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幾天的早晚,出門都得裹件外套了。早上起床,是不是總覺得涼颼颼的?手腳也開始不聽使喚地發(fā)涼,晚上睡覺總想蜷成一團?
奶奶在世時常說:“秋分養(yǎng)陽,根基牢;此時不補,冬天難熬。”那時候不懂,現(xiàn)在才明白,秋天補陽氣,就像給身體這座“房子”加固地基,等到寒冬來臨,才能穩(wěn)如泰山。
記得每到這個時節(jié),奶奶系上那件藍布圍裙,在灶臺前忙活的身影。她總說:“藥補不如食補,會吃的人不生毛病?!比缃裾罩姆阶映粤税雮€月,手腳暖和了,臉色紅潤了,連走路都帶勁。今天就把這家傳的“秋補方”分享給大家,愿這份溫暖也能傳遞到您家餐桌。
一、蝦仁滑蛋:溫和滋補的“能量源”
這道菜可是奶奶的拿手好戲,金黃的蛋液裹著粉嫩的蝦仁,嫩得像豆腐,鮮得能咬出汁來。
奶奶的獨門做法:
鮮蝦剝殼挑線,一定要用廚房紙吸干水分,這是蝦仁Q彈不腥的關鍵
雞蛋打散時加一勺溫水,奶奶說這樣炒出來更嫩滑
熱鍋涼油,先滑炒蝦仁,一變色立刻盛出
雞蛋炒至半凝固時倒回蝦仁,撒鹽翻勻就出鍋
“秋涼最怕寒濕傷脾,蝦仁性溫,是'水中陽氣'的代表;雞蛋滋陰潤燥。這道菜溫和不燥,像給身體穿了件薄棉襖,特別適合忽冷忽熱的換季時節(jié)?!?/p>
奶奶常說,秋天不能大補,要溫補,這道菜正合適。它補而不燥,就像秋日的陽光,溫暖卻不灼人。
二、花甲芋頭湯:祛寒健脾胃的“神仙湯”
這碗湯,奶奶管它叫“秋日神仙湯”,鮮得能讓人把舌頭都吞下去。
奶奶的獨門做法:
芋頭去皮,一定要戴手套!否則手會癢。
鍋熱下油,芋頭微微煎一下,然后加蔥姜炒香。
加適量水燉煮10-15分鐘。
加花甲肉,再燉煮8分鐘。
加鹽攪拌均勻調味即可。
“秋天宜養(yǎng)脾,芋頭是'健脾高手';花甲滋陰,能平衡芋頭的滯膩。這碗湯既能補充秋季流失的水分,又能通過發(fā)汗驅散體表寒氣?!?/p>
記得奶奶總在秋風起的日子煲這鍋湯,她說這碗湯能趕走一身的寒氣。熱騰騰地喝上一碗,額頭微微出汗,整個人從里到外都舒坦了。
三、韭菜炒河蝦:升發(fā)陽氣的“活力菜”
這道菜是奶奶的“快手菜”,從下鍋到上桌不超過5分鐘,吃的就是那個鍋氣。
奶奶的獨門做法:
小河蝦洗凈瀝干,最好用廚房紙再壓一下
韭菜梗和葉分開切,先下梗后下葉
熱油爆香姜蒜,河蝦大火炒至酥脆
韭菜下鍋快速翻炒20秒立即出鍋
“韭菜又名'起陽草',搭配河蝦的溫陽之性,能喚醒秋乏的身體。這道菜帶著鍋氣吃最好,就像把陽光的能量吃進肚子里?!?/p>
奶奶炒這道菜時,整個廚房都香氣撲鼻。她說秋天人容易乏,吃這個最能提神。果然,每次吃完都覺得精神抖擻,干活特別有勁。
秋季養(yǎng)生小貼士
1.秋補要循序漸進:這三道菜每周輪換著吃2-3次即可,不要過量
2.選對食用時間:最好在中午食用,借助一天中最盛的陽氣幫助吸收
3.搭配有講究:早晚喝點小米粥,保護秋燥傷及的脾胃
4.輔以溫養(yǎng):如果晚上手腳冰涼,睡前可用40℃熱水泡腳20分鐘
奶奶常說:“秋天補對陽,冬天不怕寒。”這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其實蘊含著“藥食同源”的智慧。如今我也當了奶奶,更懂得這些祖?zhèn)鞣阶拥恼滟F。
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適當鍛煉,配合這些溫補的菜肴,相信這個秋天,您一定能吃得暖、養(yǎng)得好。帶著滿滿的能量,迎接即將到來的冬天。
您家秋天必吃的“暖身菜”是什么?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您的家傳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