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正明的證明》片名不基礎(chǔ),內(nèi)容也是如此不基礎(chǔ)?
看完這部片子,我的直觀觀影感受是“特別奇怪”!
更準(zhǔn)確地說,是“特別、極其、又怪又上頭的好看”!
畢正明是“新人警察”的貓,大白桃是“老炮扒手”的鼠,這場“貓抓老鼠”的游戲,卻像動畫片《湯姆和杰瑞》一樣,CP感直接拉滿,怪好磕的!
而且明明王安宇、張?zhí)鞇鄱际切迈r稚嫩的臉龐,兩人之間的化學(xué)反應(yīng)卻釀出了一口醇厚綿長的復(fù)古佳釀!
我的整個觀影體驗,就像是坐上了20年前的綠皮火車,一路搖晃著看完了一本寫滿奇人奇事、充滿江湖氣的《故事會》。
又像是重溫了一遍21年前的《天下無賊》,但不同的是,《畢正明的證明》更添了幾分青春熱血,也更讓人覺得解氣又解壓。
更不同的是,從綠皮火車到全速高鐵,這一路的“乘車”與“下車”,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早已步入了“天下無賊”的時代。
而那些曾在列車上默默反扒、守護(hù)我們錢包里紙質(zhì)鈔票的人,如今也化身電信反詐的守護(hù)者,時刻守護(hù)著我們手機里的數(shù)字貨幣。
接下來,我們就從本片劇本編排的巧妙構(gòu)思入手,深度拆解多重人物關(guān)系背后的深層隱喻,以及那些細(xì)思極恐的隱藏劇情。
(友情提醒:以下內(nèi)容涉劇透)
首先是“畢正明x大白桃”的人物關(guān)系。
他們之間,既是警與匪、正與邪、貓與鼠的對立關(guān)系。
也是師與徒、愛與情、生與死的同立關(guān)系。
關(guān)系如此復(fù)雜,情感卻格外干凈。
即便存在“立場相?!钡脑囂脚c拉扯,兩人仍能在灰色地帶中各守底線,滋生出微妙的共情。
每一個眼神交流,都透著“當(dāng)賊愛上警察,注定是一場BE的相遇”“相靠近卻不能同路”的復(fù)雜宿命感。
而畢正明與大白桃的宿命,其實早在第一次相遇時就埋下了悲劇的伏筆——畢正明在火車上第一次抓到扒手時,大白桃在他身后耳語的“大英雄”三個字,恰與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孫悟空”意象符號、“大白桃”的外號代稱形成呼應(yīng)。
他們倆,其實正是“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的平行隱喻。
大白桃那句“我喜歡大英雄”的臺詞,恰與《大話西游》中紫霞仙子“我的意中人是一位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身披金甲圣衣、駕著七彩祥云來娶我”的經(jīng)典告白同出一轍。
只不過畢正明這位“蓋世英雄”,身上的“金甲圣衣”是雙重偽裝——既是衣衫襤褸的盲流蘇乞兒,也是象征正義的人民警察警服。
白桃謝花后定果都要“套袋”,而這個套袋是曼姐的收養(yǎng),并把大白桃“栽培”成“大扒手”,也是拜祖師爺時遷的傳統(tǒng)規(guī)訓(xùn)。
所以在遇見畢正明這個“至尊寶”之前,大白桃一直被束縛困在曼姐的養(yǎng)育之恩和榮門規(guī)訓(xùn)的“套袋”之中。
直到曼姐死后,她親手抽走自己上的香,這一舉動恰似摘掉了困住多年的“套袋”,她終于反叛過去的“舊我”,完成了自我救贖。
從前沒得選,只能做扒手。
如今她想做“好人”,選擇成為服裝店的“模特”,正是這份覺醒的具象化。
而畢正明的角色弧光,則串聯(lián)起《大話西游》的至尊寶與《西游記》的孫悟空。
他從警校畢業(yè)時,懷揣著成為大英雄的“猴急”與“沒悟性”,像初出茅廬的石猴;接著被花手“五指山”壓成瘸子,如同孫悟空被壓五行山的磨難;最終在周隊長、大白桃兩位“師父”的帶領(lǐng)下,一路歷經(jīng)波折“取經(jīng)”,褪去青澀,學(xué)會了應(yīng)對世事的“七十二變”,真正成長為獨當(dāng)一面的“齊天大圣”。
其次是“畢正明x花手”的人物關(guān)系。
他們是兒時共飲一瓶橘子汽水、擦肩而過的神交,亦是成年后因警匪對立而命運纏繞的宿敵。
畢正明的“選對路”與花手的“選錯路”,早在兩人第一次相遇那天,便已注定了命運的分野。當(dāng)畢正明目睹警察抓獲扒手后向他敬禮的瞬間,成為警察的志愿就此在心中生根。
花手在聽到假警察“四爺”夸他“骨骼驚奇”的那一刻,便踏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可假如,年幼的花手,如果抓住了年幼畢正明“跟我一起回家,我媽媽做菜很好吃”的橄欖枝,花手的人生軌跡和最終宿命,是不是就會不一樣了呢?
但正如算命先生“父在母先亡”的臺詞,同一句話,不同的人會基于各自的自我認(rèn)知與思維方式投射出不同解讀;
人生的命數(shù),亦是由無數(shù)個當(dāng)下的選擇串聯(lián)而成。
上帝本賦予林樂華一雙適合彈琴的手,卻在他一次次錯誤選擇下,淪為了扒竊的“花手”。
影片的開頭與結(jié)尾,更以極具象征的畫面呼應(yīng)了這一主題:
花手兩次為躲避警察藏在火車座椅底下,而結(jié)尾的畢正明則為抓捕花手爬到了火車行李架上。
一高一低、一暗一明的位置,恰對應(yīng)著兩人的身份與命運走向。
盜賊終究見不得光,而警察所處的環(huán)境,即便煙霧重重,也始終光明磊落。
最后是“花手x四爺”的人物關(guān)系。
“老默”這次不再“吃魚”,反倒開始“摸魚”。
臟活累活終于有花手替他干,他也終于坐上了類似高啟強般的位置,僅憑眼神與微表情便將角色的威嚴(yán)與壓迫感拉滿。
他與花手的關(guān)系,亦師亦徒,亦父亦子。
然而“父慈子孝”不過是表面假象——在四爺長期打壓式的“父愛”籠罩下,疊加對“少爺”的長期偏愛所引發(fā)的嫉妒心,花手的“反骨”如藥酒瓶中的蛇,始終蟄伏欲動。
花手恰如父權(quán)體系中“不被看見”的兒子,一心渴望向自己崇拜的“父親”證明價值。
但現(xiàn)實是,于四爺而言,他從來只是一枚有利用價值的棋子,而非寄予厚望的兒子。
四爺從一開始收留花手并收他為徒,不過是看中了他當(dāng)賊的潛質(zhì),更利用花手錯殺警察后的恐懼心理將其牢牢控制在麾下。
為此,四爺始終留著那把水果刀兇器作為要挾花手的把柄,所謂“英雄會”也不過是他對花手的服從性測試而已。
直到四爺暗中給少爺支招,利用花手對貓毛過敏的弱點助其贏得比賽時,花手才徹底對四爺那虛假的“父愛”斷了念想。
最終——
即便四爺百般提防,還是死在了花手的“反殺”之下,這也應(yīng)了那句“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老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