格跳水:茅臺飛天單瓶直降 400 元,五糧液普五從 1399 元跌至 1099 元,瀘州老窖國窖 1573 推出 “買二贈一”,相當于打 6.7 折;
- 渠道慌了:煙酒店老板透露,進貨量砍了三成,“去年囤 100 瓶能賺 2 萬,今年壓 50 瓶就怕砸手里”;電商平臺更狠,疊加滿減后兩瓶茅臺比實體店便宜近 600 元。
降價真相:
年輕人喝低度果酒、預調(diào)酒成潮流,00 后受訪者中僅 12% 喝過高度白酒;企業(yè)縮減商務宴請預算,某科技公司行政坦言 “以前聚餐人均酒水 300 元,現(xiàn)在改喝啤酒”。當 “喝貴的 = 有面子” 的觀念松動,白酒的社交屬性撐不起高價泡沫了。
二、燃油車:從 “加價提車” 到 “直降 15 萬”,4S 店急清庫存
國慶車市上演 “清倉大戲”,燃油車降價幅度刷新紀錄:
- 豪車帶頭降:路虎發(fā)現(xiàn)運動版從加價 8 萬到直降 15 萬,奔馳 GLB 優(yōu)惠 6 萬,奧迪 A6L 入門款跌破 40 萬;
- 普通車跟進:大眾途觀 L 降 5 萬,豐田凱美瑞降 3.5 萬,部分合資品牌甚至推出 “零首付 + 三年免息”。
降價真相:
新能源車成 “截胡兇手”—— 全國充電樁超 600 萬個,比亞迪、特斯拉月銷破 20 萬輛,年輕人直言 “充電比加油省一半,智能配置還更全”;
國六 B 排放標準實施,車企必須清掉舊款庫存,某車企區(qū)域經(jīng)理透露 “每臺舊車虧 2 萬也要賣”。燃油車的 “品牌溢價” 在實用性面前徹底失效。
三、大閘蟹:“天價蟹” 跌成 “白菜價”,30 元 / 斤無人問津
往年被追捧的大閘蟹,今年遭遇 “價格滑鐵盧”:
- 產(chǎn)地價腰斬:陽澄湖蟹從去年 100 元 / 斤跌至 50 元,梁子湖普通蟹僅 30 元 / 斤,批發(fā)市場攤主喊 “買三斤送一斤”;
- 超市救場難:某超市用 “1 元青菜引流 + 蟹類促銷”,但蟹攤日均銷量仍比去年降 60%,冷藏柜里的蟹甚至要貼 “鮮活保證” 標簽。
降價真相:
江蘇、湖北蟹塘大豐收,產(chǎn)量同比增 40%,市場供遠大于求;年輕人不再迷信 “陽澄湖” 標簽,轉(zhuǎn)而買 20 元 / 斤的本地蟹;預制菜分流更狠 ——“蟹味丸子”“蟹柳” 均價 5 元 / 袋,花 10 塊錢就能嘗鮮,何必花幾百買真蟹?稀缺性沒了,高價自然撐不住。
四、香煙:“硬通貨” 遇冷,2000 元條煙 1400 元甩賣
最讓人意外的是香煙降價,這個曾被老煙槍視作 “硬通貨” 的商品遭重創(chuàng):
- 高檔煙跳水:中華、黃鶴樓等高端煙降價 30%,某煙酒店掛出 “2000 元 / 條的軟中華,1400 元拿走”;
- 銷量暴跌:煙草專賣店數(shù)據(jù)顯示,國慶前三天高端煙銷量比去年降 45%,老板吐槽 “以前托關系搶,現(xiàn)在堆著落灰”。
降價真相:
健康意識覺醒是主因 —— 公共場所禁煙范圍擴大,煙盒警示圖更醒目,超三成煙民減少吸煙量;新型煙草分走蛋糕,加熱不燃燒煙因 “成本低、煙霧小” 成年輕人新選擇;假煙泛濫更致命,農(nóng)村集市 10 元一包的 “高仿中華”,讓正品失去價格底氣。
五、盒裝月餅:政策 + 市場雙重打擊,298 元禮盒 148 元清倉
中秋剛過,盒裝月餅就開啟 “清倉模式”,降價幅度超 50%:
- 價格崩了:某知名品牌 298 元的中秋禮盒貼出 148 元清倉價,散裝蓮蓉月餅 5 元 / 個,比面包還便宜;
- 包裝 “瘦身”:超市里的月餅禮盒多為單層包裝,往年常見的 “月餅 + 茶葉 + 紅酒” 混搭禮盒消失無蹤。
降價真相:
政策管控是關鍵 —— 四部門聯(lián)合遏制 “天價” 月餅,要求包裝層數(shù)不超三層、禁用貴重金屬,柳州、濰坊等多地市場監(jiān)管局開展巡查,違法者從重查處;消費者也變理性了,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數(shù)據(jù)顯示,78% 的人更愿買散裝月餅,認為 “口感沒差,包裝錢省了”。奢華包裝的泡沫被徹底戳破。
結尾:降價潮里的消費真相,面子不如實用
這場國慶降價潮,本質(zhì)是一場 “消費祛魅”:當高端白酒卸下 “社交面具”,燃油車褪去 “品牌光環(huán)”,大閘蟹告別 “稀缺濾鏡”,我們終于明白 —— 真正的價值從不在標價簽上,而在是否符合真實需求。
年輕人不再為面子買單,企業(yè)不再靠炒作溢價,這種變化未必是壞事。就像超市里 10 元一斤的本地蟹、5 元一個的散裝月餅,雖然便宜,卻藏著最實在的生活本真。畢竟,消費的終極意義,從來不是買最貴的,而是買最值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